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解讀巳時歸親午時入席

解讀巳時歸親午時入席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07:57:09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是一項軍事策略和原則,初見于《孫子兵法》:“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軍聚衆,圮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謀,死地則戰。塗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這句話原指在外領兵作戰的将軍,可以根據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進行臨機處置,而不是唯君命是從。這句話後來引申而泛指在外執行任務時,可以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随機處置,而不必完全聽命于上級的安排和指揮。那麼這種做法究竟正确與否呢?

解讀巳時歸親午時入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1

将在外而唯君命是從,不能适應瞬息萬變的戰争形勢,不利于抓住戰機,而不遵王命,自做主張又有失臣道,這就是一對矛盾。“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為一項軍事策略和原則當然是正确的,但在具體的應用中卻有使用得當和不得當的分别。應用得當,事有所成,功大于過,既往不究;應用不當,猜忌橫生,引禍上身,咎由己取。那麼如何才能正确應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一策略呢?我想有這麼幾點需要注意:

解讀巳時歸親午時入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2

一、不濫用,不輕用。隻有在緊急情況下才能使用,隻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能被迫使用,因為不這樣做會造成巨大損失或不可收拾的局面。如果事有可緩,還是要多向君王請示報告,征得君王的命令。“有所不受”不是完全不受,而是有所選擇,這裡面就需要把握尺度。動不動就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說辭,一定會招緻君王的猜忌和戒懼。“事君如事虎”,受君王猜忌,則臣之禍不遠矣。

解讀巳時歸親午時入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3

二、出發點要對。動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策略,其出發點一定要是站在君王的立場,替君王考慮,而不是為樹立将軍自己的威望和為建立将軍自己的功勳。《易·坤卦》曰:“或從王事,無成有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乃是王道,将軍從王事,效王命,不能好大喜功,更不能功高蓋主,隻有把功勞歸于君王,自己表現得無所成就,這樣才會得善終。功大蓋主,不是好事,不受王命,更受猜忌,其禍不遠,難得善終。

解讀巳時歸親午時入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4

三、過後要做好善後工作。不受君命而自作主張,畢竟是一種僭越行為,雖然事情的最終結果是好的,出發點也是從大局出發,為君王的江山社稷考慮,但該履行的程序還是要履行,要表現得誠惶誠恐,以化解君王的猜忌,求得君王的諒解,切不可表現得洋洋得意,自以為功,顯得比君王高明。漢文帝去周亞夫的細柳營中勞軍,鎮守軍營的将官回答:“将軍有令:‘軍中隻聽從将軍的命令,不聽從天子的诏令。’”漢文帝雖然表面極力稱贊周亞夫治軍嚴,乃“真将軍也”,誰又能保證漢文帝當時内心裡不猜忌周亞夫呢?周亞夫後來不也是未得善終,死在牢獄之中嗎?

解讀巳時歸親午時入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5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身是正确的,對不對關鍵在具體使用上。使用得當就是對的,使用失當就不對了。

(子夏故壇原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