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内膜癌又稱宮體癌,發生率占女性生殖器惡性腫瘤的第3位,近年有上升趨勢。80%發生于50歲以上的婦女,80%~90%是腺癌。确切病因不明,其發生與雌激素長期刺激有關。
[診斷要點]
1、病史
(1) 不育、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為高危因素。
(2)可有無排卵型功血、多囊卵巢綜合症、子宮内膜增生過長等病史。
(3)絕經延遲。
(4)較長時間使用雌激素制劑。
2、症狀
(1)不規則子宮出血,尤其是絕經後。
(2)陰道排液增多,呈黃水樣或血性。晚期合關感染,則出現濃血樣排液。
(3)晚期若癌瘤浸潤周圍組織或壓迫神經可以出現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并向下肢及足部放射。如癌瘤堵塞宮頸管,導緻宮腔積膿時,出現下腹痙攣樣脹痛。
3、體征 早期婦科檢查無明顯異常。晚期,子宮增大、變軟、固定,宮旁有結節狀塊物,偶見癌組織自子宮頸口脫出。
4、輔助檢查
(1)分段診斷性刮宮 先用小刮匙環刮頸管,再進入宮腔依次刮取宮體、宮底部内膜。術時務須小心,慎防子宮穿孔。尤其當刮出多量豆渣樣組織,高度懷疑為子宮内膜癌時,應立即停止手術。刮出物分别作好标記,送病理檢查。
(2)宮腔鏡檢查 診刮陰性,而病史有癌症可疑時可行宮腔鏡檢查,直視子宮内膜。如有癌竈,則可直接觀察其部位、大小、生長形态,并可取材送病理檢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