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刻舟求劍這篇課文的讀後感

刻舟求劍這篇課文的讀後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20:11:41

上小學的時候,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刻舟求劍》這篇課文,當時學習的時候,不是在想這篇課文的主題,而是總是在想,掉下去的寶劍,還能撈上來嗎?下面是課文原文:

《刻舟求劍》

作者:呂不韋

從前,有個人坐船過江,一不小心,挂在身上的寶劍掉進了江裡。

那個人一點兒也不着急,掏出小刀在船觸上刻了一個記号。

有人催他:“還不趕快撈!在船舶上刻記号有什麼用啊?”

那個人不慌不忙,指了指刻的記号,說:“不用着急,寶劍是從這兒掉下去的,等船靠了岸,我就從這兒跳下去,準能把寶劍撈上來。”

這篇課文是依據《呂氏春秋·察今》的一則寓言故事編寫的。

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劍》是三年級下冊《寓言二則》中的一篇令人捧腹的故事,這則寓言故事,劍落水中隻會沉底,這是普通常識。船走遠了,還要在船底下找那早掉下水去的劍,真是愚蠢可笑。假使船是靜止的,劍沉水底,在船的落劍處刻上記号順着記号下水找劍,自然有可能找到。無奈劍沉水底就不動了,船卻在不斷移動。這個客觀事實沒在求劍的人的頭腦裡得到反映。他一心以為劍從哪裡落下去,就從哪裡去找,必能找到。他的認識同客觀事實不一緻,結果自然隻有失敗。用這樣一個比喻來諷刺死抱着教條的人,非常有力。

這則成語包含着兩層道理。一層是,人的思想認識如果不符合客觀實際,就不會把事情做成功。另一層是,客觀實際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果把陳規舊章當成解決新問題的法寶,也要鬧笑話。作者這種思想是樸素的唯物思想,辯證思想。

刻舟求劍這篇課文的讀後感(我們讀過的課文)1

刻舟求劍這篇課文的讀後感(我們讀過的課文)2

刻舟求劍這篇課文的讀後感(我們讀過的課文)3

刻舟求劍這篇課文的讀後感(我們讀過的課文)4

刻舟求劍這篇課文的讀後感(我們讀過的課文)5

作者形象插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