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石,今天又給大家帶來一期新的 “實話石說”。在前幾期 “實話石說” 節目中,我們分别講了法蘭距、背照式傳感器和修圖顯示器,那這一期聊什麼呢?
先給大家說個現象,就是你會發現,有很多鏡頭廠家推出新的微距鏡頭時都是以更大的放大倍率為宣傳點,也因此讓一些想拍微距的同學總是覺得是不是放大倍率越大的微距鏡頭就越好,為了解決大家的這個疑惑今天咱們就好好聊一聊鏡頭的放大倍率。
通常我們在查詢微距鏡頭的參數的時候都會看到一個數值叫做放大倍率。像佳能的百微、尼康的105微就屬于1:1放大倍率的微距鏡頭,我們常見的騰龍的90微、适馬的70微也是屬于1:1的微距鏡頭。
同時我們可能還見過很多微距鏡頭不是1:1的放大倍率,例如老娃的60微,就是2:1的放大倍率,那麼想要明白放大倍率之間的差别我們就要先了解什麼是放大倍率。
放大倍率是光學透鏡性能參數,是指物體通過透鏡在焦平面上的成像大小與物體實際大小的比值。
在相機鏡頭中,一般會标稱“最大放大倍率”,指該鏡頭在:
1.最大焦距(定焦頭焦距恒定);
2.清晰成像的最近拍攝距離;
兩個條件下的放大倍率值。這時的放大倍率值是這個鏡頭放大倍率的最大值。
大家是不是聽不懂?不要緊啊,舉個小例子就懂了。
例如一枚70-200mm焦段的鏡頭标稱放大倍率為1/6.5,是指該鏡頭在200mm焦段、能清晰成像的最短拍攝距離拍攝時,焦平面上的成像與被攝物體實際大小的比值為1/6.5。
大多數鏡頭的放大倍數是小于1的,也就是說大多鏡頭的成像其實是縮小的,而真正能做到成像與物體等大的就是所謂1:1的放大倍率了。
如果大家還不明白,我可以再舉個例子。
例如用一支100mm焦段放大倍率為1:1的微距鏡頭在100mm焦段、能清晰成像的最短拍攝距離進行拍攝,拍攝一個10mm的東西, 在35mm膠片也就是全畫幅相機上,全畫幅的斜線長度為43.3mm,如果照片最終印成斜線長度為43.3mm的照片,那麼這個東西在裡面就應該是10mm。
同理如果用的是一隻60mm焦段放大倍率為2:1的微距鏡頭在60mm焦段、能清晰成像的最短拍攝距離進行拍攝,拍攝一個10mm的東西, 在35mm膠片也就是全畫幅相機上拍照,如果照片最終印成斜線長度為43.3mm的照片,那麼這個東西在裡面就應該是20mm大小,這就是這枚鏡頭的2:1放大倍率的意思
那麼不同的放大倍率有什麼用呢?我們來看下面的圖片
同樣一隻蝴蝶,蝴蝶本身的大小不變,但是使用了不同放大倍率的鏡頭,你會發現拍攝的照片是不一樣的。随着放大倍率的增加,從蝴蝶的全貌拍攝,一直到蝴蝶翅膀上的細節拍攝,這是放大倍率最顯而易見的應用—細節拍攝。所以要拍的細節越小,就越要選擇放大倍率高的鏡頭,例如下面的這張照片,大家可以猜猜拍的是什麼。
我想很多人想象不到,這其實是鹽,就是平時做飯撒的那種精鹽,這麼小的東西在5X放大倍率下拍起來一粒一粒的,我想很多人也才知道原來鹽的每一粒是方形的吧?這就是高放大倍率的拍攝魅力,很多超微距拍攝會使用放大倍率更高的鏡頭。
但是仔細看這張照片你會發現高放大倍率除了能把細節部分拍清楚外還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景深比較淺,這張鹽的照片我的光圈已經開的非常小了,但是前面的鹽粒還是虛化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前後鹽之前的距離,那是多麼微小呀。讓我們再來看一次剛剛的蝴蝶照片。
随着放大倍率的增加的确是越來越拍到蝴蝶的細節了,但是到了5X放大倍率的時候你還能看得出來這是一個蝴蝶嗎?所以在微距題材類型的拍攝中,通常不是追求最細節的部分,比如你拍一隻獨角仙,你需要的是拍出這隻獨角仙的狀态,而不是全畫面隻是景深特别淺的獨角仙的頭。
所以放大倍率在微距題材拍攝中的應用并不是細節拍攝,那是什麼呢?我們再仔細看看上面蝴蝶的照片,從全貌到細節,有種感覺熟悉吧?有沒有感覺很像景别拍攝?
沒錯放大倍率在微距題材中的應用你可以看成在最近對焦距離下,對主體景别的拍攝大小,如果我們拍攝的是一個螞蟻,那麼放大倍率小拍的就是這個螞蟻的全景或者中景,放大倍率大就是拍這個螞蟻的特寫或者大特寫
我們知道了,微距鏡頭并不是越大放大倍率的越好,除非你是細節拍攝,不然還是要根據自己理想的主體拍攝景别來适當選擇。好啦,本期的實話石說就到這裡結束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