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壽四年(公元604年)無疑是楊廣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年份。這一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楊堅崩逝于仁壽宮的大寶殿,終年六十四歲。
事實果真如此嗎?根據一些野史的記載:在仁壽四年七月,文帝病危時,太子楊廣寫信向楊素詢問文帝的病情,楊素回信給太子時,宮人卻誤送到文帝手中,文帝大怒。同時,文帝的寵妾宣華夫人告訴他,太子楊廣欲行非禮。文帝這才下決心将太子楊廣廢掉,于是令柳述、元岩緊急召前太子楊勇前來,準備讓他繼承皇位。楊素得知這一消息,馬上報告楊廣,楊廣立即僞造聖旨,逮捕柳述、元岩,将自己的心腹派到宮裡,又派親信宇文述等控制宮門,把後宮的人遣住别處。一切布置妥當後,派張衡入宮侍疾,不久文帝就崩了。
楊廣“弑父”的故事本身也存在不少硬傷,大緻上有以下幾點。
1、既然楊廣和楊素同時在大寶殿,兩人為什麼需要用送信的方式交談?
2、即便真的要送信,肯定會小心再小心,怎麼會把信送錯到文帝手上?
3、隋書記載,楊廣和宣華夫人關系本來就不正常,那麼,宣華又怎麼會在文帝死前跑去告狀?
4、據說隋文帝要換掉楊廣時派遣的人是柳述等人,假如他們真有換掉楊廣的行為,楊廣即位後豈有不殺他們滅口之理,隻是流放?
此外,換掉太子要付出的政治代價肯定不小。楊廣即使真的調戲妃子、或者讨論皇帝的後事,是否真的嚴重到讓病入膏肓的文帝想要廢掉他?所以,盡管這個故事很流行,終究是出于野史。
但是,盡管如此,關于楊廣的“妖魔化”故事還是在官修正史的記載中流傳了下來,并且流傳甚廣,至今依然被人們津津樂道。千百年來,楊廣在無數世人的心目中始終是一副面目猙獰、張牙舞爪的形象。這個既可怖又醜陋的楊廣幾乎就是“亂臣賊子”、“暴君”、“獨夫”的代名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