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血栓,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也是常發生在老年人身上的一種常見的疾病,這種疾病輕的時候疼痛不止,重的時候有可能會危及生命,其實在平時的生活當中,老年人一定要注重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那麼下面我為大家具體介紹一下,哪些老年人容易患靜脈血栓?你起來看一下。
哪些老年人容易患靜脈血栓?
1、高齡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心肺功能衰減、血液流速減慢,血液凝固度增高,往往呈高纖、高黏狀态。血流緩慢和高凝狀态又互相影響,下肢靜脈回流障礙,加之小腿肌肉的泵作用減弱使血液淤滞,往往易形成靜脈血栓。
2、長期卧床者
長期卧床者往往出現血流滞緩,在正常情況下,血液流動需要一定的流向和流速,才不易形成血栓。如果血液流速緩慢,就會增加血液中有形成分與血管壁接觸的機會,尤其是血小闆與血管内膜接觸的機會增多,就有可能沉積黏附在血管内膜上,構成血栓形成的核心。另外,血液緩慢還可以激活凝血酶和其他凝血因子,在局部達到凝血所必需色濃度而形成血栓。
3、惡性腫瘤
各種惡性腫瘤,在崩解産物中均含有促凝血因子,使血液呈高凝狀态,血液的黏滞可使血液流速減慢。血流減慢又可導緻血小闆聚集,血細胞及纖維蛋白沉積,各種凝血因子增高,又加重血液的凝固度,導緻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4、腎病綜合症
腎病綜合症患者存在高凝血症,因為低蛋白血症時,花生四烯酸和血漿蛋白結合減少,從而促使血小闆聚集和血栓TXA增加,血液中凝血因子發生改變,促凝集和促凝血因子增高,抗凝集和抗凝血因子下降及纖維蛋白溶解機制受到損害,可以引起腎、肺和周圍靜脈血栓形成。
5、動手術者
術中、術後均可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創傷、手術使機體處于應激狀态,嚴重的失血造成血液濃縮,血細胞相對增多,這些因素增加了血液凝固作用,可誘發靜脈血栓形成。術後由于長時間卧床,血流緩慢,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病率亦很高。
6、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可以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力衰竭時,心髒的射血功能減退,不能維持正常血壓,血液的流量和流速都會受到影響,導緻血流滞緩、血液高凝,使得血液的有形成分和血管壁接觸的機會增多,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另外,心力衰竭患者大多不能平卧,呈半坐位,這種體位不僅可以造成下肢靜脈血向心回流障礙,而且平卧時小腿肌肉松弛,不能正常發揮泵的作用,加重了血液緩慢和淤滞,更易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7、骨折者
骨折能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骨折患者往往同時伴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或者于骨折術後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因為骨折的同時常伴有血管的損傷,靜脈壁損傷可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另外,骨折激活了機體的應激狀态,使血液凝固度增強,骨折術後外用石膏托固定并需長期卧床休養,導緻血流緩慢,均可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概率。
8、肥胖者
肥胖是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最常見的危險因素之一,尤其是對40歲以上的個體而言。有研究結果發現,肥胖者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的相對危險性分别是非肥胖者的2.5倍和20.2倍,且肥胖女性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相對危險度要略高于肥胖男性,肥胖也是肺栓塞的獨立危險因素。
老年人如何預防患靜脈血栓?
1、當血漿白蛋白低于20g/L時,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性增加,應适當應用抗凝治療。
2、中老年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而有無明顯誘因時,應當到醫院檢查,排除惡性腫瘤的存在。
3、年老多病者或術後患者,應鼓勵他們盡早主動或被動活動,避免長期卧床,才會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
4、老年人要适度進行有氧運動,加強心肺功能,改善肢體的血液循環,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以上就是我們今天講述的哪些老年人容易患靜脈血栓?就為朋友介紹到這裡,高齡的老年人長期卧床、良性腫瘤患者、腎病綜合症患者,動手術者,心力衰竭者,肥胖者,這些老人尤其要注重預防靜脈血栓工作,在平時的生活當中,一定要格外的注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