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往事如茶鐘祥

往事如茶鐘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18:41:48

揚州真州府和儀征大碼頭首席攝影師周曉明2021年6月22日晨摘編《揚州發布》微信公衆号平台發布的信息:幾天前,揚州發布報道了儀征新城鎮有個有趣的地名叫“對過”,而據對過村的村民夏嘉亮說,對過村不僅地名有趣,其實這裡還有一個更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幾十年前這個地方的地下埋了不少“寶貝”,引得很多人過來挖。

往事如茶鐘祥(儀征對過往昔事)1

對過這個地方究竟有什麼寶貝

今年60歲的夏嘉亮還記得,在他小時候,有一年不少人來到對過,在溝渠裡挖“寶貝”。他所說的寶貝,其實就是深埋在地下的木材。

“有的很粗。”夏嘉亮比劃着說,他記憶中,有的木材粗有40厘米左右。

“剛把土刨開時,是黃色的,很好看。”夏嘉亮回憶,“但隻要一見風,黃色的木材就變黑了。”

“實際上,我們對過很多老一輩的人都見過這種埋在地下的木材。”夏嘉亮說,他家也得到過這種木材,不過當年都是當柴火燒。

往事如茶鐘祥(儀征對過往昔事)2

84歲老人回憶,當年有上千人來對過挖“寶貝”

提起當年有人挖“寶貝”的事情,對過84歲的張長寶和他78歲的老伴徐開蘭,都記得很清楚,“我家女兒當時隻有兩歲”;而且,他們還親眼看過“挖寶”的現場。

“主要在我們對過這一塊,大概有1公裡左右。”張長寶說,現在對過西邊的一條河,當時還是溝渠,就是在挖寶後這裡才慢慢變成一條河。如今,這條河已成為當地的一條重要的灌溉河排澇河。

對埋在地下的“寶貝”,張長寶印象也很深刻,“剛把土挖開時,木材确實是黃色的,但一見風就變黑了,我們都叫它黑泥炭,我家也燒過的。”

不過,出土不久的“黑泥炭”,非常潮濕,需要曬上一段時間才能燒,“曬幹後,重量就很輕了。”

對于人們一開始是如何發現這些“寶貝”的,張長寶并不清楚,“當年,我們這溝渠多,有可能是清理溝渠的人最開始發現的”;他清楚的是,當年很多人來到這裡“挖寶”。

往事如茶鐘祥(儀征對過往昔事)3

“縣裡好多大隊都來挖,多的時候有上千人之多。”張長寶說,這些人都很守秩序,每天早上還要練操;有不少“挖寶人”就住在附近村民家,“我家當時也有人來住,是劉集的。”

當年的“挖寶”,靠的是人力,“不像現在有機械,都是靠鐵鍬挖;就跟挖河一樣,先把一邊的土向下挖,發現了木材後,就把木材搬上來,然後又去另一邊挖。”

因為挖的“寶貝”太多,在村裡堆得到處都是,連倉庫都堆滿了。

地下的“寶貝”數量不少,都埋在地下

張長寶回憶,“寶貝”都埋在地下很深,而且數量不少,“挖開時,就像一棵倒在地下的樹,這些‘樹’,有的并排倒着,有的交叉倒着,看起來沒有章法,就像經曆了地震一樣,東倒西歪的。”

張長寶介紹,這些“寶貝”有粗有細,粗的足有過去農村的水缸那麼粗,一抱還抱不過來,細的隻有十幾公分;“寶貝”的分布不太均勻,有的層層堆疊起來,就像炭層一樣。

由于常年埋在地下,這些“寶貝”很潮濕,腐爛也很嚴重,“剛挖開時看上去是一棵整樹,但把它們起出來時,一起就斷,隻能一小段一小段取出來。”

“挖寶”前後持續兩個月左右

徐開蘭介紹,當年來這裡“挖寶”的人不少,挖出來的“寶貝”,後來都運走了,“不少是人工挑走的,但不知道運走後送到哪裡了,也不知道這東西到底有什麼用。”

不過,徐開蘭記得挖寶的時間,“前後大概挖了兩個月,我記得是稻子收割後他們來這裡挖的,過年前回去的,我以為過年後他們還會來挖,但過年後他們就沒再來了。”

雖然家裡也曾得到過一些埋在地下的“寶貝”,但張長寶說,這些東西老早都沒了,“都當柴火燒掉了。”

不過,從埋在地下深入的木材來看,張長寶認為,這片地方,過去應該是一片森林,而且這片森林樹木都比較粗。

這些埋在地下深入的“寶貝”,究竟是什麼,如果您知道詳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