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曲劇,是一種地方戲曲劇種,又名河南曲子戲、高台曲。起源于河南汝州,由坐班清唱的河南鼓子曲中雜牌小調與民間歌舞踩高跷相結合的河南曲劇發展為戲曲劇種。由于曲調易學,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傳播極快。
2006年10月,河南曲劇入選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河南曲劇流行于河南及湖北西北部。前身是高跷曲子,由高跷曲子到河南曲子,經過三步曲,即高跷曲子——高台曲子——舞台曲子(河南曲子),後來叫河南曲劇,在國内是最年輕的劇種之一。
由于曲調來源于民間生活小戲,因此歌詞易學,并大多采用本嗓來演唱,表演也相當接近生活,傳播速度極快。河南曲劇已成為河南第二大地方劇種。
河南曲劇又有南陽曲子(大調曲子)和洛陽曲子(小調曲子)之分。前者較沉穩,後者較活潑。唱曲牌,常用的有“漢江”“揚調”“滿州”“鼓頭”“打棗杆”“剪剪花”“銀紐絲”等四十多種。唱調柔和、宛轉、輕快,具有明顯的民歌特點。
主要伴奏樂器有曲子弦、三弦、四弦、闆胡、二胡、琵琶、筝等。
傳統劇目有二百多個。早期劇目多為反映家庭生活的“三小戲”,如《鬧節》《賣瓦盆》《安安送米》等,其後也有以民間故事為題材的大戲,如《祭塔》《花庭會》等。解放後整理的傳統劇目《陳三兩》《風雪配》《卷席筒》和編演的現代劇《掩護》《遊鄉》等影響頗大。
(圖片來源于網絡)
來源: 文旅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