顔真卿(公元709—785年)是中唐時期書法家,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被封為魯郡公和平原太守,故又稱顔魯公、顔平原。一生耿直忠厚,屢被貶官。在反對“安史之亂”中首舉義旗,影響廣泛,後被朝廷派去招撫叛将李希烈,持節不屈,被絞死在河北隆興寺。他是個很有創造性的著名書法家,改變了“二王”側媚流便書風,創造了反映盛唐雍容偉壯的風格,吸取了篆、隸中鋒用筆,結體雄偉,線條渾厚,橫輕豎重,蠶頭燕尾,富有時代特色。他的作品留存下來有60 餘件,楷書作品也有20餘件。主要的有《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碑》、《鮮于氏離堆記》、《中興頌》、《八關齋》、《麻姑仙壇記》、《顔勤禮碑》、《顔家廟碑》等。
《多寶塔碑》是顔氏留存下來的最早一塊碑帖,可以看出受隋碑書體影響,運筆遒勁豐厚,方筆為主,兼用圓筆,線條變化,橫輕豎重,結構嚴謹,借讓有法,力求勻整方勁,對初學顔書者适合練習結構筆力。
1.顔字結構
顔書總的說,結體趨向橫勢,和歐字相反。特别是顔真卿後期作品,體勢有一種往外的膨脹感,顯示出它的雍容。《多寶塔碑》的字,即使自然結體縱長,也盡力往方正态勢去寫,也有一種向橫向的張力感,雖然總的講是方正的。從《多寶塔碑》局部(圖67)看,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結體方正而處橫向态勢;二是結體緊密,各點畫之間平正,橫輕豎重,避就、俯仰、呼應非常得體;三是頓挫鮮明,一絲不苟;四是章法、布局茂密,行、字距間距離相差不大。
偏旁和主體部分依靠緊密。如“程”、“浍(澮)”、“娠”、“龍(龍)”等字(圖68)。“程”字 “禾”旁的撇、短橫、右捺點的收筆都緊靠“呈”字,而左旁的起筆則向左邊的空間舒展,“呈”字末筆橫畫則又深入“禾”的下部空間。相互依靠、伸延,使兩部分形成緊密的結構。“澮”字三點水上兩點緊靠人字左撇上部,“龍”字上兩橫畫收筆緊靠右邊,形成左右緊密的結構。如寫不妥當,結構就散了。在此帖的左右結體中,細緻觀察都可以找到這種聯結點。臨寫時要特别注意這種穿插。
左中右三體結構,也非常注意避就、穿插,結體緊密。如“樹(樹)”、“征(徵)”等字(圖 69)。“樹”字中間部分最後橫短畫插入左邊“木”字的下部,“寸”字橫畫起筆和下部鈎與中間的 “口”字和下橫畫相互呼應,使三部分緊密聯結一起。“徵”字的中間“山”字為了避就“文”字左旁,寫成斜勢,左緊靠雙人旁,右讓出“文”字上撇,往中穿插。
上下組合結構,也是很緊密的。如“夢(夢)”、“童”、“聳(聳)”、“落”(圖70),就是通過不同辦法使它形成緊密的整體。“夢”字草頭和“四”字寫得十分緊密,“夕”字斜點正處在重心處,雖然斜撇很長,但是重心穩定,結構嚴謹。“童”字的“裡”字豎畫出頭,加強了與上面 “立”字的緊密聯系。“聳”字把“耳”字插入“從”字雙人旁和捺筆中間,将兩部分變成一個整體。“落”字草字頭、三點水、“各”等三部分避就、穿插,形成緊密結體。
顔字“走”字捺筆的結構很有特色,上有兩點,“了”字很小,捺筆長而重,一波三折的弧度則随上部分字體而有差異。如“蓮(蓮)”、“遊(遊)”、“道”、“遂”等字。(圖71)
顔字的“戈”法不像歐字那樣有特點,結構比較平凡,基本寫法一緻,隻是長短斜度有所差别,其結構也是三角形,“戈”字豎筆起筆是三角形上銳角。如“感”、“式”、“滅(滅)”、“我”等字(圖72)。但有的(如三體并列結構的字)就不是呈現三角形結構,如“識(識)”字等。歐字的“戈”字結構在整個字中也成三角,但上角度更尖銳,故縱長。顔字《多寶塔碑》的戈法,三角底線角度大,更接近等邊三角形。
臨寫顔字《多寶塔碑》,在結構方面要注意什麼呢?
第一,要注意《多寶塔碑》字體結構方正而趨向橫勢的特點。臨寫時對整體字有一個總的概念,觀察字的點畫安排,看從哪幾個點和筆畫的安排才具有這種方正感。也就是從整體上去把握此帖的字的結體特點。如“京”、“西”、“水”、“宿”等字。“京”字第一橫畫的起收筆和下部 “小”字的兩點,用線畫出來即是長方形。“西”字第一畫起收筆兩點和“四”字底畫起收筆兩個點即成扁的四方形。“水”字的左右撇捺起收筆點往上下延伸到豎畫起收筆高低度,即成四方形。 “宿”字的寶蓋豎筆起筆點和鈎的起筆點往下畫線到人旁豎筆收筆,“百”字右豎畫收筆也成長方形。(圖73)
第二,注意點畫在整體字中的位置。每一點畫的長短曲直都要根據周圍筆畫來确定,猶如一部機器的零件,不符合比例規格就安不進去,在整個字中就失調了。
第三,要注意每個點畫的寫法特點。筆法和結構是分不開的,如點畫的态勢就會影響字的結體。如“手”、“平”等字。“手”字的橫畫,左輕右重,左長右短,完全靠右邊第三畫的粗重停頓的力量才支撐住平衡,否則就要向一邊倒了。“平”字第二橫畫是主筆,左長右短,靠起收筆的頓挫才取得平衡。(圖74)
2.顔字筆法
(1)點的寫法。顔字《多寶塔碑》的點不如歐字的點變化豐富。但也因點在字中的位置不同和自然結體不同,寫法也有變化。字頭中心點。結體長的字,字頭中心點都緊靠橫畫,态勢有向左的也有向右的,如 “寶”(寳)”、“慶(慶)”等字;粗細随字體的筆畫多少而定,筆畫多的字中心點筆畫比較輕細,筆畫少的字點畫比較粗重。結體扁的字體,中心點離開橫畫,取位較高。如“主”、“祖”等字。(圖75)
曾頭點。此帖的曾頭點,一般都是左挑右撇,形成俯仰之勢,或左捺右撇,但點畫粗細态勢也是因字而異的。如“并(並)”、“若”、“遂”、“瓶”等字,采用各種形态寫法。(圖76)
第三,要注意每個點畫的寫法特點。筆法和結構是分不開的,如點畫的态勢就會影響字的結體。如“手”、“平”等字。“手”字的橫畫,左輕右重,左長右短,完全靠右邊第三畫的粗重停頓的力量才支撐住平衡,否則就要向一邊倒了。“平”字第二橫畫是主筆,左長右短,靠起收筆的頓挫才取得平衡。(圖74)
2.顔字筆法
(1)點的寫法。顔字《多寶塔碑》的點不如歐字的點變化豐富。但也因點在字中的位置不同和自然結體不同,寫法也有變化。字頭中心點。結體長的字,字頭中心點都緊靠橫畫,态勢有向左的也有向右的,如 “寶”(寳)”、“慶(慶)”等字;粗細随字體的筆畫多少而定,筆畫多的字中心點筆畫比較輕細,筆畫少的字點畫比較粗重。結體扁的字體,中心點離開橫畫,取位較高。如“主”、“祖”等字。(圖75)
三點水。《多寶塔碑》三點水旁筆法上沒有更多的變化,在态勢上,上兩點往下處俯勢,第二點出鋒帶絲,第三點往上仰挑如撇。隻是因字形位置上有所不同,輕重也有差别。如“注”、“潛(潛)”、“濤(濤)”、“池”等字。(圖77)
下四點。是“心”字的變形。《多寶塔碑》的下四點,各個字有态勢的變化,四點之間總的趨向是向心的态勢,左右兩點下部向外,四點之間有向背呼應的關系。如“無(無)”、“然”、“熊” 等字。(圖78)從以上各種點的寫法,基本上可以掌握《多寶塔碑》點的寫法。雖然點在各種位置會有形态的差異,但寫法大體是一緻的。如“絕(絶)”、“於”、“彌”、“金”等字。(圖79)
(2)橫畫寫法。《多寶塔碑》的橫畫,一般比較細,左低右高欹側的筆勢,主筆橫畫收筆重頓,起筆或逆鋒入筆或順鋒入筆,起筆稍重,運筆到中間細。如連豎筆的橫都比較纖細。
主筆橫畫如“手”的長畫,“不”的橫畫,“若”的第二橫畫,“寺”的第三橫畫,“年”的長橫畫等,起收筆雖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分兩類:一是起筆順入,收筆頓挫重;二是逆鋒入筆,或露鋒,或藏鋒,收筆也重。其它橫短畫筆法也大體相同。(圖80)
(3)豎畫的寫法。總的講豎畫比橫畫粗重,中心豎畫呈垂針狀,偏旁豎畫呈垂露狀,轉折處呈方折。帶鈎豎畫,分為兩種:一是起筆逆入頓挫重,下行垂直或稍内擫,收筆時往左停頓後稍稍提起猛然挑鈎。二是呈弧狀,起筆往左逆入稍為停頓後順勢往右弧下行,收筆時停頓有挑出之意。各種豎畫都顯示出強勁的筆力,有入木三分之感。
中心豎畫,如“華(華)”、“中”、“半”、“千”等字。(圖81)
偏旁豎畫具垂露狀,如“開(開)”、“有”、“桢(楨)”、“懷(懷)”等字。(圖82)
帶鈎豎畫,如“水”、“木”、“舍(捨)”、“持”等字。(圖83)
(4)鈎的寫法。《多寶塔碑》的鈎都呈強勁有力的長三角形,露鋒成尖狀,用筆幹淨利索。有的隻具鈎意,有如垂露筆,或稍出鋒。右鈎起筆停頓重,如同釘子,收筆尖細。
豎畫鈎,如“列”、“相”等字。(圖84)
抛鈎筆法,如“也”、“兆”等字。(圖85)
(5)左上、下撇筆法。《多寶塔碑》的左上、下撇,筆畫勁而細,剛中有柔,猶如飛矢。如 “水”、“如”。起筆頓挫重,行筆逐漸細成尖狀。行筆速度稍快,才能露鋒有飄勢。若行筆滞留,就寫不出氣勢。(圖86)
(6)右上撇、右下捺筆法。《多寶塔碑》撇筆,一般講是左輕右重。故右上筆較粗短,右下筆是捺筆,是字中最粗重的筆畫,要十分小心行筆,行筆要稍慢。捺筆多數成出鋒,有的出鋒前有明顯的停頓痕迹,也有的是成點狀而不出鋒的捺筆。如“永”、“象”、“之”、“懷(懷)”等字。
臨寫全文以前,最好先練習《多寶塔碑》字體的點畫寫法,掌握結構行筆的特點,然後再進入全文局部的臨寫。(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