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陽明怎麼解釋知行合一

王陽明怎麼解釋知行合一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7 21:35:07

“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主要思想内容,很多人都認為“知行合一”就是指你知道的要和你的行為保持一緻,如果你也是這樣認為的,接下來的内容,小編帶你梳理一下其中的邏輯,你一定會有新的收獲。

王陽明怎麼解釋知行合一(王陽明的知行合一)1

如果我們把“知行合一”看成你的認知要和你的行動保持一緻?那這裡就有一個問題,認知這種東西有高有低,每個人的認知都是不同的,經曆不同,覺悟不同,教育程度也有不同,那這些不同的認知,到底誰的才是對的呢?

如果在錯誤的認知下去實踐,做出那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情,那這樣的知行合一又有什麼意義呢?

可見,這裡的“知”不是認知,那是什麼呢?

王陽明說了:“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是陽明四句教中的内容,就是說,人的心本來就是沒有善惡的分别的,是因為我們人有了意念,這些起心動念中有我們的利益權衡,有我們的個人喜惡。

王陽明怎麼解釋知行合一(王陽明的知行合一)2

于是就有了善和惡的分别,符合我們利益和喜好的,我們就認為是善的,不符合我們利益和喜好的,我們就認為是惡。

但是人的良知是本性中存在的,這個良知之心是每個人都有的,是本自具足的,良知能知道善和惡,我們知道了善和惡之後,就要把意念中惡的部分消除掉,然後去做善的事情,這個過程就叫做格物。

良知的作用就是知善惡,知道了善惡,我們就要去為善去惡。因此“知行合一”的“知”就是良知。

王陽明怎麼解釋知行合一(王陽明的知行合一)3

王陽明在龍場悟道的時候說:“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心即是理,心外無物”,良知就是我們生命本身的内在覺知,它和天在一起,那就是天理,如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

人人皆有良知,你的良知已經被社會習氣給遮蔽掉了,佛教叫做自性被塵蔽了,假如你的良知暗淡被社會習氣所遮蔽,那麼你的“知行合一”就是凡夫俗子的知行合一,如果你的良知是光明的,那麼你的“知行合一”就是聖人的知行合一。

王陽明說,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住着一個聖人,每個人都是有良知的,隻是光明的程度不同而已。

北大劉峰教授舉了一個很形象的例子,他說:”每個孩子都是帶着宇宙高維智慧來到地球的,剛出生的時候,就像一個長滿根須的千年老參,結果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我們的父母就拿着小剪刀不斷的修剪,把那些根須,就是高維的智慧,都剪掉了,最後讓這些孩子都成為了标準的,統一的,符合社會習氣的統一标準的人”。

我們平常人的良知通常在社會習氣的熏染下,從童年時期開始,在成長的過程中,就如鏡子一樣,不斷的被蒙上灰塵。

因此“知行合一”的過程,就是不斷的光複本性中良知的過程。

王陽明怎麼解釋知行合一(王陽明的知行合一)4

王陽明用他一生在實踐他的學說,他告訴我們要聽從向内求,去聽從良知的聲音,知和行是一件事,不能分成兩件事。王陽明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德峰教授說到:我們所向往的美好的東西,就是我們行動的動力,所以“知是行之始”,而,然後你就去行動就讓你去與所向往的東西融為一體,所以“行是知之成”。

明白了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應該去踐行。

在這個過程中“緻良知”,緻就是聽的意思,就是用心的去聽自己心裡的這個良知的聲音,面對良知的召喚時,你不要辜負他,不要違背他,用誠意之心,誠實的去踐行良知給予你的答案,不要欺騙自己,要堅定不移的在每一件事情上去實踐,不斷的在事情上磨練,最後使得自己的良知越來越光明。

王陽明說:“知之真切笃實處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就是知。”

當你帶着美好的向往,不斷的在事情上磨煉光複你的良知,又用你光明的良知去實踐的時候,這樣的“知行合一”,最終會成就你的内聖外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