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土陶制作技藝,是白族民間技藝之中别具民族特色和民族傳統風俗的一項,其燒制的土陶制品多為生活用具,與白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今,大理白族人民的生活中,依然有着土陶制品的身影。
在大理市鳳儀鎮的敬天村,董建華的敬天窯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吸引了很多人前來學習打卡。敬天村制陶的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早期。彼時,有董,蘇,張,楊四姓建窯開場,此後窯火不斷,盛産不衰。
(窯址遺迹)
據說,起初土陶制品多為酒缸、水缸、米缸、發面盆、酸菜罐等日常生活用品,制式較為固定,花樣不多,有單、雙梅花和圈圈花等幾種,釉色基本為草木灰釉和醬釉。
(醬釉土陶罐)
“現在的消費者開始追尋更加精美和有個性的東西,所以土陶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董建華說,“為了更好地傳承白族土陶制作技藝,讓土陶制品更加适應市場需求,我們開始追求創新,但我認為,土陶質樸的美感是不能舍棄的。”
由于水缸、米缸、發面盆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機會已經較少,董建華将目光轉向了茶具,他在傳統器型的基礎上改良,制作出了大批造型古拙,顔色各異的套壺、單壺、蓋碗、主人杯等茶具。
(套裝土陶茶具)
現如今,除茶具外,董建華還嘗試了文創産品的制作,其中以瓦貓最為獨特。他設計的瓦貓,大耳朵、大嘴巴,圓眼睛笑眯眯的,造型憨态可掬,和傳統瓦貓大不相同。還有胖乎乎、圓滾滾的獨角獸,讓人見之心喜。
(傳統瓦貓造型)
(董建華設計的瓦貓)
(獨角獸)
燒制工藝上,董建華傳承了最傳統的龍窯柴燒制法,陶器在柴火高溫下燒制30小時後浴火重生,同一批土陶、同樣的釉色開窯時呈現的花紋、光澤卻各不相同,部分還采用了無釉燒制法,即陶器半成品不上釉就進窯燒制,依靠自然落灰成釉和陶土中的天然礦物成色,每個成品均獨一無二,這便是傳統火窯的迷人之處。
“傳統的龍窯柴燒制法的制作成本高,成品率低,精品往往萬中求一,因而純手工制作的土陶精品,被很多人競相收藏。”董建華介紹,“現在,有很多遊客喜歡土陶,不僅因為它是純天然、純手工制品,還有匠人對土陶的喜愛之情、傳承之心、創新之意,所以每一個土陶都是獨一無二的。”
一套套流光溢彩的茶具,一排排憨态可掬的瓦貓,一個個造型獨特的獨角獸,在陽光下看去,顔色如漸變一般深淺不一,散發出金屬般的光澤,喜歡就去鳳儀鎮敬天村收藏一隻吧!
融媒體記者 羅曼玉 文
王澤航 圖
責編 劉榕杉
審核 邱忠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