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浙江人是古越人嗎?5月底,無錫市舉行“四千四萬”精神幹部教育培訓基地揭牌儀式,這是全國唯一以“四千四萬”精神為主題的幹部教育培訓基地,還經過國家知識産權局商标注冊在現場,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等20個現場教學點獲授牌,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現在的浙江人是古越人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5月底,無錫市舉行“四千四萬”精神幹部教育培訓基地揭牌儀式,這是全國唯一以“四千四萬”精神為主題的幹部教育培訓基地,還經過國家知識産權局商标注冊。在現場,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等20個現場教學點獲授牌。
在長三角,記者在各地采訪,主動提起“四千四萬”精神的地方不少。曾幾何時,長三角的創業者在企業成長壯大過程中,踏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曆經“千難萬險”。在無資金、無技術、無産品、無市場的一窮二白背景下,他們硬是成就了一個個創業傳奇。
但這“四千四萬”究竟起源自哪裡,似乎難下定論。但在當下,長三角各地紛紛拿出發展的“老法寶”,聚焦高質量發展,重提“四千四萬”正當時。
“四千四萬”從哪裡來?
改革開放初期,蘇南鄉鎮企業萌發,當時鄉鎮工業面臨兩大難題——原材料、能源緊張,如何破局?各縣市、鄉鎮、村的回答幾乎是一緻的,隻有繼續發揚“四千四萬”的傳統,别無良策。所以,要千山萬水找米下鍋,千言萬語銷售産品,千方萬計謀求生存,千辛萬苦發展壯大。這讓一批農民敢于跑“科場”(向科技人員求教)、跑市場、跑“洋場”(搞外向型企業),甚至敢于把企業辦到海外去。也正因“四千四萬”精神,蘇南鄉鎮企業率先開始了從“五湖四海”到“五洲四洋”的跨越。1985年在昆山市玉山鎮興辦的外商投資企業賽露達有限公司,宣告了江蘇鄉鎮企業利用外資零的突破,而由常熟丙綸廠和另兩家企業走出國門興辦的絲特有限公司,則開了江蘇鄉鎮企業海外投資的先河。
上世紀90年代末,鄉鎮企業在江蘇全省農村社會總産值中“五分天下有其四”,在工業總量中“三分天下有其二”,成為當時江蘇經濟的一大特色和重要支柱。
除了無錫、蘇州的“四千四萬”,長江中曾經要依靠劃船做生意的鎮江揚中,也曾大力發揚“四千四萬”精神。1990年2月3日,揚中召開首次供銷員代表大會,對“供銷員經濟”大加贊賞,并提出大力發揚由供銷員創造的“四千四萬”精神:踏遍千山萬水,走進千家萬戶,說上千言萬語,吃盡千辛萬苦。正因此成就了供銷員經濟奇迹,鄉鎮工業從無到有、由小變大,地區綜合經濟實力連續多年跻身全國百強,一度揚中在上海“跑街”的供銷員隊伍就超萬人。
鄉鎮工業看蘇南,家庭工業看浙南。上世紀80年代,溫州農村家庭工業蓬勃興起,短短幾年,創造出“溫州模式”。“溫州模式”的發展初期也與一支号稱“十萬大軍”的供銷員隊伍是分不開的,他們也具備“四千四萬”精神,推銷溫州産品,打開流通渠道,溝通收集信息,積累聚集資金,帶回合同和原料,為溫州“小商品,大市場”作出了貢獻。
還有一種說法,“四千四萬”源自浙江紹興。當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無工不富”的意識驅使紹興人大力發展鄉鎮企業,他們依托紡織傳統優勢,辦起大大小小的紡織廠,但将産品推銷出去何其之難。但紹興人硬是闖出天下,把一根細滌絲,做出千般文章,紹興人也被稱為跳“滌(迪)絲(斯)科”的“蹦迪”專家。
且不論“四千四萬”到底源自何處,但長三角人都有點懷念,那個熱血激情的創業年代。
為啥重提“四千四萬”?
如今的“四千四萬”,可能和老版本稍有不同。2017年12月,江蘇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上的一個新表述——新“四千四萬”精神。江蘇省主要領導指出,要積極适應時代的“千變萬化”,主動經受創新的“千錘萬煉”,在發展的前沿展現“千姿萬态”,在新的征程上奔騰“千軍萬馬”。
2018世界溫州人大會上,溫州市主要領導說到,溫州人是創業創新的示範者,從家庭工業到塊狀經濟、從專業市場到全球營銷、從收購兼并到跨國經營,溫州人用“四千四萬”精神,把各種“不可能”變成“可能”。正如有人形容溫州人,“既可以當老闆,也可以睡地闆”,溫州人還有着“三闆精神”,即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闆、還要看黑闆。
不過,新老版本的内涵是類似的,都是要堅韌不拔、吃苦耐勞、不畏困難、百折不撓、解放思想、自強不息。
在2012年,無錫就提出繼承和發揚“四千四萬”精神。在無錫,錫山區的中國鄉鎮企業博物館,現已成為無錫的“四千四萬”精神幹部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之一。這個建在春雷造船廠舊址上的博物館,整體建築為粉牆黛瓦的江南民居風格。在這裡,可以看到很多當年的鄉鎮企業,如今已是當地的納稅大戶、集團公司,比如從一家小小的村辦企業發展而來的紅豆集團。
現在,長三角地區,比如蘇南正迎來新一輪幹事創業年代。今年初,蘇州出版了《再燃激情——蘇州“三大法寶”讀本》,要進一步豐富拓展蘇州“三大法寶”時代新内涵,再創一個激情燃燒、幹事創業的火紅年代,前幾天,蘇州市主要領導還提出,年輕幹部最怕“四平八穩”,最希望“求新求變”。正融入蘇南的南通在3月初,開始呼喚“狼性”幹部。
在對厚重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發展中,長三角人的精氣神愈加昂揚。重談當年的“四千四萬”精神,也正是對于改革開放史的重溫,也支撐着新時代的新發展。
欄目主編:孔令君 文字編輯:孔令君 題圖來源:無錫新傳媒網 圖片編輯:邵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