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一家公司,老闆們最希望的是來個開門紅,最好是公司開業之後讓所有的客戶都知道。當然這是理想狀态下的情況,但是年初的時候一幫人把這個狀态變成了現實。公司還未營業就已經火遍了網絡,想必聽過的人都知道有這麼一家公司靠着名稱長在網上火了一把。你不得不服,有些公司隻聽名字就感覺要火。恩,說的就是下面這家。
這又雙叒叕是一個,僅靠着名字就獲得刷屏級傳播的案例,也同時喚醒了我的深思:一個好的品牌名字,對公司到底有多重要?
名字起得好,預算花得少。
名字起得好,曝光少不了。
名字起得好,合作來得早。
還有個公司就是【寶雞有一群懷揣着夢想的少年相信在牛大叔的帶領下會創造生命的奇迹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名字長到一口氣都讀不完。而當刻章師看到這個名字之後會體驗到深深的絕望吧!(O(∩_∩)O哈哈~)
公司名稱
而就是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使得公司在拿到營業執照的時候就已經獲得了很多人的關注。
公司名稱
然而無獨有偶,很多時候這種情況會再次發生。就在雲南省也有一家這樣的網紅公司,它的名字叫做【雲南媽媽說名字太長不容易被别人記住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同樣也是名稱新奇所以讓人民備受關注。
公司名稱
不光新奇的名稱會偶爾被注冊,網絡比較火的名詞也會被注冊為公司名稱。好比【小目标】【賺他一個億】等網絡名詞都被注冊為公司,這樣的企業在開業之前都會獲得相當可觀的關注量。可謂是工商名字想得好,賺錢才會早。
公司名稱
總體來說公司名稱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演變過程呢,簡單的總結一下共計發展過這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總體是以勤懇樸實的方式來命名的。
第一類型的名字多開始于七八十年代的一線城市,這些公司名字往往伴有華、信、恒、威、正等這些偉大光名正義的字眼,例如:華強、中信、恒大 ......
第二階段:名稱略帶洋氣但是還是比較難記
這種類型的代表比如有:飄柔、慕斯、薩利亞、肯德基 ...... 等等,名稱比之前一代的洋氣了很多,但是由于很多都是由英文音譯過來的名稱,對于本土文化是漢語的我們存在着天然上的語言隔閡,這樣企業剛開始宣傳的時候比較難以推動。
第三階段:通過時間的演化,發現一個好聽易記的名稱對于公司發展有着天然性的推廣作用,所以從十年前開始,公司命名都是以名詞 品類的形式進行的,比較有代表的名稱為:蘋果、瓜子二手車、小米手機、小狗電器、斑馬精釀、幾個爸爸、幾隻松鼠、N個核桃等等,名詞本身天然就比形容詞易記,這就很好地解決了記憶的問題。
第四階段:現在公司命名都是除了好記之外,在加流量詞和行業洞察詞。
流量解決的是品牌傳播問題,洞察解決的是品牌忠誠的問題。
舉幾個栗子:
有一個廣告公關公司叫「你說的都對」, 他們的slogan是「那我們再想想」,新浪的一個負責市場的老大聽到這個名字時就笑了出來,說我想和這個公司聊聊,給點活讓他們試試。試試就試試,試完了發現活好還不粘人,繼續再給活。這也是流量,現在已經非 50W 以上的單子不接了,牛逼得一塌糊塗。
公司名稱
除了這些新潮的名稱之外,還有一個比較自帶流量的名稱案例:
公司名稱
大家仔細看上面的圖,這是幾家并排開設的超市,其中一個超市老闆靈機一動,給自己的超市起了個名字叫「超市入口」,于是想找超市在哪裡的不明真相的群衆就紛紛進入了「超市入口」。
可見起一個适合自己公司的名字是多麼重要,要是能自帶流量屬性的名稱,更是節省了很大一筆的推廣費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