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氛圍感,伴随着合适的時間點在社交媒體PO圖的屬性而來。
文 | 王卓嬌
眼下正是舉國大部分地區“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季節。在剛剛過去的周末,朋友圈小紅書等等社交媒體上那些蠢蠢欲動的青年們又開始了打卡行為,比如說,蘇州的朋友拍下了一樹金黃,并配文稱:那些被你遺忘了的歲月,它們都替你記得。廣州的朋友逃離26°的暖秋北上,在韶關橫嶺滿地落葉的小徑上感慨秋天适合散步。他們的主題都是同一個:銀杏葉黃了。
若問秋天和什麼最配,楊歡一定會說銀杏葉和桂花。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位95後女孩迷上了那些非常具有季節屬性的風物,而她身邊的朋友們也熱衷此道,并且她們從不認為這是葉公好龍式的一時興起,楊歡覺得和氛圍感有關。
楊歡所謂的氛圍感,伴随着合适的時間點在社交媒體PO圖的屬性而來。就比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連奶茶都對桂花下手了”
“當我們談論秋天第一杯奶茶的時候,如果這杯奶茶沒有加桂花,那就失去了靈魂以及談論秋天的資格。”楊歡以此為開場白,談到最近經常光顧的奶茶店推出各種以桂花為噱頭的新式茶飲。她甚至在咖啡館喝到了“桂花冰美式”,第一次驚為天人的口感,在她第二次購買時,看到店員不過是在冰美式裡沖入桂花茶之後“完全幻滅了”。楊歡說,她在拼多多買來幹桂花,嘗試自己做手沖咖啡時用桂花茶代替滾水,但始終覺得自己做的味道不如咖啡館,畢竟人家是專業咖啡師。但意外發現做法大同小異,楊歡頓時覺得這杯價值20塊錢的桂花冰美式不過爾爾,就連作為社交媒體打卡的屬性都不如自己做“來得香”。
以桂花茶做底的桂花冰美式
和楊歡的“周邊型”打卡不同,上海人邱哲更喜歡“真香”型打卡,也就是必須親自聞到桂花的香味,謂之“真香”。
但由于今年不尋常的天氣,桂花一再推遲了它們在全國各地綻放的時日,這要是在往年,國慶假期就有遊客在杭州滿覺隴品桂花龍井、吃西湖醋魚了。
邱哲在豆瓣自言自語:勿曉得今年桂花還會開伐。
他也去網上搜索“2021年桂花為何遲遲沒有開”,意外獲得馬鞍山市園林處園林管理科科長馬躍紅的答案:
“桂花開花需要環境溫度的适宜才能催生花蕾的發生,一般情況下桂花的花蕾孕育要在氣溫較低大約17~18度左右的環境連續十來天之後才能出現花蕾。今年桂花遲開,主要和近期氣候有關,天氣幹燥,一直無有效的降雨是影響桂花開花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天氣持續晴熱高溫也會幹擾桂花花芽正常分化。”
這時候,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而當一夜秋雨過後,降溫的上海正式入秋,邱哲聞到了從窗外飄來的帶着涼氣的桂花香。
桂花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四大品種群,往下細分則有幾十個品種,花期都不一樣,例如四季桂顧名思義一年四季都會開花,所以叫四季桂。據上海市植物園記錄,2020年的超長梅雨帶來了上海植物園有記錄以來最早的早銀桂花開(7月20日);而今年9月21日開放的早銀桂卻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晚的一次開放。
喜迎桂花的日子,邱哲承認這是他一年當中在社交網PO圖最多的一段時間,有天他剛走出家門,就看到小區裡幾個老太太攤開一張床單,接住另一位老太太從樹上搖下來的桂花。“我不能說她們有沒有素質,但這種行為也充滿了生活氣。”
一支在地上撿到的桂花,邱哲猜測有可能是被人搖下來的
邱哲喜歡在社交網記錄諸如此類的瑣碎,卻從不用批判的眼光審視。去年,他在豆瓣看到一張照片:春風沉醉的夜,昆明街頭,一位擺攤賣水果的大哥戴着口罩在滿樹櫻花下舉手機自拍。“能感受到他對生活的熱愛。”也就是從那時候起,邱哲說他變得柔軟,他開始在社交網分享那些閃着人性微光的内容。
沒有一片銀杏葉能逃過他們的Plog
當邱哲把收集到的桂花都釀成桂花酒封壇以後,他收到了上海市公布41條“落葉不掃”景觀道路的推送。
銀杏季來了。
人們把銀杏的種子叫白果,在粵語裡,“食白果”意味着白忙活。白果以食材出現在廣州人的餐桌上,白果炖雞,可以健胃補脾、降脂降壓。
但是在廣州街頭卻并不常見銀杏樹。每到廣州的秋冬,孫潔就會想起詩人沈浩波寫的,他廣州的朋友帶着零上20°的優越感指給零下1°的他看那滿街的綠樹。
孫潔自幼在西安長大,對她來說,大西北那“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的秋天早已見慣不怪。然而自從她來到廣州這個四季并不分明的城市上大學,她開始懷念所有帶着深深的古都印記的季節。
西安街頭的銀杏樹
去年11月底,孫潔休年假回西安,她在街頭四處搜羅落下的銀杏葉,甚至去距離西安市區幾十公裡的古觀音禅寺參觀1400年前唐太宗親手種下的銀杏樹。她把撿到的銀杏葉做成标本并用鏡框裱起來,完成這一切之後,她在朋友圈、微博、豆瓣,甚至Instagram都PO了圖,“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孫潔一開始這麼寫,幾秒種後,她删掉了這些“酸溜溜的詩句”,換成:來自老家西安的銀杏葉。
“深秋溫柔起來,天穹且與銀杏私語憑肩”,小紅書和微博均與時俱進地出現了很多類似的“銀杏葉文案”。孫潔說: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她還去百度了“憑肩”是什麼意思,“我以為是錯别字或生造詞,沒想還真有”。曾經她也會花很多心思在朋友圈文案上,隻不過有次一位朋友評論她“真.文青”,她覺得那是陰陽怪氣的嘲諷,“文藝青年在我看來就是罵人的稱謂”,于是她放棄絞盡腦汁的原創,更不願意到小紅書複制粘貼,“我就發個圖吧,誰愛看誰看不看拉倒”。
孫潔最近在抖音刷到很多将銀杏葉做成玫瑰花束的視頻,她本來也想試試,但覺得自己“笨手笨腳的,說不定暴殄天物,把那些好不容易收集來的銀杏葉弄壞了”,聽說成都已經有花店在販賣這種“抖音同款”,價格138-188元不等。
抖音上的”銀杏花束“制作教程
一些電商平台也上架了銀杏葉花束,5朵成品售價59.9,同時也有DIY素材出售,包括黃葉和新鮮綠葉,以及包裝紙、接花棒、文字祝福卡片和麻繩等裝飾品。
有商家表示,街上随意撿拾的銀杏葉并不适合用來做成花束,選取葉片的原則隻有一個——顔值為王道,要幹淨沒有破損,每一片的大小也不能差太多。所以商家會統一找渠道商供貨,一片葉子0.1-0.2元不等。這也引申出一些商家的宣傳slogan:“連落葉都是被挑選過的,更何況我呢”。
當人們對銀杏的喜愛讓商家嗅到商機,他們便炮制出“‘銀’為有你,三生有‘杏’”的概念。如此包裝,年輕人們也很願意用銀杏葉花束來表達愛意。
陳亞将網購的銀杏花束第一時間帶到空曠的大學城拍照打卡:舉在手中自拍、放在共享單車車籃裡擺拍、和閨蜜手捧拍……最終,她仔細挑選出适合發朋友圈的九宮格。對她來說,沒有什麼比“好看”更重要,這束高顔值的銀杏葉花在廣州降溫之前的周日豐富了她的朋友圈,哪怕之後它會被束之高閣,但它也已經完成了自己賦予秋天的“氛圍感”。
經曆了周一一場降溫之後,周末的廣州氣溫重回零上20°,但随着全國各地寒冬到來,桂花和銀杏葉最終都會退場。而楊歡他們也将繼續追求着冬日氛圍感,到那時,他們的Plog裡也許會出現初雪、熱辣辣的火鍋,一杯星巴克聖誕特飲,以及白居易那句出現過很多次的: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為保護隐私,本文受訪者均為化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