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科舉制對當時的社會影響

科舉制對當時的社會影響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3 23:31:13

導語:在傳統中國發展的幾千年時間裡,由于封建社會的束縛和對底層的不認同态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導緻了一個人是否能在這樣的社會和大環境下立足。正如同中國古代一直流傳的一句話"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說的就是在封建社會中,一旦學子能夠通過讀書走上仕途,那麼他想得到的都不是不可能的了。這樣的想法在幾千年來一直刺激着中國的學子,這也是為什麼到現在為止,中國的社會一直存在着濃厚的官本位色彩的一個重要緣由。

仕途的漫漫長路

自秦漢以來,中國官員的選拔方式就較前朝有了很大的改變,在秦朝建立以前,中國奉行的還是傳統的分封制,即天下由周王領導,周王再進行領地的分封,将諸侯下派到自己的封地去。這時候的官員都是由各諸侯王自己決定和進行選拔的,并沒有全國統一的選拔标準和要求。

科舉制對當時的社會影響(科舉制對封建社會的長久發展起到了什麼積極的影響)1

(諸侯分封制)

到了秦漢以後,這樣的選拔制度自然也和分封制一起煙消雲散了,而在這期間,選拔的标準也經曆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兩漢的察舉制,魏晉時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的科舉制都在各自的時期發揮着自己推舉人才的重要作用。

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就是由當地的官員對本地的百姓和學子進行考核和推薦,以個人的品性為标準,向上以統一的标準選拔。這樣極具人性化的選拔方式最早是由漢文帝時期發展而來,一開始它的執行标準隻是一時的應急所用,但在漢武帝的時代因為它的方便性和符合時代發展的特性,就逐漸演變成為一種全國範圍内的仕途制度。

科舉制對當時的社會影響(科舉制對封建社會的長久發展起到了什麼積極的影響)2

(秦始皇統一六國)

相比于先秦時期的以血緣聯系為主要基礎的世家大族繼承制和諸侯領導下的分封制,察舉制有它們所沒有的進步之舉,在原則上,他是對所有有資格做官的人開放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先貴族的壟斷。

原有做官制度的弊端

雖然從表面上來說,秦漢之後的前兩套選官制度都是公正合理的,但實行之後,問題也随之而來,事實上,無論是皇權達到兩晉時期頂峰的曹魏西晉,還是門閥專政下的東晉,兩者之間的差别并不像後世的南朝和宋、齊等朝代一樣不可逾越,寒門子弟依舊有通過讀書奮進來謀求官位和社會地位的方法。

然而,這一切在劉裕篡權,成立宋國之後,門閥制度的形式已然發生了變化,這段時期,悄然變為士庶區分最為嚴格的時代。

科舉制對當時的社會影響(科舉制對封建社會的長久發展起到了什麼積極的影響)3

(西漢的察舉制)

大多數寒門學子早期通過苦讀為官,但在社會地位的認同上,遠遠不如政治勢力早已被架空的世家大族,世家大族的各門子弟享受着崇高的地位,無比尊崇的待遇,蔑視一切出身卑微的官員。在南朝這是十分常見的現象,當時的人們将這種蔑視,自認清高的态度與做法恭恭敬敬的記錄下來,可見,社會早已認同這樣的做法,士庶之别的觀念深入人心。王侯子弟們都在這樣的風氣及社會的默許下,大肆不法,橫行于世,皇權雖然收歸皇室所有,但必須得到當時這些高門貴族的支持,于是,在後世各朝皇帝的默許縱容下,門閥士族風氣越來越亂。

科舉制的出現

以上這些制度的最緻命的缺陷,就在于一切都取決于"中正官"的一己愛憎和個人好惡,選擇人才雖然有一個表面上的标準,但這套标準卻很難做到真正客觀,更無法量化,最終仍然是以中正官的個人意志為轉移。于是便滋生了"高下逐強弱,是非由愛憎"、"一人之身,旬日異狀"等種種弊端,導緻"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等社會局面。最後,真正的人才湮沒無聞,政治權力被門閥世族完全壟斷,特權階層奢侈萬端,官場腐敗叢生,吏治一團黑暗。

科舉制對當時的社會影響(科舉制對封建社會的長久發展起到了什麼積極的影響)4

(隋朝出現的科舉制)

九品中正制一直沿襲到了隋朝初年,至開皇中期才被罷廢。

大業年間,隋炀帝楊廣創設了"進士科",令天下士人"投牒自進",由朝廷舉行策試,後又改試詩賦。

這就是科舉制的開端。科舉制雖由隋炀帝始創,但不久便遭逢戰亂,實際上并未得到真正有效的施行。直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貞觀時期,科舉制才得以正式确立。

跨時代的壯舉

自貞觀時代起,終唐之世,唐朝社會已經從根本上打破了魏晉南北朝以來門閥世族對政治權力的壟斷,使國家政權向着廣大的寒門庶族開放,在全國範圍内選拔各個階層的優秀人才,從而充分體現了"機會均等、公平競争、擇優錄用"的原則。

在隋朝播下種子的科舉制之所以能在貞觀時期盛開和綻放,自然是與唐太宗李世民求賢若渴、唯才是舉的政治理念息息相關。

作為一個兼具創業與守成之長的傑出政治家,李世民深知其中的道理——一個王朝如果能夠向社會各階層、尤其是平民階層普遍開放上升之階,并且最大限度地獲得平民階層和讀書人的歸屬感與政治認同,最終整合社會各階層的利益,盡可能實現社會公正,那麼這個王朝必将因此打下一個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礎。

科舉制度實現了以前諸朝諸代都實現不了的開放政權,這是科舉制度之内在意義與精神生命。漢代的選舉,是由封建貴族中開放政權的一條路。唐代的公開競選,是由門第特殊階級中開放政權的一條路。

科舉制對當時的社會影響(科舉制對封建社會的長久發展起到了什麼積極的影響)5

(唐朝皇帝親自選拔)

結束語

科舉制作為一種具有顯著優越性的選官制度,一經奠定便被曆朝曆代所繼承,從而對隋唐以後的中國曆史産生了無與倫比的深遠影響。一直到公元1905年被廢除為止,它在中國曆史上存在的時間長達一千二百多年。然而,時代畢竟是不斷發展的,無論再好的制度也會在曆史的變遷中生發出種種流弊。尤其到了近代,當中國遭遇"三千年未有之變局"時,日益僵化的科舉制再也無法适應急劇變化的社會需求,終于在舉國上下的口誅筆伐中壽終正寝,退出了曆史舞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