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貓總裁蔣凡三年目标?阿裡巴巴CEO張勇再一次在公開場合盛贊了一名年輕人,他去年12月剛剛任命的淘寶總裁蔣凡,演講台下坐着的是近兩千名淘寶賣家,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天貓總裁蔣凡三年目标?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阿裡巴巴CEO張勇再一次在公開場合盛贊了一名年輕人,他去年12月剛剛任命的淘寶總裁蔣凡,演講台下坐着的是近兩千名淘寶賣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淘寶,我們正在重新定義淘寶的路上。”張勇說。而這一代人的淘寶,定義者就是1985年出生的蔣凡,正在和他的80後同事們一起,用“年輕人的新視角和新思維”,服務淘寶上年輕一代的賣家和買家。
蔣凡在2013年帶着緻力于移動數據服務的創業項目友盟加入了阿裡,馬上便在All in 無線的戰略中承擔重要任務,在整個淘系無線化升級過程中起到了“核心驅動作用”。2014年後,蔣凡又一手構建了淘寶内容體系,為現在囊括直播、短視頻、商品信息流等多種産品的淘寶内容生态打下堅實基礎。
半個月前的阿裡巴巴财報中顯示,2018年1月到3月年度活躍消費者淨增3700萬,獲得IPO以來最高增長。其中,作為中國第一C2C電商平台和阿裡流量母池的淘寶在下沉市場的增長尤為關鍵。今年春晚期間,淘寶推出親情賬号,使年輕一代可以幫助父母更容易買買買,結果除夕當晚的淘寶登陸實際峰值超過了2017年雙十一的15倍;3月,淘寶又推出淘寶特價版App,被普遍認為是應對拼多多在下沉市場攻城略地的防禦之策。
不過,淘寶将它近期的業務擴張稱為“消費分級”。窮的富的,東部的西部的,一線城市的農村縣城的,淘寶希望未來要服務每一個中國消費者。
但淘寶再也不會用打低價爆款的運營方式去完成這個宏大的目标了,盡管這在過去卓有成效。
然而,一些移動時代誕生、基于社交平台的新型電商正在這麼運營它們的商家和消費者,隻是它們在産品設計上應用了更前衛更流行的新理念。
2003年初創的淘寶,面臨來自于美國巨頭Ebay的強勢壓制,一葉扁舟搖搖欲墜,而蔣凡還隻是一名高中生。現在,淘寶早已成為中國電商的代名詞,蔣凡是這艘仍在高速行駛中的巨輪的新任船長,卻面臨着前所未有的複雜競争環境,每個有野心有欲望的挑戰者都以淘寶為假想敵。
近幾個月以來,淘寶與新型電商平台之間展開了互相學習,但蔣凡也會堅持一些永恒的内核:在交易場景中,人永遠有确定性的購物需求。淘寶很早就做過聚劃算、商品信息流、拼團,以及現在豐富的内容推薦生态——但搜索和分類仍然是更重要的場景。
這是蔣凡履新總裁之後第一次向外界介紹淘寶的戰略,用三個關鍵詞來定義2018年的淘寶:簡單,普惠,創造。他始終覺得,“萬能的淘寶”就是對淘寶最準确的定義,即使進入到了移動時代和行業紛紛鼓吹社交電商的現在,淘寶不會也沒必要去叠代掉這個概念。
在這個時間點,蔣凡接受了36氪的獨家專訪,聊了聊他對淘寶的消費分級和内容生态的最新理解,以下内容經36氪編輯整理。
36氪:你在大會上說淘寶肯定不會回到低價爆款時代,但是之前也有報道說淘寶對于低價産品的政策有過往回調整。這個怎麼理解?
蔣凡:其實我們是要服務更多的消費者,希望淘寶未來想服務中國每一個消費者,那就是說更多看消費者的需求。在增長過程中,我們會看到新的消費者、新的需求,(調整政策)不是說今天我們去推低價或者去推貴的東西,更多是說我們要滿足每個消費者的需求,基于他的消費力,我們給他需要的,能承受的最好的東西。
36氪:會去控制某個價格以下的東西嗎?
蔣凡:其實我們從來沒有去控制,(外界有這種理解)可能是因為過去我們對于之前的核心用戶關注更多一點。那麼今天我們就要關注更多的用戶,還是從用戶需求的角度出發。
36氪:之前的核心用戶是指?是早期接受互聯網的人群嗎?
蔣凡:對,反正用戶群一直在變大。之前的核心用戶群,就像80後,學生,白領,家庭主婦這樣的用戶群體,那可能之前淘寶對他們的服務是最好的,今天我們要把這個人群擴的更寬。
36氪:但我好奇的是當核心用戶還是像剛才說的這幾類人時,那時候淘寶經曆過低價爆款,商家的運營也會集中去打爆款,那麼現在要去消費分級,要去增長更多的用戶,為什麼反而要避開這種低價爆款?
蔣凡:不回到低價爆款,其實說的是不會回到過去的那種運營模式。我們從那個時代走過來,今天的機器智能,整個運營産品的體系,包括平台治理能力,我們是非常強大的。那我覺得以前互聯網剛開始的時候,大家把互聯網當作一個淘便宜的地方;今天其實電商已經成為你的主流消費陣地,要求你要有品質,有服務,有豐富的商品,非常綜合。
但今天中國電商消費者的水平還不一樣,有些可能已經是電商成熟用戶,有些可能是電商初級用戶,每個用戶群體要有不同的策略。我們今天是一個非常複雜非常綜合的運營體系。
36氪:你覺得淘寶這一個平台能囊括這麼多複雜的綜合的用戶需求嗎?
蔣凡:我認為可以。因為今天淘寶有足夠好的技術,我們要靠技術解決這個問題。
36氪:今年比較熱的電商話題是下沉市場的增長。你的想法是什麼?淘寶是依靠比如說産品層面的改進,還是内容生态的下一步進化?
蔣凡:關于下沉市場,第一我們今天下沉用戶增長速度也很快。你看阿裡巴巴的财報其實新增用戶來自哪裡?就來自那些群體。那對于這些新的用戶,我覺得我們并不把他們看成是所謂的消費力、收入水平低的,而是什麼呢?我把他們看成是初級的電商用戶。
36氪:初級電商用戶怎麼理解?
蔣凡:接觸電商的時間比較少,我們需要為他們去做一些改變,比如産品,我們要更适應這些用戶群體。
我為什麼說淘寶要變得更“簡單”,因為一方面為了新增消費者,我要降低我産品的使用門檻;另一方面我們要去找到匹配他們需求的商品,這不等于低價商品。因為這些人他們一旦慢慢熟悉電商之後,也會對商品的品質、豐富度、性價比,都會有綜合需求。我們今天有全世界最大的商家群體,包括加上天貓一起,我們有最好的商品、最好的供給,我們肯定要把消費者服務好。
36氪:你們有沒有統計,就是更在乎性價比的淘寶用戶或者說下沉市場的,或新增市場的淘寶用戶,現在大概占了多少?
蔣凡:财報上你如果看的話就知道,我們用戶在加速增長,這些用戶絕大多數都應該來自于這些市場。财報上中國零售平台的年度活躍消費者上個季度增長3700萬,就是主要來自于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
36氪:淘寶的存量用戶消費升級的話,這些用戶會外流嗎?比如天貓。
蔣凡:那到也沒有,其實淘寶也是。
消費升級并不是說天貓就代表消費升級。淘寶上面有很多需求,我們反而看到很多高客單價的、年度花很多錢的用戶,是忠實的淘寶用戶。天貓是用品牌的方式來做消費升級,淘寶賣家也有消費升級。就是說你剛開始可能滿足實用為主,但一旦你升級之後,你可能會覺得既要實用又要顔值,又要有一些特點,要設計,要很多東西。你最初可能在乎的是功能、成本這些東西,未來你會在乎設計感,品牌,綜合的東西。
36氪:現在蠻多報道和數據,都說淘寶現在的交易額,來自于内容推薦的已經超過了一半,這是真的嗎?
蔣凡:數據可能不準确,但是也能代表這個趨勢。
36氪:現在淘寶已經有短視頻、直播、頭條、問答,有微淘裡面的各個頻道,特别是最近的《旅行青蛙》進駐淘寶。這是處于你計劃中淘寶内容生态化的哪個階段?
蔣凡:我覺得是一個早期階段。
以前在PC時代,其實我們已經是最大的内容平台。商品就是内容,實質上就是内容。以前商品可能是一張圖片加文字,今天它可以通過短視頻、通過直播。我們有這麼多特色賣家,商品是最好的内容。以前可能隻是把商品貼圖貼上去,今天則是把商品用一個故事、視頻和直播,包裝出來,是動态的,一直在發展。為什麼我們在移動時代提出來内容化,實際上它早就發生了。隻是說以前我們不把商品叫内容,但廣義的内容,我覺得商品就是内容。
另外,我認為未來淘寶上可能90%的内容都是視頻的方式來承載,包括直播。就跟當年我們覺得90%的交易會在無線上産生一樣,視頻内容占90%未來也很可能會發生。
36氪:《旅行青蛙》這樣的遊戲放到淘寶裡面是出于什麼考慮?
蔣凡:這是一個嘗試吧。因為我們有很多用戶,其實跟這個遊戲的用戶群有一定重合,我們也希望淘寶跟它有一些結合,能夠做出一些不太一樣的東西。
36氪:在内容化基礎上,淘寶會怎麼發展短視頻?
蔣凡:(淘寶内的)短視頻我們已經做了有一年了,先從商家的角度切入,商家去把它的内容變成全新的媒體形式,對它的轉換率,對它的店鋪的流程都有很大幫助。那反過來講,我們肯定要去想,短視頻時代我們有沒有什麼新的場景可以搭建。我覺得核心都是要創造一個新的場景。
36氪:但是哪種方式更有效果?在淘寶裡面或者做獨立App。
蔣凡:我覺得在裡面還是做獨立App這不是關鍵問題。
36氪:淘寶現在把“拼團”當做一個怎樣的定位去做?
蔣凡:我們有在嘗試很多這樣的模式,營銷的方式等等。
36氪:它重要嗎?
蔣凡:至少不是在我關注層面的一個産品。
36氪:流量上淘寶現在有沒有側重點?今天在大會上你的同事演講的時候,說淘寶不是去分配流量,而是要去匹配消費者和商家的需求,用各種方式去匹配。
蔣凡:我們最近不太用流量這個詞,這個詞把人物化了,對吧?那其實就是說,一個商家也好,品牌也好,你跟消費者的互動場景,流量本質上就是這件事情。你跟它接觸的場,那麼淘寶内部有很多的場,外部有很多的場,都是場景。外部也有很多的場,微博優酷這樣的都是。有些場它具備電商跟交易轉化的屬性,有些不具備,有些強有些弱。今天我覺得這個市場,就是整個中國的用戶對互聯網的接觸程度已經非常深了,它不再是一個流量問題。
36氪:明白,但是話說回來,如果商家都要去做個性化運營,或者說用内容推薦的方式去做,那相對來說運營成本也高。
蔣凡:我覺得第一不能簡單理解為淘寶都是個性化,我們提供了不同的工具,不同的場景,不同的類目,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業态,有适合他的工具和場景。
賣玉石的商家通過直播賣,珠寶玉器通過直播賣效果非常好,30%的交易靠直播,那你就可以通過直播賣。再舉個例子,如果是賣農具的商家,這個品類也許就不适合直播去賣。那農具适合用什麼樣的方式?就是搜索,消費者确定要買這個東西,那搜索就可以,搜索也是一個場。賣衣服之類的可能通過直播、通過短視頻的效果就非常好。
36氪:商品的屬性不一樣,場景和工具需求也不一樣。
蔣凡:不一樣。我們有很多不同的場,不同的工具,适應不同的業态。
36氪:2016年淘寶出直播,2017年短視頻,那今年會不會有相應的一個新的内容形态?
蔣凡:我們不追風口。以前有一段時間像VR,AR很火,我們做了一個Buy ,做過嘗試。但是這個東西如果短期内還不能解決消費者問題的話,我們不會把它當作一個戰略重點去推。今年我覺得直播也好,短視頻也好都是剛開始,我們講了很多産品,我覺得這些産品都是剛剛開始。還是看需求,看環境,并不是說每年都要搞一個新東西出來。
今年我認為直播和短視頻都是剛開始,本身就有很多創新在裡面,我也不覺得我們今天就已經做得很完美了,離完美還有非常遠的距離。
36氪:你怎麼看商品的信息流化?
蔣凡:淘寶今天已經做了。手淘上面,我們已經一天有好幾千萬人(活躍),我們翻到最底下都是信息流了。
36氪:但不在首屏,你要往下拉對吧?首屏還是第一搜索,然後是類目,也就是說其實這兩個場還是最重要的嗎?
蔣凡:對,我覺得今天不是說,好像一下全要變成信息流,或者全變回先前的搜索。用戶有不同的需求。比如買個手機,你搜索就可以了。買個iPhone X,你不用去别人給你推薦吧?你知道iPhone X,你去搜索就可以。現在你可能想去買衣服,或者你不知道要買什麼東西的時候,你可能會去逛,用戶會有不同購物場景。
36氪:我可不可以理解為現在搜索仍然是占大部分,是最重要的交易場景。
蔣凡:當然,永遠都是。永遠你都有确定性的需求。永遠都有那種時候,你現在需要什麼,你知道你要買什麼,你要去找。去商店也一樣,你肯定是今天我要買什麼然後去商店買了,對吧?
你忘掉電商這些東西,你就是一個用戶,很多時候你還是有非常明确的需求去買東西的,對吧?不論線上還是傳統零售,還是互聯網電商、新零售這些東西。
今天可能因為有社交網絡,或者說更多人會給你推薦東西,我覺得這會激發你的一些新的需求。但你永遠都還有非常多的東西、場景,你是知道你要去買什麼才去買。以前沒有互聯網的時候也是一樣,你有别人給你推薦的東西你去買,也有你自己想好要去買一樣東西。這跟電商沒有關系,人肯定會有明确的需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