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動網球
一、“包裹”還是“碰撞”?
流行的觀點認為技術瞬間關鍵點是“包裹”,筆者相信很多網球之友在5毫秒的碰撞時間内應該感受不到拍弦是如何“包裹”網球的細節的,另外拍弦上沒長着我們的神經,自然很難感知真實的情況了。
下面我們看下拍弦與網球碰撞瞬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碰撞前
▲碰撞瞬間
▲碰撞後
彈 性 碰 撞
在經典力學中,碰撞是物體與物體之間,在極短的時間内,發生有限量的動量傳遞與能量轉換,同時伴随有極大的撞擊力的動力學過程。網球拍與網球的碰撞時也是有能量損失的,碰撞的主要目的在于将來球的能量轉換成拍弦的形變,然後用拍弦形變所儲存的能量将網球撞擊回去,這種能量轉換非常快與有效,且有利于控球。
從碰撞的效果上看,球拍與網球的碰撞是彈性碰撞,球拍與網球的碰撞情況是上面這樣的。
在拍弦與網球碰撞瞬間發生彈性形變後恢複原形的過程,我們常常用“包裹”一詞來比喻球拍 “ 吃住球 ”了。其實把這一現象當成力學上的彈性碰撞來理解會減少些歧義與誤導,因為産生的 “包裹” 現象不過是碰撞過程中網球與拍弦親密接觸後彈性形變。
拍 弦 磅 數
正式比賽規定網球必須釋放一半它所攜帶的動能到它所撞擊面上,當網球與拍弦上碰撞發生形變和能量儲存時,高質量的拍弦會在彈性形變後将所産生的約95%左右能量返回給網球,拍弦僅消散了它所吸收能量的5%左右。所以在同一拍速下适當減少拍弦的磅數更有利于産生更高的反彈速度,但很多人認為拍弦磅數高一點更容易控球,目前尚無科學、有效的數據來證明與反駁這一臆想。
二、為什麼包裹不住球?
流行觀點認為隻要用球拍的甜區去碰撞網球一定會産生親密和溫馨的“包裹”效應的,按照這一說法的推導,休閑網球拍(大頭拍)與職業球拍在外界揮拍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具有更大的甜區與“包裹”效果,應該具有更大的反彈力吧,但職業球員為什麼不選擇休閑拍呢?
筆者在上圖中畫了一條軸線,按照經驗來說撞擊點越靠近軸線與甜區的交彙處,控球越好,也越能打上勁。所以筆者更傾向于下面的這個圖的說法。Power區也在軸線上,并且适當增加了一點轉動半徑,球拍撞擊的線速度自然也會提高一點的。
極 化 動 量
力學的旋轉效應稱為轉矩(torque)或力矩,物體的旋轉狀态取決于施加在它上的力所産生的轉矩的平衡狀況,看下平面圖:
倫斯特倫将球拍沿着拍柄方向的軸線轉動的慣性動量大小稱為“極化動量”,是網球對球拍橫向偏心碰撞産生的偏轉力矩造成的,其大小與拍框到軸線的距離的平方成正比。極化動量核心要義如下:
如果網球與拍弦撞擊點遠離軸線,球拍就會旋轉。
撞擊點遠離軸線越遠,手部越不能阻止球拍的轉動。
撞擊點距離軸線越遠,網球碰撞前的速度越大,球拍的旋轉就越厲害。球拍旋轉的越厲害,網球最終反彈力也就越小。
上圖簡直給小編看蒙圈了,球拍在天王手中轉了嗎?請用你的火眼金睛一起來分個乾坤。
本文參考書籍:
(1)《運動醫學與科學手冊TENNIS》;
(2)《世界一流網球技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