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但什麼是華夏?而現在的人都已尊儒家為華夏文明,感覺有了儒家,華夏才成為一個文明禮儀之邦,儒家之外皆為虛妄,不真,叛逆。可世人皆知儒家起于春秋百家争鳴,也就是二千年前,那之前的三千年呢?華夏那時候沒有儒家難道就是野蠻之邦?不懂禮儀?沒有道德?不知禮賢下士?不懂謙卑?
華夏文化的核心是“華”和“夏”。華的意思是華美的衣冠,夏的意思是偉大的制度。華美的衣冠以及偉大的制度,都是黃帝時期制定的。所以黃帝是“人文初祖”。儒家學說隻是華夏文明在後來不斷發展演變的一部分。
王夫之說過:炎黃之上,夷狄也;太昊之上,禽獸也。意思是說:炎黃以前,在中國居住的人文明不開化,如同蠻夷;在太昊以前,在中國居住的人更野蠻,如同禽獸。
中國的本意是中華。中華最早是地理名詞,指的是華夏民族居住生活繁衍的地方。中國人即華夏民族。
漢朝非常強大,名聲遠播海外。外國人往往把中國人,也就是華夏民族,稱為“漢人”。這是漢人這個稱呼最早的來曆。但這是外國人對華夏民族的稱呼,而非華夏民族的自稱。華夏民族的自稱為華人、夏人、中國人、中華人等。這可以從各個史書上看。
漢朝之後,尤其是東晉五胡亂華時期,有些外國人把華夏民族稱為“晉人”。但這種稱呼僅在當時流行了一段時間,沒有傳開。後來還是沿用“漢人”。
唐朝曆史事件久遠,跟外國交流比較多,外國人來華歸化/定居的也很多,所以很多外國人把中國人稱為“唐人”。這個稱呼比“晉人”更普遍,但還是沒有“漢人”普遍。
一直到明朝,中國人都自稱華人、中華人、中國人,極少自稱漢人。
滿清入關後,漢人的稱呼再次普遍使用。外國的民族觀念傳入中國後。被滿清統治的華人才自稱漢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