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喝一杯水時、在筆記本上寫字時、呼吸新鮮空氣時、建造房屋時,并不一定會聯想到森林,但其實這些事情,乃至我們生活中許多其他方面都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與森林聯系在一起。
聯合國大會于2012年宣布每年3月21日為“國際森林日”,2022年國際森林日的主題是“森林與可持續生産和消費”。這一口号意在呼籲為人類和地球選擇可持續的木材。
今天,讓我們把目光投向“地球之肺”——森林!
●森林:不容錯失的珍寶
>>森林是地球之肺
一畝森林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約67公斤,釋放氧氣約49公斤。
>>森林能吸收有害氣體
一棵樹每年可貯存一輛機動車行駛16公裡排出的污染物,一畝森林每天可吸收有毒氣體二氧化硫約4公斤。
>>森林過濾空氣中的微粒和污染物
一畝森林每年能過濾粉塵20噸至60噸。
>>森林能阻擋風沙
削減風速60%-80%。 一畝防風林可保護一百多畝良田免受風災。
>>森林能調節濕度,改善氣候
一棵樹每天可蒸發約400公斤水,下雨時林冠可截留降水20%左右。
>>森林能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
一畝森林比一畝裸地多蓄水20噸左右,如果沒有森林,90%的淡水将直接流入大海。
>>森林能保護生物多樣性
森林是陸地上最具生物多樣性的生态系統,超過80%的動物、植物和昆蟲物種以森林為家。一畝森林可為130多種野生動物提供栖息地。
雖然森林為我們帶來了無價的生态、經濟、社會和健康方面的益處,但我們仍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摧毀着全球的森林。每年有1000萬公頃的森林遭到破壞,相當于冰島的面積。
●我們能為森林做什麼?
無紙化辦公,讓即時通訊工具替代傳真打印機。
少用或者不用一次性紙杯、餐具、餐盒等,用手帕替代紙巾,用餐時盡量自帶餐具。
禁止亂砍濫伐,改變“靠山吃山”的落後思想。
不随意破壞花草樹木,愛護野生動植物。
不攜帶火種和易燃易爆物品進入林區;進入林區,禁止一切野外用火,如發現森林火災應及時報警。
積極參加植樹活動,向身邊人宣傳保護森林的知識和益處。
●來聽聽他們和森林的故事
保護森林健康就是保障人類健康。在燕趙大地,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初心不改,堅如磐石,造林、護林、興林,隻為山川更美,家園更綠!
春風為大地帶來綠色,而他們是這片大地上的“綠色使者”,今天,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
>>“望海樓”上的護林夫妻劉軍王娟:為國護林海,我們光榮!
在塞罕壩林海中,共矗立着9座望海樓,18名防火瞭望員堅守其中,他們也被形象地稱作“塞罕壩的眼睛”。劉軍、王娟夫婦就是其中的一員。自1998年開始,夫妻二人先是駐守在偏遠的交道口防火檢查站,到2008年又紮根在林海深處的望海樓,前後23年,他們過着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正因為有衆多像他們一樣的護林防火人員默默堅守和付出,60年來,塞罕壩沒有發生過一起森林火災。
河北塞罕壩機械林場内的望海樓。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正常。”每隔15分鐘,倆人就會拿起電話,向林場防火指揮中心通報情況,并記錄在工作日志上。“‘正常’是我們說得最多的兩個字。有人開玩笑:你倆年複一年地說‘正常’,不枯燥嗎?舌頭不抽筋啊?”劉軍笑着說,對于塞罕壩人來說,這兩個字說再多也不煩,聽再多都心安。
23年來,從檢查站到小光頂子山“望海樓”,再到月亮山“望海樓”,雖然林子長高了,但兩個人始終相扶相依,孤獨守望林海。
>>雄安新區林木養護工人邸永華:用心守護“千年秀林”
雄安新區千年秀林,護林員邸永華正在鋤草。 河北日報記者耿輝攝
邸永華,雄安新區容城縣平王鄉李郎村人。雄安新區設立以來,一直從事“千年秀林”的林木養護工作。
未建城、先植綠。秉持打造生态宜居之城理念的雄安新區,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
擘畫千年大計,“千年秀林”是秀美的起筆。
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區在“千年秀林”栽下第一棵樹,許多當地老百姓成了造林員,邸永華就是其中的一員。到如今,雄安新區累計造林43.5萬畝,很多造林斑塊從最初的光秃秃幼苗,已經成為郁郁蔥蔥的風景林。“千年秀林”已有經濟林木、果樹、景觀樹種等2300萬餘株,森林覆蓋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
“樹越來越多,天藍了,鳥多了,空氣清新呼吸順暢了,野兔、山雞在‘千年秀林’裡十分常見。”邸永華深有感觸地說。
>>“種樹大王”李山林:一生隻為太行綠
河北省臨城縣“種樹大王”李山林帶着他的“育林軍”在山上忙碌着。
李山林家住河北省邢台市臨城縣駕遊村,他從2000年開始在山上種樹,20年來不曾間斷。在他看來,茁壯生産的每一棵樹,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樣親切。
“要把坑挖好了,夯苗,澆水,管護上不能有一點兒馬虎。”李山林一遍遍地給造林員交代。作為造林隊長,李山林不單單要自己種好樹,他還要給隊員傳授種樹的經驗。
李山林說,為太行山造綠是他一輩子的追求。他說,山裡以種闆栗為主,闆栗育苗是他和另外一個村民一起培育,自己育苗自己種,要多方便有多方便。
“盡管60多歲了,我這身闆兒還挺棒,這也得益于常年種樹。”李山林說,隻要身子骨允許,他會一直種下去,讓太行山變得更美、更綠。
>>全國“最美生态護林員”高玉忠:敢拿生命護林子周全
高玉忠,河北阜平縣天生橋鎮龍王廟村人,2018年被聘任為本村生态護林員,現為本村護林防火隊隊長。自從他擔任生态護林員以來,便把山上的一林一木當作自己的孩子,以生命保護森林安全,保證了龍王廟1.2萬畝林地50多萬株林木至今沒有發生過一次火情和砍伐事件。去年,高玉忠被中宣部、國家林草局、财政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評為全國“最美生态護林員”。
滿山的荊棘将高玉忠險些絆倒。
高玉忠每天天不亮就上山,沿着崎岖的小路巡護,同時,還要檢查其他16個生态護林員的防區防護情況。每圈8公裡多的山路他要走上5圈,防火重要時期甚至達到七八圈。巡護過程中,他還要不停地向村裡和鄉裡報告巡山巡護情況,這樣一天平均下來要走50多公裡的路、報告100多次,兩個月左右穿破一雙防火鞋。他中午和晚上基本都在山上吃,通常是走到哪吃到哪,幹糧是他上山時随身攜帶的方便面、面包或者夾着鹹菜的饅頭。
“高玉忠敢拿命護林子,一年四季都是如此,特别是遇到夏季雷雨等惡劣天氣,他都會去林子深處反複查看,直到發現沒有發生險情才肯下山,我們都叫他高大膽。”同高玉忠一起參加防火工作的隊員趙彥軍說。
“我從小在林子裡長大,對林子有着很深的感情,不能讓它出現一點差錯。我非常喜歡護林這份工作,會一直幹到不能動為止。”高玉忠語氣堅定地說。
(河北新聞網綜合自紅網、中國新聞網、新華社、冀時客戶端等,編輯李亞萍)
來源:河北新聞網綜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