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孫權勸學選自什麼

孫權勸學選自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23:19:28

孫權勸學選自什麼?【文學常識】①《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孫權勸學選自什麼?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孫權勸學選自什麼(孫權勸學)1

孫權勸學選自什麼

【文學常識】

①《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

②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

【内容提要】文章先寫“孫權勸學”。孫權首先向呂蒙指出學習的必要性,“當塗掌事,不可不學”(孫權勸學的原因);當呂蒙“以軍中多務”推辭時,孫權接着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指出了(但當涉獵)學習的方法和“見往事耳”的學習目的,而且現身說法(卿言多務,孰若孤),并用自己的體會強調了學習的作用(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

再寫“與蒙論議”。這部分着重以二人風趣問答,側面表現呂蒙才略的驚人進步。本文詳寫孫權“勸學”,意在突出孫權“善勸”;詳寫二人問答,意在突出呂蒙才略的驚人進步。呂蒙學習的過程和“與蒙論議”忽略不寫。

本文以“學”為線索,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

【原文】初( ),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 )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 )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别。【詞語】初(當初),權謂(告訴,對……說)呂蒙曰:“卿(古代君對臣的愛稱;或朋友、夫婦間的愛稱)今(現在)當塗(當道、當權)掌(掌管)事(事務),不可不學!”蒙辭(推托)以(用)軍中多務(事務)。權曰:“孤(古時王侯的自稱)豈(難道 )欲卿治(研究)經(指儒家經典)為(成為)博士(專掌經學傳授的學管)邪(語氣詞,同“耶”)!但(隻,隻是)當涉獵(粗略地閱讀),見(了解)往事(曆史)耳(表阻止的語氣詞,罷了)。 卿言多務,孰(誰)若(比得上)孤?孤常讀書,自以為(認為)大有所益(好處)。”蒙乃(于是)始就(從事)學。及(到,等到)魯肅過(經過)尋陽,與蒙論議(讨論),大(十分)驚(驚奇)曰:“卿今者(如今,現在)才(才幹)略(謀略),非複(不再是)吳下阿蒙(比喻學識尚欠)!”蒙曰:“士(有抱負的人)别三日,即(就)更(另外)刮(擦拭)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大兄(長兄,對朋友輩的敬稱)何見(知曉)事(事情)之(這麼)晚乎(表感歎的語氣詞,啊)!”肅遂(于是)拜蒙母,結友而别。

【譯文】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管事了,不可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托。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成為博士嗎! 隻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以往的事情(曆史)罷了。你說事務多,誰比得上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認為很有好處。”呂蒙于是開始學習。到了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與呂蒙讨論事情,非常驚奇地說:“你現在的才幹、謀略,已不再是原來吳地的那個阿蒙了!”呂蒙說:“對于有抱負的人來說,分别了數日後,就應當用新的眼光看待,長兄為什麼知道這件事這麼晚呢!”魯肅于是叩拜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後分别了。

【主要問題】

1.文學常識①《孫權勸學》節選自 ,是 (朝代)政治家、史學家 (人名),主持編撰的一部這是一部 通史,記載了從 到 共1362年的史事。

②“經”具體是指《 》《 》《 》《 》《 》等書。

2.啟示:讀書學習對人成長成才都很重要;要善于聽取他人好的建議或意見;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待事物。

3.兩個成語: ①吳下阿蒙,比喻學識尚欠。②刮目相待,意思是别人已有了明顯的進步,不能用老眼光來看待。

4. 三個人物:孫權、呂蒙、魯肅

①孫權——循循善誘、關心下屬、嚴格要求、勤奮好學 ②呂蒙——虛心聽勸、知錯能改、學有所成、勤奮好學③魯肅——敬才愛才、真誠待友

5.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學識進步的?主要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和結友,側面表現呂蒙學識進步的(具體分析略)

6.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表示的語氣。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嗎”。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乎:表示感歎語氣,可譯為“啊”。

【中考鍊接】【語段一】【甲】孫權勸學《略》【乙】王冕僧寺夜讀(節選)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辄默記。暮歸,忘其牛。或牽牛來責蹊①田者。父怒,撻②之,已而複如初。母曰:“兒癡如此,曷③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④若不見。安陽韓性聞而異之,錄為弟子,學遂為通儒。

【注】①蹊xī:踩踏,踐踏。 ②撻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為什麼。④恬:安靜、平靜。

12.下列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耳:而已,罷了)

B.安陽韓性聞而異之 (異:不同)

C.父怒,撻之,已而複如初 (複:又)

D.冕小兒,恬若不見 (若:好像)

13.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即更刮目相待 是日更定矣

B.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

每至晴初霜旦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策之不以其道

D.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14.請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2分)

(2)兒癡如此,曷不聽其所為?(2分)

15.下列對選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2 分)A.【甲】文中孫權善勸,向呂蒙指出學習的必要性,并且現身說法,使呂蒙無可推辭。

B.【甲】文中魯肅與呂蒙的對話,既從側面表現出孫權勸學的顯著效果,又進一步告訴人們讀書、學習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時讀書專心緻志,好學不倦,并且達到癡迷的程度。這種頑強的學習精神造就了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對猙獰兇惡的神像,也會改變神色,内心驚惶。但他在這種情況下繼續發奮讀書。

【答案】12.B【解析】“異”應該是意動用法,“對……感到驚訝”。

13.B【解析】B項中的“旦”均譯為“早晨”。14.(1)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獲得的好處很多。(2)孩子對讀書這樣癡迷,為什麼不聽任他去做想做的事呢?

15.D【解析】王冕面對神像“恬然不見”,所以D選項中說他内心驚惶不正确。【語段二】【甲】略【乙】薛譚學讴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錢行于郊衢,撫節悲歡聲震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選自《列子·湯問》)

12.解釋文中加點的字。(2分)

(1)及魯肅過尋陽( )

(2)未窮青之技( )

13.斷句正确的一項是( )(2分)

A.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B.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C.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D.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

1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1)但當涉獵,見往事耳。(2分)

(2)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2分)

15.讀了甲乙兩文,你認為孫權和秦青在勸說藝術上有哪些高妙之處?呂蒙和薛譚的變化對你有什麼啟示?(4分)

【答案】

12.解釋文中加點的字。(2分)(1)等到 (2)盡,指學完

13. D.

14.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1)你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曆史罷了。

(2)于是薛譚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

15.二人都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達到勸人的目的。孫權是現身說法,直言勸說,提出要求,易為人所接受;秦青則不說話,以自身的行動,即演奏的高超技巧讓秦青折服,從而達到勸人的目的。

啟示:我們要善于聽取别人的意見;不要滿足于眼前所學,隻有不斷努力學習,才能達到更高的目标。

【語段三】【甲】(《孫權勸學》略)

【乙】董遇字季直,性質讷而好學。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7.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2 分)

(1) 蒙辭以軍中多務

(2) 及魯肅過尋陽

(3) 即更刮目相待

(4) 有人從學者

8.将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 分)

(1) 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

(2)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9. 【甲】【乙】兩文中呂蒙和從學者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孫權和董遇是如何解決他們學習上的困難的?

【答案】(1)推辭 (2)等到 (3)另外(4)跟随,跟從

8.(1)你如今的才幹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縣的阿蒙了啊! (2)讀書一百遍,其中的含義自然就會顯現出來了。

9.呂蒙和從學者都認為自己沒有學習的時間。孫權通過舉出自己的例子來給呂蒙做榜樣,鼓勵他抽出時間粗略浏覽了解曆史;董遇直接教導從學者在生活中擠出時間來學習,例如冬天、晚上和陰雨天。

【語段四】【甲】《孫權勸學》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尋複南奔。有氣幹,拳勇過人,能手執鞍橋,倒立馳騁。年二十餘,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請洪仲,洪仲深讓之而不為報。永乃發憤讀書,涉獵經史,兼有才幹。為崔道固城局參軍,與道固俱降,入為平齊百姓。帝每歎曰:“上馬能擊賊,下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解釋加點的詞。

(1)卿言多務,孰若孤 (2)大兄何見事之晚乎(3)尋複南奔

(4)涉獵經史,兼有才幹2.翻譯句子。

(1)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2)有友人與之書而不能答。

3. 呂蒙在短時間内才略驚人長進的原因是什麼?

4.傅永為什麼能夠“發憤讀書”?

5.呂蒙、傅永這兩個人物有哪些共同特點?

【答案】1.(1)誰 (2)知曉事情 (3)不久 (4)粗略閱讀

2.(1)略

(2)有個友人寄給他一封信,他卻不能回複。

3.他認清了學習的重要性,刻苦學習。

4.他遭叔父責備,受到刺激,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5.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認識到讀書的意義後都能刻苦學習,都有了驚人的長進。

【譯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時跟随叔父傅洪仲從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氣魄和才幹,勇力過人,能夠用手抓住馬鞍,倒立在馬上馳騁。他二十多歲的時候,有個朋友給他寫信,但是他卻不會寫回信,就請教叔父洪仲,洪仲嚴厲地責備他不讀書,也不幫他回信。傅永便發奮讀書, 廣泛閱讀經書和史書,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北魏孝文帝)常贊歎說:“戰場上能擊退賊兵,平時能作文書,隻有傅修期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