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此前北極能穿短袖新聞被報道之後,大家就開始擔心起了海洋的情況,認為在這種趨勢之下,它用不了多久就會大張旗鼓地來侵襲陸地,将人們建起的家園完全吞噬。這時有人就大開腦洞,指出想解決這個問題也簡單,想辦法當地球海洋全部凍結就好了。
到時候地球可能會變“冰球”
大家可能會想,這想法也太離譜了,科幻片都不敢這麼演。但事實上,還真有可能做到,一塊“7号冰”就足矣了。那麼,這個“7号冰”究竟是什麼?它真的能讓地球海洋全部凍結嗎?
地球上真的有那麼神奇的冰嗎?
冰有着諸多冰相提到7号冰的時候許多人肯定都是滿頭問号,怎麼由水凍結成的冰竟然也被人類劃分了“三六九等”,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從未聽過這種叫法。實際上,科學家從很早就開始給冰進行分類了,之所以要分類,是因為在微觀視角下,各種冰之間确實存在很大的差别。
很顯然,如果你隻是從表面上去觀察,很難看出各種種類的冰之間有着什麼不同,必須要在微觀世界當中,去剖析冰的晶體結構。
以這種标準來說,咱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冰就屬于一号冰,由于其内部的結構,人們也稱其為六角冰。
1号冰的分子結構示意圖
當然,最初人們覺得自然界中的冰應該是“量産”的,簡單來說它們都一模一樣。可是後來大家才意識到,當溫度和壓強有所變化之後,水分子之間的氫鍵會表現出不同的網格結構和強度,從而會呈現出諸多複雜的冰相,并且每種冰相的冰都有着自己的特點。
根據目前的研究來看,人類已經發現了十幾種冰晶結構,其中大部分都是在實驗室當中得到的。因為在自然環境之下,很難讓符合人們要求的壓強和溫度同時出現。其中,隻有六方相冰Ih和立方相冰Ic能在自然界當中自然形成以及存在。
水的三态變化條件示意圖
就這樣,人們從1900年就開始探索冰的冰相,那時的人們通過簡單的加壓就得到了氫有序的2号冰。但是由于觀測設備不太行,所以2号冰直到1964年時才被人們通過單晶X射線衍射的方法進行了結構分析。
後來随着實驗裝置越來越完善,觀測的設備也越來越高級,人們發現了更多的冰相,其中就有咱們今天要說的7号冰,那麼7号冰是怎麼被發現的?它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7号冰長的和普通的冰不一樣嗎?
神奇的“7号冰”首先需要說明一點,那就是科學家在探究冰相的時候,确實會使用數字為其排序命名,但是他們一般都會在冰後面加上羅馬數字,比如7号冰就會被表述為冰VII。因此無論是7号冰還是冰VII從本質上來說,指的都是一種東西。
根據資料來看,7号冰的發現者Klotz等人在實驗室中發現在95K以下的環境中通過對冰VI進行減壓,就可以得到高壓相冰VII。并且在這之後,有研究者表示7号冰可以在22kbar的壓強下穩定存在。至于7号冰的内部結構,它是由兩個相互結構的立方冰晶格組成的,子晶格之間不存在連接的氫鍵。
7号冰的分子結構示意圖
若要将其和常見的1号冰進行對比,就會發現7号冰的密度非常高,大約是1号冰的1.5倍左右。這樣來看的話,7号冰遠比我們想象的“堅實”。除此之外,7号冰相較于1号冰來說,其凝固點反而更高。
大家都知道,一般來說,水在低于0攝氏度的時候才會凝固。可是7号冰卻是劍走偏鋒的代表,它在4.9攝氏度的時候就可以凝固了,單從溫度來看,它在日常生活中似乎還是很容易出現的。
通常情況下,水結冰的溫度是0度
但是隻有溫度不夠,咱們在前文中剛說了,冰相的變化是受到壓強和溫度共同作用的。7号冰的凝固溫度雖然比較高,但是它對壓強的要求也高得離譜。
從研究數據來看,凍結一塊7号冰需要30億帕的壓強,而咱們的标準大氣壓隻有101.325千帕,即使進入地表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距離30億帕這個數字依舊差的很遠。
海溝最深處的壓力可達110兆帕
當然,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科學家本來覺得在自然環境下肯定無法發現7号冰了,可沒想到就在2018年,有一個美國的研究團隊意外發現了一顆鑽石。鑽石雖然珍貴,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它并沒有什麼稀奇的,問題是鑽石當中出現了罕見的7号冰。
原來,這顆鑽石在意外情況下成為了7号冰凝結的實驗室,要知道它不僅在壓強方面能夠滿足7号冰的需求,還能依靠将其鎖在體内的方式讓溫度維持在一定的限值之下。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相當迷你的7号冰就誕生了。
鑽石中7号冰的衍射圖案
科學家們發現這一情況後很激動,但有些人卻很憂心。因為在不少頗具想象力的描述當中,7号冰的存在對于人類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相反它還可能會被犯罪分子當成毀滅地球的武器。
難道說,僅憑一塊7号冰真的能讓地球的海洋直接被凍結嗎?
到時候人類可能都不需要學遊泳了
7号冰能否凍結海洋實際上,關于7号冰可以凍結海洋的這種說法,也不能算是“憑空胡謅”,因為7号冰的特性确實比較符合這種設想。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來看,如果7号冰在自然條件下形成了,并且當時的氣壓和溫度都滿足其繼續結冰的需求,那麼這家夥就會從那一個“點”瘋狂地向外擴散。在短短的一小時之内,甚至能讓附近1600公裡的地方都完成結冰。
計算機模拟下的7号冰
因此才會有人認為,如果給人們一塊7号冰,在合适的條件和時間下,确實能夠凍結整個海洋。不過,通過上文的介紹大家也明白了,僅僅有溫度是不夠的,而地球的地表根本不存在7号冰形成所需要的壓強。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有人将一塊完整的7号冰丢進了海裡,也不會出現預想中迅速凍結海洋的畫面。更有可能的情況是,7号冰在進入其中的時候就已經融化了。
還未出手,就已結束……
當然,地球上不存在這樣的環境卻不代表着其他星球上不存在。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來看,距離地球20多光年的系外行星可能有孕育7号冰的潛力。畢竟這個星球上的壓強和溫度都能滿足7号冰,更重要的是它的表面似乎沒有陸地,而是完全被海洋包裹着。
總之,從理論上來說,7号冰确實存在着能夠凍結海洋的能力。但是它想做到這一點,前置條件實在是太多了,地球顯然是不能滿足它的。所以,像僅憑一塊冰就凍結地球的海洋,确實是做不到的。
“想凍我?再練練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擁有“快速凍結”特長的7号冰常常被人們提起以外,還有一種神奇的18号冰,自從被發現之後就頻頻登上讨論熱榜。
超離子态冰相-18号冰如果說7号冰能在常溫之下凝結的情況已經很讓人震驚了,那麼18号冰将會再次颠覆我們的認知。早在1988年時,沉迷于研究冰相的物理學家就給出了一個有關“高溫結冰”的預言。
雖然看起來很不可思議,但是他卻認為,在高溫和高壓同時存在的極端環境當中,氧離子是可以被鎖在固态立方晶格當中的。至于氫離子則可以在其中自由地移動。
18号冰的分子結構示意圖
在這種情況下,這種冰晶結構會更加穩定,熔點也會更高。這個預言,到了30年後,終于被證實了。
據報道,2018年時,LLNL的物理學家Millot等找到了超離子冰存在的第一個線索。他們對液态的水進行壓縮,使得液态水在幾納秒内變成了固态冰。導電性在短時間内比之前增強了數百倍,這意味着水冰已經變成了“超離子”态。
超離子冰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與那位物理學家的預測差不多,當壓力處在249到278GPa,溫度在2000到3000K之間時,18号冰可以順利出現。從這一情況來說,這塊冰是真的做到了“浴火重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