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太多或者跑步後,膝蓋持續疼痛,不少人擔心患上了骨關節炎,這個問題至今存在争議,在一項針對76名參加過馬拉松的選手調查中,發現幾乎一半的人都有膝關節疼痛史,但隻有8.9%患上了關節炎,另一項調查對比了跑步和不跑步的中年男性,通過X光發現他們的下肢并沒有明顯差異。
實際上隻有高沖擊力,高壓力的運動方式會增加關節退化的風險,可能會導緻骨關節炎。如果以休閑方式的慢跑,每周以5分鐘1公裡以下的速度跑2-3次,不會增加患骨關節炎的風險。總的來說跑步的人比不愛運動的人,患關節炎的幾率還要小。
那麼,跑步後膝蓋疼痛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跑步膝也稱為髌股關節疼痛綜合征,是跑步者膝蓋疼痛的最常見原因。
疼痛部位:運動時,膝蓋彎曲時,或者長時間坐着後,常見于髌骨(膝蓋骨)周圍會出現疼痛。
原因:當跑步時,膝蓋骨、大腿骨和小腿骨都會移動,從而給膝蓋骨施加壓力。當膝蓋骨承受過多的負荷時,軟組織受到刺激發炎,也可能是由肌肉過緊、跑步姿勢不當或骨骼結構問題(如膝蓋骨過高)引起的。
如何治療: 停止跑步,使用冷敷袋,并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藥,直到不再感到疼痛再跑步。加強膝蓋、臀部、腳和腳踝的肌肉力量,也能有效地預防跑步膝。如果疼痛在三到四周後仍未消失,就要去看醫生了。
髂胫束 (IT) 綜合征是另一種常見的跑步損傷,尤其是在長跑運動員中。髂胫束是一層結締組織,從臀部一直延伸到膝蓋上方。
疼痛部位:常見于膝蓋外側。
原因: 通常由于髂胫束過度使用和緊繃引起的。患者往往會感到髂胫束緊繃,但它通常隻會前後移動,不會左右移動,從而導緻髂胫束與膝蓋的摩擦,産生炎症和疼痛。
如何治療: 停止跑步,嘗試泡沫軸,膝蓋外側冰敷或服用非處方藥治療疼痛。Mayer 說,髂胫束綜合征一般會在幾周内自愈。但如果疼痛持續存在,請盡快去看醫生,髂胫束綜合征可以發展成慢性的。
髌腱炎髌腱炎也稱為跳躍膝,是另一種常見的跑步損傷。
疼痛部位:膝蓋以下,連接膝蓋骨和胫骨的髌腱疼痛,彎曲或伸直腿時疼痛。
原因:通常由于突然增加跑步距離,或者加快步伐引起的,髌腱突然承受巨大的壓力,導緻微小的撕裂,疼痛和炎症。緊繃的四頭肌或腘繩肌也會增加髌腱的壓力。
如何治療: 休息一下,給患處冰敷,加強和拉伸大腿肌肉。另外柔韌性和加強鍛煉也可以刺激組織愈合。佩戴髌骨支架也有助于減輕肌腱的負荷。
滑囊炎是位于膝關節附近的充滿液體的小囊(稱為滑囊)炎症刺激引起的。跑步者中最常見的是鵝足滑囊炎,它會影響膝關節内側靠近腘繩肌的部位,或者是髌前滑囊炎,它會影響膝蓋骨。
疼痛部位:膝蓋骨,或膝蓋下方偏内側疼痛。
原因:滑囊由于反複勞損而發炎,通常是由于突然增加跑步距離,或者加快速度引起的。
如何治療:冰敷、休息和止痛藥都是緩解疼痛的有效方法。嚴重的可以選擇物理治療、皮質類固醇注射,甚至切除滑囊的手術。有時候可能也會引起發燒。
總的來說,跑步後膝蓋疼痛不是大問題,通過家庭療法都能自愈,但如果症狀幾周内不能緩解,還是要盡早看醫生。
醫學科普,僅供參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