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傷寒論41條完整版

傷寒論41條完整版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8 08:57:25

傷寒論41條完整版?我們現在講第三個問題,經方藥量的折算我們采用了四個辦法,文獻法、實物法,還有實驗綜合法,最後一個是直接的方法,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傷寒論41條完整版?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傷寒論41條完整版(越人講壇傷寒論度量衡的形成)1

傷寒論41條完整版

我們現在講第三個問題,經方藥量的折算。我們采用了四個辦法,文獻法、實物法,還有實驗綜合法,最後一個是直接的方法。

我們先來看一下文獻法怎麼來确定,文獻法我們剛才已經說了,根據《漢書·律曆志》的記載,它的換算方法有了,比如說長度,我們選擇一百個黍,把這個黍橫向排列起來,多長?不管怎麼排列,正負都在0.1厘米,也就是二十三公分。文獻法算出來是這樣。

現在我們用實物法來進行規劃。出土了一個東漢墓,裡面有一個西漢的尺,尺子實測是23.1公分。另外緊接着又挖出了89根銅尺,同時這89根,測量都是在23到23.6公分之間。這兩個方法合起來是不是合理的?基本上是合理的。還有容量,在上海博物館,還有國家博物館,出了幾個,叫做大司農銅方升,銅方升是有五個。為什麼叫大司農?大司農是當時國家的一個機構,這個機構專門負責的工作,其中包括度量衡的制定和頒布,這些都是大司農确定的。他要鑄造很多這樣的标準器,然後多次的鑄造,發往各地,然後各地拿都這個标準到市場上去作規範。這個銅方升每一升是多少?測量起來的時候一般是196到204毫升之間。秦代的秦方升,測量出來的容積是多少?是200毫升。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漢承秦制,它們沒有變化,但是為什麼會出現一個大概正負4毫升的誤差?這是由于年代久遠,容器受到了腐蝕,還有可能就是古代的這種鑄造,它有一些科學工藝的問題,有一些會有一定的偏差範圍,這是可信的。

最後在山西太原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東西,叫做尚方半,銅的尚方半。尚方半是什麼意思?就是半鬥,測出來的水是多少?我們現在的五千毫升,也就是五升。這樣子,幾個實物,并不是單個的,是幾個不同的東西進行了測量以後,證明了漢升的一升約等于200毫升。

實物法當中的衡器,也就是量器,出土的很少。這個衡器,國家博物館也出了一個,漢代的關平稱。這個稱寫的什麼?重一斤八兩。1斤8兩,我們把它折算以後是多少呢?每斤222克,但是在那裡還是要有一個比較标準的東西。

好在河南的洛陽就出了一個石質權,就是石質的砝碼,多少斤呢?是110斤。折算下來是多少呢?比如我現在給你一個砝碼,它标準是110斤,我們現在肯定很輕易算出來多少,它的每一斤等于多少?218克。這兩個東西确認是漢代東漢的砝碼,也陸陸續續有一些東漢時期的一些銅權(多為鐵權,非銅質标準器),有三十幾個,但是這些不能一眼明顯就說都是東漢的,也有可能是别的時代。這三十幾件,都在220克上下。

我們就得出一個結果,一斤,通過這兩個方法,一斤折合二百二十二克,一升是200毫升水,也就是液體是200毫升,一尺大約是23.1公分。這樣子就可以算出來一兩是多少?大家除一下,按照1斤是16兩,除一下是不是13.8克?我們算是這麼算的,但是也不能輕易相信它是13.8克。對吧?

我們采用第三種方法是實物法。實物法也很有用,但是如果你放在孤立的當中,它是沒有什麼用。但是你把它放在這裡,它就有用了。我們看,根據《傷寒論》當中的石膏如雞子大,那就一般是50到60克,然後我們具體算一下谷物的一升,就是他所謂的谷物的種子的一升,大約在120克左右,大家可以看一下。也就是說《傷寒論》當中它也有很多是沒有稱重的,而隻是說石膏如雞子之大。比如說麻黃湯中的杏仁70個,現在杏仁差不多用20多克,意思是這樣子,這些東西我們可以實測。還有,厚樸一尺長大約多大?就是厚樸給它切下來的時候,但你不可能整個樹都切下來,切最大的六公分,我們以六公分把它切下來,曬幹了,一尺長算一下,這個也差不多是二十幾克,也是蠻可觀的。附子,大的30,小的15,這種就是實測法。還有說一錢匕,沒有,一方寸匕,也沒有。因為我們沒有出土這種方寸匕錢匕,但是拿五铢錢來表示大約一匕粉末是0.5克,這些劑量我們很容易得出這種結果。

但是這個結果合理嗎?我們再來看看實驗法。在五版的教材當中,古版的教材就是《傷寒論》當中裡面寫的一兩合三克。我們今天要做兩個實驗,我們為什麼有這樣的問題?因為教科書當中,規範是一兩等于三克,日本人還說一兩等于一克的也有,三克的也有。日本漢方醫界是這樣,畢竟那裡條件有限,他也隻能是這麼幹。然後我們來看一下幾個實驗法。我們給大家看一下,咱們拿幾張處方來做一個實驗。我們以麻黃湯和小柴胡湯來做一個實驗。

大家在筆記裡面把麻黃湯寫下去,我們一個一個來。我們同樣記幾個,第一個麻黃三兩,桂枝二兩,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水七升。我們有個問題就是,不管是我們現在的容量還是漢代的容量,後世基本沒有異議,大家沒有意見,這是關鍵。你看七升的水大概是多少?1400毫升左右。然後我們按照經方算出來的劑量是多大?如果按照我們現在的一兩大約是13.8克算出來的話是多少?麻黃是41.4克,桂枝是27.6克,甘草是13.8克,杏仁大約是21克。總劑量是多大?是103.8克。但是如果按照我們現在的這種所謂的一兩等于3克的這種算法,就離譜了,麻黃9克,桂枝6克,甘草3克,杏仁21克,總劑量是多少?39克。你想想看,倒1400毫升的水,煮一百多克的中藥,可以。但是煮個三十幾克的這些中藥,像不像三粒田螺,九碗水,像不像?所以任何東西你把它結合在實踐當中看合理嗎?

我再給大家看一下小柴胡湯。柴胡半斤是多少?約110克。黃芩三兩約是41克,人參,三兩也是41克,半夏半升是42克,甘草是41克,生姜也是41克,大棗12枚,要30克,合起來一貼柴胡湯多重?348克,用水是2400毫升,合理,快一斤的藥這麼多水合理。但是如果你按照一兩等于3克的話,算起來是多少呢?算起來是132克。132克的話,煮五斤水,不太合理,明顯不合理。是不是?所以從我們實驗比較的話,如果一兩等于3克的話,就是跟《藥典》接近,按照這樣的經方煮出來,藥少水多。

我們再來看一個抵當湯。這抵當湯也很有意思,你看抵當湯,水蛭30個,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溫服一升也就是五升水煮三升服一升。也就是30個水蛭的話,一次性的口服量是十個,這十個水蛭多重?22到30克。但是《藥典》規定是多少呢?規定是1.5到3克。這個是不是很好笑?

當然我們已經解釋了《藥典》劑量是因為到宋以後出現了散劑,流行散劑以後變成小量了。所以我們現在《藥典》的好多的藥材都基本上是散劑劑量的一種。我們經常開個處方,開一個細辛,開個10克到藥店裡面去拿,不行,人家說細辛不過錢,喊一聲讓你回去找醫生簽名,有沒有?經常說這種話很搞笑,為什麼不讓開?因為細辛不過錢。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話,後面那半句都不讀了,其實是說“細辛不過錢,隻論散來不論湯”。所以我老家經常是碰到這樣子,現在也是有辦法去“整治”他們,對不對?藥店拿不了,可以。細辛本來我是開十克的,但是這張處方我改成1克,0.5克,然後我要0.5克乘以20天,是吧?外人開40天,我就給你開80天,回去跟患者說十天當做一天煮,然後開80天,抓好了以後也是200塊,他十帖一天20塊也裝好,也是200塊,一樣的價,藥量沒變。他願意在那邊去慢慢抓,反正什麼都給它開成很小劑量,按照規範來,然後就給你開成一百天。他收到這張單子以後,從早上忙到晚上,還沒抓好,最後一算三個人工資,老闆還倒賠了。我說還要不要,要的話,我回去改處方,下午就給你改一個500帖。

這樣子我們講了關于經方的劑量以後,我們在寫《傷寒論》裡面的經方劑量,我們就很容易通過這種容量技術等等這些方法的計算得出現在的劑量,現在比較一緻的就是一兩約為13.8克。

(未完待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