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從中國曆史上篩選一個戰亂最頻繁的時代,那麼戰國時代一定一枝獨秀。因此,戰國時期也是名将湧現最為頻繁的時代。
而在衆多名将之中,為什麼是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四人入選四大名将,而不是其他人呢?
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那麼你對四大名将這個組合或許有些誤會。
01 名将的時代
毫不諱言地講,戰國時代是個名将的時代。
戰國時代200多年間,幾乎沒有一年沒發生戰争。兵戈之聲頻聞,華夏大地幾乎被士兵的鮮血洗了一遍。
兵者,國之大事。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之下,戰國時代各國十分重視治軍、練軍、戰術,因此也湧現了衆多的名将。
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僅僅單獨列傳的名将,就有田穰苴、孫武、吳起、伍子胥、白起、王翦、信陵君、樂毅、田單、廉頗等10人。
當然,戰國時期的名将還遠不止于此。齊将田忌孫膑、匡章;趙将趙奢、龐煖、燕将秦開等人也都聞名于世。
如果要算軍事理論和治軍,孫武、吳起、田穰苴都是其中佼佼者;如果以實戰戰功論,吳起、樂毅、田單、吳起、匡章也未必會輸給四大名将中的任何一人。
從四大名将中白起、王翦、廉頗三人的履曆來看,似乎是注重實戰的。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是實戰為主,連以戰術戰略全面聞名的吳起、樂毅二人都沒能入選,李牧這位連單獨的列傳都沒有的人為何入選了呢?
細究下來,李牧的成名之戰隻有兩場,破匈奴之戰、宜安之戰(肥之戰),雖然戰術操作十分高明,但也并不見得能夠力壓白起、樂毅的戰功和成果。
為什麼是李牧與白起、王翦、廉頗并列戰國四大名将,而不是其他人入選呢?
02 四大名将是怎麼來的?
關于這個問題,很多人從戰術特點、國籍、戰功等很多方面進行了猜測,然而子負責任地告訴你,這都是無稽之談。
事實上,我們對四大名将有些誤會。說得更直白一點,或許戰國四大名将的入選,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樣,單純的以戰功而論。
現在的我們仍然和我們的祖先一樣,喜歡搞排名一類的東西,什麼四大天王、四大名旦。其實,這都是我們祖先玩剩下的,五子良将、五虎上将、唐宋八大家都是古人搞出來的東西。
這些稱呼我們都耳熟能詳,但是,很少有人問過,這些稱呼都是怎麼來的呢?
五子良将、五虎上将都是因為陳壽在《三國志》中将這些人合傳;而唐宋八大家是因為明朝有個叫朱右的人将他們的文章編寫成《八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文鈔》。
由此可見,哪些人能成為五子良将,哪些人是五虎上将,那些人是唐宋八大家,并不是單純因為這些入選的名将和文學家個人的原因。後人中的好事者,特别是執筆人陳壽和朱右對這段曆史、對這些文章的認知與認可,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哪些人能夠入選。
同理,如果我們能找到戰國四大名将的出處,不就能找到為什麼是這四個人入選戰國四大名将了嗎?
首先,我們看看戰國時期的史書。在司馬遷的《史記》中,白起王翦共同列傳排在第十三,廉頗列傳排在第二十一,中間隔着樂毅、魏無忌的列傳,而且李牧的列傳都沒占标題,隻是附錄。其餘如《戰國策》等史書,更沒有專門列出這些名将。
由此可見,我們常見的戰國史書古籍中,很難有人能夠總結出戰國四大名将來。
找完了權威史書,再找找其他流傳很廣的書文。終于,在一篇叫做《千字文》的古代兒童識字課本中,我們找到了這樣一句話:
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千字文》
普遍認為,這就是戰國四大名将最早的出處。
這裡不僅有名單,還有原因,用軍最精。準确地,之所以是王翦、白起、廉頗、李牧入選戰國四大名将,是因為這篇文章認為他們“用軍最精”。
那麼,為什麼這篇文章,會有這樣的觀點呢?
03 《千字文》裡的秘密
《千字文》,是南北朝蕭梁時期,梁武帝蕭衍命令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撰的一篇啟蒙讀物。
因為其文風簡明、條理清晰、朗朗上口等原因,《千字文》在後世流傳頗為廣泛,而戰國四大名将的名單也就因此蓋棺定論。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周興嗣在這篇文章中要這樣寫呢?我們不妨摘錄出《千字文》的上下文,看看有沒有什麼線索:
晉楚更霸,趙魏困橫。 假途滅虢,踐土會盟。 何遵約法,韓弊煩刑。 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看來這段話是對春秋戰國曆史的簡明普及,而最後的這兩句話值得我們注意,因為他提到了兩個方面:
一個是宣威沙漠,一個是百郡秦并。翻譯成大家聽得懂的話就是,他們的聲威遠到漠北、秦國統一了華夏。
這兩句話看起來是毫無關聯,為什麼要放在四大名将的名單之後呢?
并不是。如果我們結合四大名将的履曆,就會發現:
白起、王翦正是秦國統一六國進程中,功勳最為卓越的兩位名将,而廉頗和李牧是戰國時期,極少數大勝過漠北匈奴的名将。
明白了嗎?也就是說,之所以是他們入選戰國四大名将,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戰功是最突出的,而是因為廉頗、李牧宣威沙漠,白起、王翦促成了百郡秦并。
而大家心中最負盛名的吳起、樂毅等人雖然戰功赫赫,戰略戰術都很卓越,但他們并沒有為秦國的統一、戰勝異族方面做出貢獻。
說的更直白一點,之所以李牧等人能入選戰國四大名将,并不是單單因為他們的戰功力壓群雄,而是他們立功的地點和方式。
那麼,問題又來了,周興嗣為什麼要選擇這兩個方面寫進《千字文》呢?而不是其他方面呢?這背後是他本人的認知,還是梁武帝的意圖?
04 深藏的希望
由于年代久遠,文史典籍經過多次毀壞,我們對先秦時代的認知,實際上十分有限。而周興嗣作為梁代的學者,距離先秦不過數百年,很多典籍都還在流傳,因此他對先秦時代的認知應當比我們還要豐富。
也就是說,我們通過一本《史記》都能知道吳起樂毅等人戰功赫赫,周興嗣不可能不知道。
那麼,既然如此,他為何還放棄了樂毅吳起,而選擇了李牧進入戰國四大名将呢?
答案隻有一個,就是給他發号施令的人,梁武帝讓他這麼寫的。
對,就是朕,沒想到吧?
為什麼這麼說呢?
如果我們縱覽千字文的内容會發現,雖是啟蒙讀物,但其内容卻是華夏的曆史和文化。作為九五之尊,梁武帝特别命令寫一篇啟蒙文章,寫的又全是曆史和文化,你敢說梁武帝沒有什麼目的在裡面?
在中國古代,文化幾乎是為政治服務的,特别是這種禦制的文章。
那麼,這篇文章,或者說戰國四大名将的這份名單,藏着什麼秘密呢?
我們還是可以從宣威沙漠和百郡秦并這兩個方面入手。中國曆代王朝都有着一個共同的使命,華夏的大一統,這就是百郡秦并。而要達成大一統,中原王朝又必須接觸北面草原帝國的巨大威脅,這便是宣威沙漠。
而恰恰,南北朝時期,北胡肆虐,南朝萎靡。雖貴為皇帝,梁武帝卻沒有完成這個使命。
那麼,梁武帝想不想完成這個使命呢,有沒有為此而努力呢?
結合曆史來看,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梁武帝寫這篇千字文,選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進入戰國四大名将,即是宣傳祖國曾經百郡秦并、宣威沙漠的光輝曆史。
就跟我們現在崇尚漢唐的強大,而恥于宋朝的軟弱、晚清的無能一樣。
當然,說的更加深入一點,梁武帝希望建立起世人對這四位名将的崇拜,希望有人能夠效仿他們,為蕭梁達成華夏一統、宣威沙漠的目的。而顯然,雖然同為名将,吳起、樂毅并不能幫助梁武帝達到這樣的目。
就如同,豐臣秀吉雖然厲害,但在我們的史書中,隻會寫萬曆三大征,一個道理。
子彧說為什麼是李牧入選戰國四大名将,而不是樂毅吳起,并不是因為李牧的戰功比他們厲害,而是因為戰國四大名将這個說法的發明者梁武帝,更需要戰勝匈奴的李牧,而不是樂毅吳起。
做一個形象的比喻,李白杜甫的詩歌寫的比韓愈好,但沒能入選唐宋八大家?因為唐宋八大家比得就不是詩歌,而是散文。
同理,吳起樂毅軍功比李牧更加顯赫,為什麼沒能入選戰國四大名将?因為戰國四大名将比的根本就不是戰功赫赫,而是誰促進了華夏一統,誰更能宣威沙漠。
誰再說戰國四名将評選不公平,我跟誰急
文/子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