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是“佛陀”的漢文簡稱,“佛陀”是梵文Buddha的音譯,意思是“覺者”。但覺者隻是佛陀這個詞的字面含義,它的真正内涵遠遠超過了這個詞義。藏語稱佛為“桑吉”,“桑”是“從無明夢中覺醒”,“吉”是“心智如花開放”,合起來就是“佛陀”。
如果對“佛”下一個簡要的定義,就是“斷證功德圓滿、擁有四身五智的無上覺者”。
“斷”指斬斷一切煩惱障和所知障的涅槃境界。
“證”指徹悟二谛和萬事萬物的體性和事相。
“功德”指斷證所獲得的身、言、意不可思議的無量功德。
“四身”指自性身、智法身、報身和化身。
“五智”指法界體性智、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事智。
“無上”指超越一切凡聖,無與倫比。
以上佛的功德屬性,有如下四種統攝歸類法:
(一)統攝為斷、證二法。自性身屬于斷法,其餘功德屬于證法。
(二)統攝為自利性和利他性二成就。法身屬于自利性的成就,色身和利衆事業屬于利他性成就。
(三)統攝為“四身”。
1、自性法身
自性法身是斷盡二障,獲得永恒清淨的虛空境界,分原本清淨和離垢清淨,這将在後面的“佛心論”中詳講。佛性從本質上來說離垢、清淨,是原本清淨的,但是原本清淨卻從來沒有清淨過,所以需要修。經過修證然後獲得離垢清淨。原本清淨就像天空,離垢清淨就像撥雲見天。一切污染好比空中雲霧,或是銅鏡生鏽或如水被攪混;而天本是虛空,鏡子本來明亮,水本自清淨。成佛也即是清淨污染,顯現真正佛性的過程。
在佛的四身中,唯有自性身是永恒不變的無為法。這是一種“斷”的結果,粗細分二障及其深層的習氣徹底消除永不回生,和暫時性的抑制控制和條件不具備而未生之事物有所不同。
2、智慧法身
也稱一切種智,是遍知一切的現觀智慧。
從智慧的兩種作用上來劃分的,可分為法性遍知智慧(無相智慧)和法相遍知智慧(有相智慧)。法性遍知智慧是無分别的遍知一切事物之本質法性,其對境是性空,是見真谛的智慧,又叫實智、如理智;法相遍知智慧是有分别的遍知一切事物各自不同的特性變化現象,其對境是緣起,是見事谛的智慧,又叫權智、如量智。
也就是說,世間和超世間諸法共分二谛:佛的法性遍知智慧所見境是勝義谛;法相遍知智慧所見境是世俗谛。
有人說佛是不分善惡、沒有分别見的,這種說法不對。佛是遍知者,事物的全體包括勝義谛和世俗谛,遍知的意思就是完全可以見到事物的二谛。而認識事谛必須要有分别見,假如佛沒有分别見,就等于說佛不懂得事谛,也就是說佛隻懂得事物的一半。
什麼叫做分别?很多人概念不清。“分别”就是第六意識的思維活動。我們的五官是無分别的,如眼、耳等見到色相、聽到聲音都是現觀無分别的東西,要認識事物就必須通過第六意識的思維活動來完成。比如說“這是朵紅牡丹花”,對顔色的知覺乃至對這朵花的認知,眼睛本身是辦不到的,是意識的作用,依靠經驗回憶、分析推理等對事物進行鑒别。
人的智慧不是現觀,完全是分别見,是人的意識思維活動。到佛地的時候,對于法性的認知變成現觀,而對于法相的認知則是分别觀,也稱妙觀察智。思維運載的工具是語言,包括内部語言和外部語言。佛說法的時候也是用這兩種語言,佛經也是以語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下來的。
所以,把所有分别智一律破除,是非常錯誤的,在理論上是講不通的。比如,佛見到一個人,這人是男是女?叫什麼名字?穿的什麼衣服?佛會分辨清楚的。假如連這點分别能力都沒有的話,那是一種愚昧無知。但佛是遍知者,這在大乘佛教中沒有絲毫的異議,除非否認佛是遍知者,否則就不能否認佛的抉擇、妙觀察智或者說分别見。
因此,必須承認佛有分别見。把佛菩薩的一切知見統統說成“無分别見”,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若邏輯上講不通,怎能說它正确合理?把佛教理論全部納入合乎邏輯的理性軌道,這是宗咯巴大師學派的特點。
還有一種分類,将佛的一切智慧分為五智。也有的經典把佛的智慧功德總結為三百條,叫做三百不共法。彌勒《現觀莊嚴論》則把佛的無漏智慧法身功德歸納為二十一類,共一百四十六條:
(1)三十七道品: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
(2)四無量功德:慈心無量、悲心無量、喜心無量、平等心無量。
(3)八解脫:以有色觀色解脫、以無色觀色解脫、觀淨美色解脫、觀空無邊界解脫、觀識無邊界解脫、觀一無所有界解脫、觀無想非無想解脫、觀息滅受想解脫。
(4)九禅定:初禅正定、二禅正定、三禅正定、四禅正定、虛空無邊定、識無邊定、一無所有定、無想非無想定、識滅盡定。
(5)十遍處定:青遍處定,黃遍處定,紅遍處定,白遍處定,地遍處定,水遍處定,火遍處定,風遍處定,空遍處定,識遍處定。
(6)八勝處定:内有色想觀外色少勝處定、内有色想觀外色多勝處定、内無色想觀外色少勝處定、内無色想觀外色多勝處定、青勝處定、黃勝處定、紅勝處定、白勝處定。
(7)無煩惱定。
(8)願覺知定。
(9)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
(10)四無礙智:法無礙智、義無礙智、詞無礙智、辯才無礙智。
(11)四如意:身如意、緣如意、心如意、智如意。
(12)十自在:生命自在、意識自在、财富自在、事業自在、意想自在、轉生自在、願心自在、神通自在、智慧自在、說法自在。
(13)十力:知何種業生何地之智力、知因何業得此果報之智力、知何人作何想之智力、知衆生生理心理差别之智力、知根器優劣之智力、知正邪與衆生趨向之智力、知種種禅的淨染與出入之智力、知前世與數世前生在何處之智力、知生死之智力、知漏盡之智力。
(14)四無畏:說覺知無所畏懼、說染淨無所畏懼、說解脫道無所畏懼、說障蔽無所畏懼。
(15)三不自律:身不須自律、言不須自律、心不須自律。
(16)三念住:對敬信者不喜、對不敬不信者不怒、對敬信與不敬信兼具者不生相應的喜怒。
(17)不遺忘性功德。
(18)永斷習染功德。
(19)大慈悲心功德。
(20)十八不共功德:身無失誤、言無失誤、心無疏忽、定無散亂、見無相異、事無遺誤、不失意向、不失勤奮、不失觀注、不失禅思、不失智見、不失靜慧、一切身業不離智慧、一切言業不離智慧、一切意業不離智慧、知一切過去事無礙、知一切未來事無礙、知一切現在事無礙。
(21)具三聖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
上述法相名詞都是些佛學基本常識,就不在此細講了。
佛的禅定功德,種種禅修差别,《般若經》中有,宗喀巴大師的《金珠鬘論》也作了解釋。比如說得到“火遍處定”的話,一個意念就可以在無火處燃起大火;得到“水遍處定”的時候,在無水處觀想一下就可以使洪水泛濫;得到“地遍處定”,可以把水觀想成堅固的大地,走在江面上、海面上如履平地。這些都是禅定的結果。又如“四無礙智”,就是智慧通達、說法無礙的意思,九地菩薩才能獲得;“四無畏”就是無所畏懼說法,不會被别人駁倒;“三不自律”,是因獲得自在境界,無須約束,身言意不會犯戒了;“不遺忘性功德”是指佛地記憶超群,沒有遺忘,能知三世;“永斷習染”,即獲永恒的清淨;“十八不共”,是說這些功德是阿羅漢都沒有的。如此等等,我在《佛教三寶原理奧義解》一書中講得比較詳細,可以參看。
3、圓滿報身。
報身是修無量慈悲善行的福報成果和自他享用大乘法圓滿法樂的有形色身。
佛身總分法身和色身兩種,色身如人體,法身如人的知覺意識。《大乘莊嚴經論》裡說:佛的報身如太陽,法身如太陽的光和能量,應化身如湖泊中所反射的太陽的影子。
報身是在報身佛國成佛的莊嚴佛體,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種随形好,聲言具六十四種美德,壽命相續不斷,永世長住。
圓滿報身有五恒定和五種特性。
(1)五恒定:身恒定為身具相好莊嚴、永恒不變;住地恒定為常住色界無上天(報身佛土);法子恒定為聞法受教者隻有十地菩薩;法恒定為隻說大乘法;住世恒定為住世到一切衆生解脫成佛之時。
(2)五種特性:身現相好常說法;語具六十四德說大乘法;心懷大慈悲,利衆之事永不停;無意識功用而像陽光普照産生自然效應;依衆生心願,應化無窮。
佛是一種無色無相的精神體的存在。在《不可思議經》裡講到佛的功德時指出,佛的智慧所到之處就有佛身,就有佛言。佛的智慧是遍及一切時處的,沒有時空的間隔。這就是我們真正的皈依之處。釋迦牟尼雖然在兩千多年前涅槃了,但釋迦牟尼的報身和化身一直存在着,并且永遠存在下去,這是大乘不同于小乘的地方。佛留下的法身就是我們所看到的佛教經典,以教義的形式存在于人間,利益衆生。
佛像陽光、空氣一樣,無意識地平等利益着衆生,無處不在、處處在,“佛光普照”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有佛光照不到的地方,那是由于自己的誠心、智慧不足,佛雖在眼前也看不到。
“千江有水千江月”,衆生心田中反映出來的對佛的認識是各自不一樣的,所以佛有億萬化身,依衆生心願,應化無窮。隻有具根基的人才能覺到、看到。我們所說的佛陀的化身,并不是塑在寺院大殿裡的樣子,那是相好莊嚴身,是佛殊勝化身的形象,但佛菩薩平常的化身是各式各樣的。有人認為佛在寺廟裡,這個認識是錯誤的。寺廟裡有佛像,寺廟是做佛事的地方,佛與佛像應該分清楚。
4、應化身。
應化是化現或變化的身相,是報身所化現的種種身相,有三類或四類兩種分法。
現按四類分法來作介紹:
(1)淨土勝應身:如阿彌陀佛、藥師佛之類。屬相續不斷常住身,永遠在佛國淨土。
(2)塵世應身:示現出世、說法、生死涅槃等相。如釋迦牟尼示現成佛,從生到涅槃,漢地說是“八相成佛”,藏傳佛教說是“十二相成佛”。這是所依據的經典不同,藏傳佛教是依據《大乘莊嚴經論》的觀點。
(3)技藝化身:化現琴師、畫師以及各種能工巧匠,以技藝度化衆生。衆生的需要就是佛的需要,為衆生衣食住行提供方便,對社會做出貢獻的科學家、藝術家、各類工匠等,很多都是佛的化身。
大家可能看過釋迦牟尼度化琴師的故事:有一個彈琴技藝非常高超的人,他有許多追随者,因而非常驕傲,根本不信佛。佛就化現成琴師去和他比賽,彈琴的技藝兩人不相上下,不分勝負。佛問:“你會彈無弦琴嗎?”然後就把琴弦完全去掉,空彈出各種各樣的美妙琴聲。琴師看着都驚呆了,他馬上對佛佩服得五體投地,帶着他的弟子們誠心皈依了佛陀。
(4)不定化身:為利樂衆生,化現人類和非人類種種形相,千姿百态,不拘一格。
統攝為“三功德”
佛陀的法身功德經過高度概括,可分為三種無上功德:
1、智慧功德。
佛的智慧是破除二障後産生的明察二谛性相的現量直觀無礙遍知真智慧,是長期修定修慧的結果,是佛地獨有的通達智慧,是連十地菩薩也不能完全達到的不可思議的智慧境界。
2、大慈大悲功德。
佛的大慈大悲心是未斷愛恨和自私煩惱的世人所無法想像的慈愛和悲憫的崇高感情。世人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常講:“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無情别怪我無義。”而佛卻是一律平等,對衆生無親仇、愛恨、優劣、美醜等分别相,始終關心、疼愛、憐憫一切衆生,故稱無相慈悲或稱無緣慈悲。
3、能量功德。
能量是指做事利衆的能量。佛的能量是一種無意識、無功用的自在能量,猶如陽光雨露滋生萬物。
佛的利樂衆生的功能,還有兩大特點:
一是遍及性,即遍一切處、遍一切時、遍一切事物(法)。
二是無間斷性,即利衆事業無時無刻,永不間斷,直到六道中無一衆生。禅定之力不可思議,神通之力不可思議,密咒之力不可思議等均屬于佛的能量範疇。
以上從三個方面講了人天善果、解脫果(小乘)、無上佛果(大乘)。學佛的人首先要了解掌握目标體系,從這三個目标中進行選擇,除此以外沒有别的目标。然後再選擇修證的道路和方法,以達目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