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湖北頻道 原創稿
編者按:編者按:清廉,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清廉醫院建設,是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基石。以保障人民健康為中心,武漢市衛健系統将清廉醫院建設融入醫院發展全過程、各環節,切實整治群衆身邊腐敗問題。武漢的清廉醫院建設應該怎麼搞?如何破除藥品耗材購銷領域、醫療服務環節、醫療服務規範等存在的不正之風,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頑疾?人民網聯合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推出“清廉進行時”欄目。聚焦武漢清廉醫院建設中的亮點,邀請武漢各醫療單位相關負責人暢談清廉醫院建設創新做法和先進經驗。
武漢市急救中心救護車途經武漢長江大橋。武漢市急救中心供圖
擁有百餘台各具功能的急救車輛、81個中心城區急救站點、初具規模的“水陸空”立體急救網,成功入選國家“5G 醫療健康應用試點”項目、全國率先發布城市“胸痛急救導航地圖”,成為國家首批航空醫療救援試點城市之一……曆經六十餘年的發展,如今,武漢市院前急救事業快速發展,院前院内急救一體化建設不斷提速,急救人正為推進健康武漢建設而不懈奮鬥着。
站在新的曆史交彙點上,武漢市急救中心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提升服務内涵。武漢市急救中心紀委聚焦監督首責,着力在“常”與“長”上下功夫,在“實”與“細”上做文章,緊緊圍繞“三個注重”,通過做實做細日常性、基礎性工作,強化日常監督,提升監督實效,以監督助推“120急救加速度”,以清廉護航院前急救新發展。
注重關口前移,打造“10分鐘急救圈”
在武漢,撥打急救電話,多久可以等到救護車。武漢市急救中心的回答是,“平均10分鐘。”
2022年上半年的武漢急救數據顯示,該市急救中心中心城區受理電話量40餘萬次,半年出車8.8萬次,日均有效出車483趟次,同比增長9.7%。救護車平均到達現場時間僅10分鐘17秒,同比提速1分33秒。武漢市急救中心正積極打造“中心城區10分鐘急救圈”。
近年來,武漢市急救量以10%的速度遞增。疫情後,武漢市持續織密織牢急救網,推進院前急救體系建設,建立“1 4”監督體系,不斷完善長效機制。
武漢市急救中心急救人員救治轉運任務結束後進行人員、車輛消毒。武漢市急救中心供圖
結合當前120院前急救站點多、人員分散的工作特點,以救護車為單位,推薦産生急救行風監督員,建立120急救行風監督員制度,形成了以中心紀委全面監督、紀檢監察科專責監督、部門職能監督、支部日常監督、單元實時監督的紀檢監督體系。
開展“紀檢監督全覆蓋”,不斷加強行業作風。結合120實際和特點,市急救中心持續推進“紀檢監督全覆蓋行動”,對120急救中的“四風”“行風”以及廉政風險點等全方位問題,開展日常監督、巡查監督和專項監督。重點對防疫物資管理、行業作風、急救服務和收費情況、車輛運行和管理情況等開展高頻次監督檢查,取得明顯成效。
回顧新冠疫情,武漢市救體系暴露了部分短闆,其中急救網絡布局不夠均衡是關鍵。到今年8月,梨園急救站、星火急救站、桃花島急救站、宗關急救站、鋼都急救站、紅鋼城急救站、中南二路急救站、宋崗急救站、積玉橋急救站相繼投用。目前,武漢市急救站已達106個。其中中心城區81個。在新城區,建成急救站25個,督促建成新城區急救站13個,努力構建新城區“12分鐘急救圈”。
創建清廉急救站,築牢源頭防線
近年來,中心黨委始終牢記全心服務病人初心,不斷夯實黨建基礎,打造黨建品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有力地守護着江城人民的健康。
借“互聯網 醫療”的東風,武漢市急救中心早在2015年就開始謀篇布局,聚焦“互聯網 院前急救”行動,開啟“智慧急救”模式,築牢百姓生命保障線。
武漢疫情時,該中心高峰時一天呼入電話1.5萬個。此後,為保障120電話暢通無阻,按照“平戰結合”的思路,該中心平時設3條專線,特殊時期24小時内可增加2條專線,實現150個急救電話同時呼入。同時,建立武昌、漢口兩個容災備份基地。若急救中心的數據系統故障時,可立即切換系統,保障現場一線調度。
為不斷提升院前急救服務能力,漢口黨支部率先建立“120黨員示範車”。通過亮牌服務到位、反應時間到位、車輛技術到位、急救環節到位、急救技術到位、語言文明到位的“六個到位”,實現“120”的目标,即“1”流服務,“2”項主體:群衆滿意、政府放心,“0”違規違紀行為發生。在紅色黨員示範車的影響下,大家比拼應急反應時間,持續深化“紅色引擎”工程,使搶救成功率的比學趕超氛圍更濃。
今年3月,市急救中心還主動與全市37家網絡合作醫院簽訂《武漢市120醫療急救服務廉潔從業責任書》。市急救中心與各網絡合作醫院的紀委和紀檢監察部門,監督雙方工作人員遵守《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廉潔從業九項準則》、遵循《武漢市院前醫療急救條例》、遵從院前急救轉運原則、堅決杜絕以轉送病人為由贈送或收受“紅包”“回扣”等不正當行為。
還開展了職工個人廉潔承諾。連接10餘年,市急救中心每年組織各部門和中層幹部簽訂《黨風廉政建設目标責任書》,全體職工簽訂《黨風廉政建設暨行業建設個人承諾書》,兩級責任簽訂落實率100%,确保傳導壓力,形成合力,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到實處。同時,将黨風廉政建設作為各部門和職工個人考評的重要内容,實行一票否決。
注重問題導向,做到防微杜漸
《武漢市院前醫療急救條例》第十九條規定:120調度中心在接到呼救後1分鐘内向急救站發出調度指令。急救站應當在接到調度指令後4分鐘内派出急救車。
近年來,市急救中心結合電話回訪和服務投訴中反映出的群衆焦點、痛點、難點問題,由紀委牽頭開展專項整治,助推“急救加速度”,充分發揮“120哨點預警”作用。
時間就是生命,電話就是命令。據統計,武漢市急救中心2021年接聽120電話近90萬次。如此大的電話求助量,如何精準、快速救援?武漢市急救中心積極開展應急反應專項整治,助推“急救加速度”。
2013年,該中心在全國率先開展MPDS(醫療優先分級調度)電話急救指導。也就是說,電話接通的那一刻,急救已經開始。
武漢市急救中心120調度大廳。武漢市急救中心供圖
“它彌補了救護車到達前的‘空窗期’,為急危重症患者赢得黃金時間。”武漢市急救中心負責人介紹說,MPDS可通過标準化流程向報警人“提問”,并迅速判斷患者病情,然後對其進行遠程自救互救指導,使院前急救“節點前移”。
前不久,一名3歲女童因食腰果導緻哽噎昏迷,家長緊急撥打120求助。在救護車到達前,調度人員通過電話指導家長急救,全程沉着、冷靜。經過8分鐘“保持通話”,女童終于咳出異物,避免了悲劇發生。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該中心已通過MPDS電話指導救治了2萬餘名患者。
該中心還進一步加快了120調度員接警響應速度,平均摘機速度從年初的3-4秒,已提升到≤2秒;開展救護車出車反應專項整治。充分利用120調度系統大數據,将每例“超過4分鐘出車”的情況進行說明整改。2022年上半年,全市120急救出車平均出車反應時間為1分9秒。
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專項督查,充分發揮“120哨點預警”作用。在全市每台120救護車上配備手持紅外測溫儀,嚴格執行120發熱病人的體溫測量及上報、救護車運送等疫情防控工作。2002年上半年,中心紀委牽頭開展了2次專項督查,對全市中心城區急救站的防疫物資儲備、院感防控、操作規範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存在的問題下達整改建議書,要求限時整改。
快速反應已成為武漢急救人的常态。
武漢市急救中心黨委書記、主任江旺祥表示,該中心一直将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十四五”期間,将大力開展智慧急救的院前急救體系建設,讓院前院内急救一體化、院前急救—院内急診救治信息互通成為現實,讓救治關口不斷前移。中心将繼續創新延伸服務邊界,讓黨建與業務深化融合,以新擔當、新作為,構建優質、高效、智慧的院前急救醫療服務體系,以實際行動、實際成效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郭婷婷 舒泉 羅雙蘋 張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