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五谷到底是哪五種

五谷到底是哪五種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2 23:13:31

在撒貝甯主持的電視公開課《開講啦》中,一位觀衆的提問引起不少人關注。他向中國農業曆史博物館館長樊志民描述了自己的狀态和疑問:不知道分清五谷有什麼意義?

樊志民館長開玩笑說:有一個辦法能夠很容易體會到五谷的意義,今天中午别吃飯,到下午還說感覺不到意義的時候,晚上繼續别吃飯,到明天早上再問問自己有沒有感覺到意義。

玩笑過後,樊館長繼續道:“我們可以不知農,不事農,但是所有的人不要輕農。這麼大的一個國家,我們每年的一号文件永遠是和農業有關的,這樣一個理念,實際上是中華民族一個偉大的理念,叫農為政首。”這一回答引發無數觀衆共鳴并沖上熱搜。

五谷到底是哪五種(我們為什麼要分清五谷)1

現代日常生活中,和這位觀衆一樣分不清五谷,也不明白分清了又有什麼意義的人其實有很多,樊館長表示,“從事農業研究以外的人,得有九成都搞不清”。

之所以如此,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太習以為常了。當一樣東西對我們的影響無處不在時,我們通常是渾然不覺,就像陽光、空氣、土地,五谷也是這樣的存在。

就拿一碗面來說,我們吃進肚子裡的時候,很難想象小麥這種作物,5000多年前從遙遠的西亞進入中國新疆,3500多年前再從新疆進入中國内地,經曆了數代人的傳遞,才有了我們眼前的這碗面。

意義都是從了解開始。一碗面的意義、五谷的意義、農業的意義、甚至中華文明的意義,其實都可以從分清五谷開始。

五谷到底是哪五種(我們為什麼要分清五谷)2

主糧五谷

五谷是個廣義概念,在古代特别指下面五種糧食作物:黍(shǔ)、稷(jì)、菽(shū)、麥、稻。黍、稷、菽這些字看起來陌生,其實離我們很近。

黍即黃米,大約一萬年前,我們的先民逐漸走出漁獵生活,在黃河流域附近定居,開始了這種農作物的種植。時空跨越了一萬年後的今天,它在張家口以北地區仍是人們的主糧之一。

五谷到底是哪五種(我們為什麼要分清五谷)3

稷指小米。我們熟悉的唐詩“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中的粟就是稷、小米,在中國第一部農書——北魏的《齊民要術》中,記載了小米的種類多達86種,是當時絕對意義上的主糧,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唐前期。

五谷到底是哪五種(我們為什麼要分清五谷)4

麥即我們今天餐桌上最常見的面食,原産西亞,大約春秋時期通過西域、河湟地區傳入中原,到關中地區後,它找到了最佳歸宿地,其品質大大超過了原生地。

在西亞,麥子為春小麥,春播秋收。而關中的麥子為冬小麥,秋播夏收,生長周期更長,飽滿地吸收了四季精華,因此口感更好。

五谷到底是哪五種(我們為什麼要分清五谷)5

菽為豆類的總稱。在唐以前,無論南北方,糧食都是以粒食為主,沒有磨的過程。直到石磨盤的廣泛應用,令兩種糧食的地位發生了根本變化:小麥地位上升,豆類地位下降。

石磨盤加工的小麥,發展出精細化的面食,這對北方影響非常巨大,飲食方式上開始和南方有了明顯的區分。并導緻豆類逐漸由主食變為豆腐、豆芽等副食,以至于近古時期,它被排列在了五谷中的最後一位。

五谷到底是哪五種(我們為什麼要分清五谷)6

和西域傳進來的小麥不同,水稻是土生土長的主糧。它在唐朝安史之亂後經曆了一次重要的邊界拓寬。

當時北方的農業生産受到嚴重破壞,人口大量南下。高素質的勞動力和中原先進的農業技術,令南方的農業得以充分開發,南方因稻成為富庶的代名詞,人們用“蘇湖熟天下足”形容江南一帶,用“湖廣熟天下足”形容長江中遊一帶等。南稻北麥的局面自此形成,并一直延續到今天。

五谷到底是哪五種(我們為什麼要分清五谷)7

五谷的智慧

五谷種植、農事生産可以說是一項最為磨練人耐性的工作,種子撒下去,要經過漫長的等待,精心的照料,你絕不能心急,一旦拔苗助長,隔天它就會死掉。就是在這樣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中,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農民們逐漸總結出非常理性的判斷。

在《齊民要術》中有“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一說。大意是種植農作物要順應天時,考量地利,就可以花很少的力氣而獲得最大的成功,如果任意操作,違反規律,将徒勞而一無所獲。

在《呂氏春秋·審時》中有“夫稼,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養之者天也”一說。意思是農作物的生長是在天、地、人共同作用下完成的結果,地生萬物,天養萬物,人則起到組織管理照料的作用。

不難從中體會到古人應對世界的方式,因地制宜,天人合一,并且從未把自己當做可以征服和改造世界的角色,這些從農業而來的理念,代代傳承,注入到我們從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中,潛移默化地構成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五谷到底是哪五種(我們為什麼要分清五谷)8

農業的智慧除了體現在文獻中,還更加具體地體現在當時最先進的科技成果的運用中。

随着經驗和判斷的不斷累積,古人逐漸有了一套基于樸素的數學、幾何學和天文學而生的曆法,配合對糧食作物的了解,才會知道什麼時令種什麼,什麼時令收什麼。

又在物理學和工程學的成果——風車、水車、溝渠的助攻下,得以擺脫靠天吃飯的狀态,不至于下雨太多澇死,不下雨旱死。這種智慧影響着古人的日常生活,也一直延續到現在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五谷到底是哪五種(我們為什麼要分清五谷)9

中華文明延續的基礎

由農而生的技術,總結的經驗,形成的地域飲食文化,以及古人面對天地自然的世界觀等,是一個農耕民族文明延續的原動力。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過,“中華文明世界上唯一能持久延續發展的古老文明”。樊志民館長認為,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在農業沒有犯颠覆性的錯誤,這主要得益于我們的農業條件。

從益農的環境來看,四大文明中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其河流基本上是南北向,印度河和恒河雖然有一點傾斜,但考慮到南亞海拔上升得很快,相當于南北向河流。而中華大地上所有主要的河流,黑龍江、黃河、淮河、長江、珠江等,基本上都是東西向的。河流的走向能夠說明什麼呢?

五谷到底是哪五種(我們為什麼要分清五谷)10

在樊志民看來,南北向的河流垂直于緯度,随着緯度的變化,上中下遊會形成不同的農業類型,這在早期的曆史中,會形成一些重大的矛盾和沖突,就有可能導緻文明毀滅。

而東西向河流平行于緯度,在這樣一個流域中,上中下遊是同一個農業類型,比如山東、河南、陝西、甘肅都是小麥地帶,從上海到四川都是稻米地帶,這構成了世界上兩個最大的基本農區。

同一類型農業區域面積的最大化,令中華文明的耐受力很強,北方歉收,南方則豐收,不會因為一場災異而徹底毀滅。

五谷到底是哪五種(我們為什麼要分清五谷)11

在很多人從小到大的成長環境中,日常受到的影響中,我們日益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大家正處于工業信息化爆發的大時代,農業的輝煌時代已經過去,農業是保守的、滞後的,能否分清五谷自然好像也就沒有什麼意義。

但我們換個角度想一下,作為一個個體,其實可以沒有手機,可以沒有電,可以沒有汽車,甚至可以沒有房子,但永遠不能沒有糧食。一頓不吃飯可以,卻不能兩頓、三頓都不吃飯。

當我們餓肚子時,就會明白農業對我們而言是多麼重要,古老的黍、稷、菽、麥、稻是多麼偉大,培育它們的古人是多麼智慧,以及通過絲路、海路進出的其他谷物、瓜果、蔬菜的傳播是一個多麼開放的過程。

也許我們可以不知道五谷是哪五谷,但一定不能輕慢我們的農民,不能浪費每一粒糧食,一粥一飯,都當思來之不易。

參考資料:

《開講啦:中華五千年文明不斷的密碼是什麼?》

樊志民《世界文明體系中的中國農業》

樊志民《中華飲食文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