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有趣的社會學調查顯示,"當衆演講"竟然排在令人焦慮、緊張的事情中的首位。可見,面臨需要在大庭廣衆面前發表自己看法的情境時,很多人都會感到手足無措、大腦突然一片空白。
在這種情況下,彼此的溝通效率顯著下降,自己說的話聽起來也會缺乏邏輯,不具備說服力。因此,學會在公衆場合淡定自如地講話,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社會技能,對我們的日常工作和人際交往都是有利的。
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你在公衆場合說話總是感到緊張、焦慮、無邏輯,請堅持做三件事。
一、拿掉自己的"名片"
首先,當衆說話容易緊張的人往往具有害羞的人格特質,他們會很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害怕自己哪個方面表現得不好或是哪句話說得不恰當,導緻公衆場合出醜。
心理學上,我們将其稱其為"評價焦慮"。評價焦慮引發了我們的緊張感,導緻說話也變得缺乏邏輯。相關研究發現,當人們進行匿名活動,或者帶上面具時,這種評價焦慮就大大降低,甚至可以在公衆場合毫無壓力的表達自我、誇誇其談。
因為當我們拿走自己的名片時,就會忽略掉自我的印象管理策略,不過于在意外在的形象和别人的評價,從而降低緊張感,從容的表達自己的觀點。
所以,想要克服講話焦慮的第一步,就是拿掉自己的"名片",不去擔心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和那些可能産生的不良後果。
二、刻意練習
其次,刻意練習也能有效緩解當衆講話時的焦慮。畢竟,我們不是天生的演講者,都需要經過後天多次練習,反複打磨、不斷提高,最終才能流利表達。
所以,想克服自己的講話焦慮,可以先在人少的場合,鼓勵自己大膽邁出的一步。之後再逐步提升講話的質量、表達的邏輯性,确保對方能夠聽懂你的意思。
随着練習次數的增多,就可以有意識等讓自己參與更大的場合。久而久之,在這種不斷的自我鼓勵與刻意練習之下,我們也就不會怯場了。
三、采集反饋與自我反思
最後是采集反饋與自我反思。想要讓自己的表達有邏輯、有條理,少不了他人的反饋,可以向自己比較熟悉的朋友詢問講話的效果,看看他們有什麼建議;或者通過自己錄像、錄音,觀看自己還有哪些細節上的疏漏。
經過這些步驟,你會發現每次的講話都能讓自己收獲新的東西,并及時做好總結與反思,揚長補短,将新的思路運用到下一次的公衆講話當中。
總之,想要克服自己在公衆講話中的緊張感,提升表達的邏輯性,唯一的辦法就是多練習,鼓勵自己大膽的表達自我觀點。、
即便效果不好也不用感到灰心,因為我們都不是天生的演講者,隻有通過後天的勤奮訓練,才能做到"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參考資料:
《說話心理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十一中秋節,我們在民和七裡寺花海等你哦!
,
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