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犯錯了就得面壁思過

犯錯了就得面壁思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4:57:02

犯錯了就得面壁思過?日前,某教育局副局長在接受審查調查時忏悔道,“以前總認為自己為學校的發展作了一些貢獻,一俊遮百醜,即使被組織發現自己的違紀違法問題,也會從輕處理,有了這種錯誤思想,就常常把紀律、法律抛到了腦後……”常言道,“功不抵過,過不掩功”自認為有了些作為就可以“為所欲為”,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甚至企圖拿來當違規違紀的擋箭牌,想必也是自作聰明、打錯算盤,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犯錯了就得面壁思過?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犯錯了就得面壁思過(的想法該打住了)1

犯錯了就得面壁思過

日前,某教育局副局長在接受審查調查時忏悔道,“以前總認為自己為學校的發展作了一些貢獻,一俊遮百醜,即使被組織發現自己的違紀違法問題,也會從輕處理,有了這種錯誤思想,就常常把紀律、法律抛到了腦後……”。常言道,“功不抵過,過不掩功”。自認為有了些作為就可以“為所欲為”,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甚至企圖拿來當違規違紀的擋箭牌,想必也是自作聰明、打錯算盤。

現實工作中,不乏少數黨員幹部常在“功”與“過”上犯糊塗,把“功過相抵”錯當常識,無視“功是功,過是過”的分明界線,于是由曾經幹淨、忠誠、擔當的“孺子牛”變成了如今貪污、腐朽、頹廢的“千夫指”。事實一再證明,黨的政治紀律與政治規矩之下既沒有“法外開恩”,更沒有“鐵帽子王”。唯有時時刻刻銘記把紀律挺在前面,事事處處按原則用權、按準條辦事,才能合格一輩子、一輩子合格。

“功過相抵”的背後往往就是缺乏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春秋時期,宋國大夫正考父雖為幾朝元老,依舊把“一命而偻,在命而伛,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餘敢侮。公式于是,鬻于是,以糊餘口”。意思說,越是有功重用越要謹慎克己,日常隻要吃飽飯就夠了。恰恰相反,個别黨員幹部立了些功、出了點力,獲得組織認可和群衆掌聲,卻迷失了方向、妄自尊大、忘乎所以,找不到北以緻目無法紀、心無敬畏,忘卻了初心、背離了使命,漸漸也就走向堕落、坍圮、萎縮的泥淖。如此,有“功”反而成了累贅、成了掣肘,成了謀取私利的資本和“籌碼”。

正确處理好“功”與“過”,才能知對錯、明是非、辨公私。延安時期,黃克功追求女大學生不得,竟将其殘忍殺害。盡管黃克功建立無數戰功,然組織還是依法對其作出了死刑判決。足見,有功當賞、有過必罰,功過清晰、從不含糊,方能彰顯黨紀國法的權威性與嚴肅性,才能成為凝聚黨心民心的強大磁場。從側面說明,黨員幹部若想不被問責利劍碰傷、被追責闆子打到,就得老老實實不犯錯、規規矩矩不觸法。

“功”要看淡點,“過”要看重點。黨員幹部為民服務、履職盡責是本分與本色,獲取功勞固然值得稱贊,但缺乏“待功”的常規心态,難保滋生浮躁心和非分想法,畢竟無私奉獻、默默無聞才是一名黨員幹部最好的形象诠釋。因此,看淡“功”才可見短闆、找差距,繼而不斷進步前行、創造更大價值。此外對于“過”不能懷有“馬大哈”的理念,得防患未然、抓早抓小,哪怕丁點錯誤也要跟自己“打官司”、跟自己“過不去”,多些斤斤計較、反求諸己,方可守住廉潔自律、革新淨化的黨性陣地。

一名心懷理想、信仰笃定的黨員幹部,應該是把“功”作為壓力,朝着更大的政績和責任去耕耘、去努力;相對應把“過”作為恥辱,不斷鞭策和激勵自己與犯錯劃清界限,牢記初心和使命,如此才能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文/段官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