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梁非物質文化遺産
汾州傳統宴席集曆代汾陽傳統菜肴精華,共分"四盤八碗席"、“八盤八碗席”(二八八席)、“八盤八碗八燴碗席”(三八八席)三種,其中“八盤八碗席”使用最為普遍。汾州傳統宴席選料講究細、特、鮮、嫩,炒、炸、燴、熘、蒸、炖等烹饪技高一籌。汾州傳統宴席的菜式造型美觀、色澤清亮雅緻,這種獨特風格與精緻的食材選用和高超的技藝展示密不可分。汾州傳統宴席尤重制湯,湯的使用和熬制是核心技藝,也是區别于周邊其他宴席的最明顯标志。汾州傳統宴席更注重刀工、刀法和上席的感官效果,講究菜品與器皿在色彩、圖案、形态上的和諧搭配。
“汾州八大碗”是山西汾陽逢年過節酒店和家庭宴請的的傳統美食。汾州八大碗起源于宮廷禦膳、王府飲食,《汾州府志》載:公元756年,唐肅宗皇帝封郭子儀為“汾陽郡王”後,王臣、貴族人口大量流入汾陽,宮廷禦廚、王府家廚随之入汾。在以後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裡,宮廷禦廚、王府家廚與汾陽民間廚師不斷交流,到宋代時,己形成一批選料嚴格、制作精細、注重營養、風味獨特的名菜佳肴。
“汾州八大碗”以豬肉、羊肉、雞肉為主料,搭配雞蛋、白菜、豆腐等輔料,通過煎、炸、蒸、燒等烹饪程序精制而成,對廚師的刀功、火候、調料搭配都有很高的要求,制作一桌“八大碗”往往需要多位廚師合作三、四個小時。
1.選料講究:汾州傳統宴席受曆代皇室王府飲食影響,選料講究“細、特、鮮、嫩”。細,即精細,注重選取物料的精華部分,以保持菜品的高雅精細、營養上乘:特,即特産,注重選用本地特産,以突出菜品的地方特色;鮮,即鮮活,注重選用時鮮蔬果和鮮活現殺的畜禽河鮮等原料,以确保菜品口味純正、鮮味悠長;嫩,即柔嫩,注重選用鮮嫩的原料,以保證菜品的口感滑嫩、清美誘人。
2.烹饪獨到:汾州傳統宴席的烹饪技藝主要有炒、炸、燴、熘、蒸、炖等幾種方法。炒,以滑炒見長,烹制迅速;炸,要求外松裡嫩、酥香撲鼻;燴,講究嫩滑鮮爽、汁醇味美;熘,注重細嫩清香、色澤悅目;蒸,把握配料和火候,确保主料鮮嫩腴美;燒,力求濃香适口、軟爛入味。
3.制作精緻:汾州傳統宴席的菜式造型鮮活、色澤清亮、精巧雅緻,這種獨特風格,與幹百年來精緻的感官效果,講究菜品與器皿在色彩、圖案與形态上的和諧搭配。
4.以湯著稱:汾州傳統宴席尤重制湯,湯的使用和熬制是其核心工藝,也是區别于周邊其他宴席的最明顯标志之一。這種特征從烹饪與營養的理念出發,始終把湯的配制與質鮮、味純、滋補緊緊結合在一起,确保每道菜肴本味突出、風味各異。當地自古流行這樣一句話“唱戲的耍腔、做菜的耍湯”,足見制湯是最能體現汾州傳統宴席經驗技藝的重要部分。
汾州傳統宴席制作技藝作為山西地方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汾陽民衆的生存狀态、生産習俗、生活風貌、倫理觀念以及當時的社會形式、自然環境、宗教信仰和科技發展狀況,具有重要的曆史文化價值。
2009年4月,汾州八大碗制作技藝被列為山西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
來源:呂梁市文化館微信公衆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