一般碑帖拓片收藏?碑帖拓本是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所謂的碑帖,泛指書法臨摹仿效的範本,幾乎包括古代所有金石刻辭的拓本和名家墨迹的刻本、臨摹本或影印本本文所說的碑帖,實際是拓本(或拓片),而非碑與帖的刊刻原石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一般碑帖拓片收藏?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碑帖拓本是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所謂的碑帖,泛指書法臨摹仿效的範本,幾乎包括古代所有金石刻辭的拓本和名家墨迹的刻本、臨摹本或影印本。本文所說的碑帖,實際是拓本(或拓片),而非碑與帖的刊刻原石。
碑刻文獻的傳播需要借助于一定的途徑,公元 6 世紀傳拓技術的發明,大大拓展了碑刻的傳播方式。回顧迄今已一千四百餘年的拓本曆史,經唐宋元明清曆代之發展,林林總總蔚為壯觀。然而,曆代名拓佳帖,或為皇室貴胄獨家秘藏,或為名人雅士私人所寶,世人鮮以得見。所收藏的拓本時代越早越珍貴,文物價值也越高。國家文物部門規定:“元代以前的碑帖拓本,明代的整張拓片和罕見的拓本,早期初拓精本、多字本,原物重要且已佚失,拓本流傳極少的清代拓本或近代拓本等均為國家一級文物。”可見國家對碑帖拓本的重視。
碑帖拓本作為獨特的文獻形式,有其獨特的作用。由于碑帖拓本在學習書法等方面使用價值的降低,緻使整個社會對其逐漸忽視,已經不像以前那樣融入人們日常的學習和生活當中。當今社會,大家所見的碑帖拓本往往保存在圖書館、博物館等收藏機構,更多的是将其作為一種文物來觀看和欣賞。當然,私人收藏的碑帖拓本也比較常見,但往往比較零散,同樣喪失了其書學方面的價值,成了私家的珍貴藏品。傳拓技術經曆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在影印技術發明以前曾是重要的社會信息傳播手段,随着社會的發展,傳拓技術逐漸被新技術所取代,面對如今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碑帖拓本似乎已經喪失了其在傳播信息上的獨特價值。因此,新的碑帖拓本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大量地增加,即使是有新拓本的出現,也往往是用于特殊的目的。伴随着時間的推移,古拓本會更加珍貴,如今被認為是新拓的碑帖也會逐漸變為古本,拓本的價值是一個動态的變化過程。收藏是阻擋記憶流失的有效途徑,碑帖拓本的收藏是為了更好地對其進行保存,保存的目的更是為了發揮其在社會文化生活中的獨特作用。碑帖拓本不應該隻是被簡單地保存起來,應該讓它活起來,提高其利用率,所以對碑帖拓本收藏的研究也就顯得極其重要。
目前對碑帖收藏與整理研究的論文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1)碑帖拓本的鑒定。鑒定工作是碑帖研究的重點也是難點,曆來都受到研究者的重視。由于鑒定工作有很長的發展曆史,前人的研究成果已經非常充足,當今對碑帖拓本的鑒定研究也都屬于借鑒和總結性質的研究,較少開創。例如,仲威《碑帖鑒定的參照點》一文,從石花、石質紋理、斷裂紋、細擦痕、石面凹凸、界格線、字口内外、碑石邊角、考據點等多方面探讨了碑帖鑒定需要注意的問題。秦公在《碑帖的鑒定》一文中,以問答的形式對碑帖的鑒定作了講解。
(2)碑帖拓本數字化。數字化保護技術是對碑帖拓本的“再生性”保護,目前碑帖拓本數字化工作還處在起步階段,對碑帖拓本數字化的研究也在逐漸深入。張靖《拓片元數據标準比較研究》、潘振贛《基于模糊聚類的碑文拓片圖像分割算法研究》、鐘宏瑜《石刻碑帖的數字化拓片研究》、牛振東等《金石拓片數字圖書館的設計與實現》都是從數字化技術的角度對碑帖拓片的研究。目前有很多珍貴的碑帖拓本面臨着人為和自然因素的損壞,可以說數字化技術為拓本的保護提供了一條新思路。這樣拓寬了碑帖拓本的傳播途徑,提高了其利用的效率。如今我們常見的碑帖拓本影印出版物,多是通過數字化技術來實現的。
(3)館藏碑帖的整理與研究。目前我國在碑帖拓本的整理工作上還處于起步階段,雖然部分圖書館和博物館一定程度上展開了整理工作,然而由于缺少統一的領導、統一的标準以及交流機制,全社會碑帖拓本整理水平依然較低。程煥文《中山大學圖書館館藏碑帖的整理與保護》,針對中山大學圖書館所藏的碑帖進行了分析與研究;沈蕙在《國内圖書館藏碑帖整理現狀與對策研究》中指出,圖書館作為碑帖的主要收藏單位之一, 應當對館藏碑帖拓片進行系統整理,做好碑帖的編目和揭示工作。鑒于國内圖書館藏碑帖整理總體狀況不容樂觀,作者提出開展碑帖整理重要性的宣傳、聘請專家到圖書館進行碑帖鑒定、對圖書館碑帖整理人員進行培訓、加強同行間的交流、套錄數據、學會運用工具書等對策建議。此外還有《湖南省博物館館藏碑帖初探》、《天一閣藏碑帖概述》、《西北民族大學圖書館于右任舊藏拓片》等關于圖書館特色館藏的研究。
(4)碑帖拓本的修複。碑帖拓本的修複是對拓本保護的重要内容,入藏前對碑帖拓本進行修補可以延長拓本的保存期限和使用壽命。對碑帖拓本的裝裱是一項古老的技藝,在對拓本的修複上往往重實踐而輕理論。張明善《中國碑帖拓片的裝裱與修複》、李志清《談古碑帖的裝裱》、謝儉華《館藏碑帖拓本的修複》等論文都從不同角度對碑帖的裝裱與修複技術作了探讨。當今社會對拓本修複技術的研究也大多屬于對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這對碑帖拓本的保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前人對碑帖文獻研究的重點之一是碑帖拓本的鑒定,這既是碑帖研究的重點也是難點,是碑帖收藏的前提。曆代有大量的著述,往往注重鑒藏的實踐而疏于對收藏形式與内容的研究。在碑帖文獻整理方面,曆代校勘與著錄是重要的研究内容,為今天碑帖拓本的著錄提供了借鑒,其研究水平很高,但同時廣度欠缺。由于社會環境的變化,前人的著錄标準已經不适用于當代館藏的需要。當今社會在碑帖的著錄方面,沒有形成統一的規範,往往各行其是,缺乏統一的領導和管理。海外碑帖是碑帖收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往往被研究者所忽略。本研究從曆代公私收藏的角度,從收藏的形式上對碑帖拓本的收藏進行了劃分,歸納了收集的标準和來源,特别指出了海外收藏這種具有典型時代特色的收藏形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