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薊州區城内的獨樂寺,又稱大佛寺
寺史則殊渺茫,始建年代待考察研究
重建于遼統和二年(984)
其山門、觀音閣皆為遼代原物
中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
第一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獨樂寺山門前
千年古刹獨樂寺的建築、壁畫、彩塑精彩絕倫,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依然懸挂在寺裡的四塊匾額,探尋一段曆史。


獨樂寺匾懸挂于山門前檐正中,兩柱頭鬥拱之間的闌(lán同欄)額上方。
匾額長2.17米,高1.08米,
匾心橫向镌刻【獨樂寺】三個楷書大字,字徑約50厘米。
藍底金字,格外醒目。

【獨樂寺】匾額
此匾為明代嘉靖年間英武殿大學士嚴嵩所書。

嚴嵩畫像

“觀音之閣”匾懸挂于觀音閣上層前檐正中,屬于宋代《營造法式》中“華帶牌”的樣式。

觀音之閣丨攝影 王竹寶

薊縣獨樂寺觀音閣 梁思成繪

【觀音之閣】匾額細部

牌心高2.08米,寬1.63米,牌帶、牌首、牌舌構成的邊框呈翻卷的波浪紋狀,
牌心镌刻楷書【觀音之閣】四字,
藍底金字,字徑約1米。

[匾額左下角有兩個小字——“太白“]
内底【閣】字下方有【太白】兩個小字。
匾額上字體筆法遒勁,頗有唐風。
此匾書寫的作者,尚未明确,
著名學者史樹青考證為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

具足圓成為佛教語。
意為破除偏執,自然圓滿融通。
匾額懸挂于觀音閣前檐下層居中位置。
匾額為木質,内底為長方形,寬2.96米,高1.39米,邊厚0.19米。

【具足圓成】匾額
周邊框透雕雙向連續的雲龍紋,藍底金字。

匾下兩檐柱上配有楹聯
【琳宇近神畿(jī )慈雲廣陰,
法筳傳古迹寶月常新】。
此匾為清代鹹豐皇帝題書,
内底中央上隅有禦印一方,
上刻“鹹豐禦筆之寶”。

懸挂于觀音閣首層南側外槽。
匾額木質,内底為長方形,寬2.58米,高75厘米,光亮的黑漆作匾額之底。

【普門香界】四個金色楷書大字,
由清代皇帝乾隆題書,
字徑60厘米,内底中央正上方有一方禦印,上刻【乾隆禦筆之寶】
(禦印在“香”字與“門”中間上方位置,紅色的區域)。

【普門香界】匾額[這個高度可看到十一面觀音服飾的下擺]

【普門香界】匾額匾正下方的兩根金柱上配有楹聯 【絕無塵香染初地,空有天花落講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