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早教班選不好,會“教傻”孩子

早教班選不好,會“教傻”孩子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8-21 11:08:36

  上昂貴的早教班,沒想到一個多月後,兒子卻變得有些“木讷”了。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的心理專家表示,不是每個孩子都适合過早地接受教育,過早地進行大腦刺激甚至是對孩子心理上的一種“虐待”,而父母多多陪伴孩子,親子之間建立情感紐帶比智力開發更為重要。

  案例一:

  3歲的強強想了半天也說不出話

  3周歲的強強(化名)本來是個聰明活潑的孩子,但是家人發現孩子最近變得不怎麼說話了,總是雙手交織,仿佛在思考。指個碗問他是什麼,孩子也眨巴着眼,然後用不确定的聲音小心翼翼地回答:“是碗吧?”昨天早晨強強更是站那裡看着媽媽發愣,足足有幾分鐘才小聲地問:“我該喊MUM還是媽媽呀?”

  “我認為肯定是早教班的問題”,強強的爸爸在南京市婦幼保健院兒保所心理門診直接對醫生說。他們一家前段時間花了很多錢,送兒子去了一個早教機構,開始孩子一下子認識了60多個漢字,還有一些英語單詞。“我們不在乎錢,也特想把孩子培養好,”強強的爸爸說,看到兒子的進步,一家人都很開心。可是上了一個多月之後,他們發現孩子有些不對勁了,變得有點内向了,總是試圖記着一些東西,問他話也想半天再說,有時候一些簡單的東西還會說錯,原本認識的字也開始混亂了。

  心理醫師池霞:不正規的早教班是孩子的“心理虐待”場所

  “早期的智力開發一定要有尺度,一味強調教育而忽視了孩子天性,會增加損害其正常心理發育的危險。”該院心理門診的池霞主任指出,良好的早期教育,可使孩子的IQ更高,行為更加合理,眼手協調能力更強,聽力、語言及閱讀能力更高。随着孩子的成長,可表現出自發性增加,侵略性減少,與夥伴及父母的關系融洽,以及對社會的适應能力更強。但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早期教育的。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與腦部結構發育密切相關,過早的訓練違反身心發展規律,會造成不良後果。很多早教過後的小朋友表現出了“不合群”、“口語交流能力滞後”等現象,就是由于對于孩子大腦的某些部分過度刺激導緻,說句嚴重的,一些不正規的早教已成為了孩子的“心理虐待”。

  記者了解到,目前南京的早教機構很火,盡管收費比大學還貴,但是一些年輕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是心甘情願地省吃儉用,把孩子送進早教班。而早教機構由于缺乏監管,教育質量良莠不齊。專家表示,她已經不止一次遇到因過早進行早期教育而認知上出現問題的孩子。

  “隻有不了解孩子的家長,才會憑自己的意志把孩子往早教班送,”池主任提醒家長,三歲前情感溝通更重于智力培養。現在很多青少年表現出“情感冷漠”,其實和早年“愛的缺乏”有關。孩子處于大腦和情感發育的重要時期,家長最重要的是在這段時間就要與其建立起情感紐帶,取得寶寶的信任和依賴,這對孩子今後的身心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

  案例二:

  兩歲的陽陽變暴躁愛鬧

  兩歲小男孩陽陽原本活潑好動,可是最近半個月來,陽陽的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動不動又哭又鬧,食欲也越來越不好,檢查結果顯示身體狀況并沒有任何不适,醫生仔細了解後才明白了陽陽的病因所在:原來,從兩個月之前,望子成龍的媽媽開始對陽陽實施早教,每天讓陽陽看一個半小時的英語會話DVD,再做一個小時左右的智力開發遊戲,這讓生性好動的陽陽很不适應。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任醫師閻曉琴推斷,陽陽之所以食欲不振、性情萎靡,很可能是媽媽的早教惹的禍,因為對于幼兒來說,過多的強迫,太過突然的生活習慣轉變,會讓孩子變得無所适從,過多地限制孩子活動自由,譬如違背孩子天性對幼兒實行過度的早期教育等,實質上無意中已形成了一種心理虐待。

  醫師閻曉琴建議:一定要與孩子的智力發展水平相适應,最好是能在遊玩中學

  近年來,早教漸漸流行開來,許多學前幼兒在兩三歲時就開始了“求學生涯”,在父母的要求下訓練寫字、學習英語單詞、背誦古詩等等,如果對孩子早教不當,會對幼兒造成心理虐待,嚴重者甚至會釀成悲劇。因此,一些專家不主張對幼兒早教,閻曉琴主任醫師特别提醒,即便是實施早教,也一定要與孩子的智力發展水平相适應,最好是能在遊玩中學,遊戲中學,譬如領着孩子參觀公園時,随時随地向孩子灌輸知識,通過視覺、聽覺、觸覺讓孩子增長知識等,這樣的“早教”,遠比讓孩子一味地背書寫字要科學得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