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是一門視聽藝術,它由畫面和聲音兩大要素構成,這兩大要素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畫面需要聲音的交融,聲音也離不開視覺形象的合成關系,兩者互為成就,缺一不可。
在實際創作過程中,由于畫面與聲音自身信息的多義性,運用不同的聲畫結合方式會産生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含義。概括起來,聲畫結合的方式大緻有四種:聲畫同步、聲畫交錯、聲畫同步與聲畫交錯并存、聲畫分立。接下來,就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四種方式。
聲畫同步
聲畫同步,亦稱聲畫合一。指畫面内人或物體的動作與其所發出來的聲音相互匹配,二者同時出現、同時變化、同時消失。
聲畫同步是影視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聲畫結合方式,它屬于有聲源現象,即畫面上如果是馬在奔跑,聲音就是與之相對應的馬蹄聲。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強畫面内容的真實感,提升視覺形象的感染力。由于現實生活中聲音總是依附于人或物的存在,因此聲畫同步這種組合關系,最易于得到受衆的理解和感知。
聲畫同步對于時空環境的真實呈現使影視藝術再現生活成為可能,尤其是在現實題材的紀錄片中,聲畫同步是常規的使用方式。因為,這種聲畫結合方式所獲得的銀幕效果使作品呈現出無可争辯的紀實性與客觀性,給受衆以強烈的現實感,從而彰顯紀錄片的靈魂與魅力所在。
聲畫交錯的結合形式,指的是聲音部分的上提下串,聲音與畫面不是同時切換,而是交錯切入或者切出。常用于人物對話的交錯剪輯,也稱為串剪或串位法。
細分起來,聲畫交錯包括上鏡頭聲音的下串和下鏡頭聲音的上提兩種形态。所謂前聲下串,就是上鏡頭的人物畫面切出後,聲音串到下鏡頭的人物畫面中。
上鏡頭聲音的下串
下鏡頭聲音的上提,是指上鏡頭的聲音切出後,人物表情動作仍在繼續,下鏡頭的聲音提到了上鏡頭的人物表情動作中。
下鏡頭聲音的上提
随着錄音技術的進步、剪輯手段的更新和影院放映聲道數的增加,在諸多影視作品中的某些段落已經呈現出一種新的聲畫結合方式,即兩個鏡頭的聲音(包括台詞)以聲畫同步與聲畫交錯共存的處理方式,在同一畫面或相連畫面裡相互重疊在一起。比如,獲得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的《寒戰》中,有一場兩個角色面對面争吵的戲,就是運用了聲畫同步與聲畫交錯共存的狀态。
聲畫交錯與聲畫同步共存是現代影視剪輯的常用手法之一。它的有效運用,能淡化上下鏡頭轉換的痕迹,使影片節奏變得生動、明快、活潑,當然,對受衆也更具吸引力。
聲畫分立的結合形式,指畫面中的聲音時空和形象時空不是同步匹配,而是各自确立選擇,但須服務于同一規定情境的劇情與人物狀态。具體說來,聲畫分立的構成關系包含互為順應和對比沖突兩種形态。
聲畫分立中的互為順應形态
聲畫分立的構成形式中的互為順應形态,指的是聲音和畫面分别确立各自的呈現方式和表現内容,服務于共同的藝術任務和目的。比如電影《逆光飛翔》片尾中,女主角小潔在香港進行舞蹈展示時,傳來的卻是男主角裕翔在台灣亞洲青年音樂大賽現場演奏的音樂。聲畫分立的構成關系,隐喻兩人在互相激勵着對方的生存力量,為着共同的藝術夢想奮鬥。
聲畫分立中的對比沖突形态
聲畫分立中的對比沖突形态,指的是聲畫分立的構成關系形成了一定的對比和反差,甚至造成了沖突。此時,畫面和聲音所提供的信息在性質和基調上存在較大的反差,甚至完全沖突對立。但兩者之間卻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藝術效果,從不同的角度為同一人物狀态和主題服務,其結果是通過聲畫的對比并置産生了某種新的寓意,達到了主題闡釋的更高境界。比如好萊塢影片《勇敢的心》結尾,男主角華萊士受到英格蘭行政官審判并被執行死刑的場面,聲音傳來的卻是“自由”地呼喊。聲畫分立,突顯出統治者的殘暴和英雄的大義凜然,使對“自由”的呼喚更顯彌足珍貴。
影視藝術不僅僅是一門藝術,也需要理論的指導。
在李玲教授編著的《視聽語言教程:影視·元素·藝術感》一書中,作者從影視語言創作的角度系統分析了影視語言的基本要素和影視創作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分析了影視思維和影視創作的基本原則,對當前的影視創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前往我社微店“傳媒人”搜索書名即可購買圖書~
編 輯 | 龍 一
責 編 | 圓 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