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細胞免疫療法CAR-T 憑着“令人驚喜的療效”以及“令人驚訝的天價”吸引了無數的眼球。
首款國産CAR-T 療法藥物推出并應用于臨床後,相繼有淋巴瘤患者“癌細胞清零”報道,引燃了人們“戰勝癌症”的希望,但一針120萬元的“天價”,又将很多有望治愈的患者攔在了門外。
那麼,是否存在一種廣大腫瘤患者在經濟上能夠負擔得起,又能對實體瘤具有療效的細胞療法呢?近日,一場在廣州舉行的名為“異體γδ T 細胞免疫療法介紹及患者見面會”的活動讓我們看到了曙光。
兩名接受異體γδ T 細胞免疫療法的患者(中)參加見面會
全新抗腫瘤細胞治療策略得到國際認可
“我們采用了全新的抗腫瘤細胞治療策略,将健康人來源的異體γδ T 細胞在體外擴增後回輸至腫瘤患者體内來殺滅腫瘤。這些細胞無需基因工程改造,功能健康、殺傷力強大,成本相對低廉,是腫瘤患者特别是晚期實體腫瘤患者的又一新希望。”
活動的主辦者廣州暨南大學生物醫學轉化研究院院長、國際γδ T 細胞研究領域的知名專家尹芝南教授介紹,γδ T 細胞是T細胞的一個亞群,為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非限制性細胞。異體以及自體外周血中的γδ T 細胞可以通過其細胞膜上表達的多種細胞毒性相關的受體識别各種癌細胞上的抗原,因此對多種惡性腫瘤都具有殺傷和治療作用,具有廣譜抗癌的重要特征。
2020 年9月16 日 Nature 出版集團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在線發表了尹芝南教授帶領的研發團隊首次在全球完成的同種異體γδ T細胞治療晚期腫瘤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該項研究在 2017 年 7 月至 2018 年 5 月期間,通過對 132 例晚期腫瘤患者進行共計 414 次細胞回輸治療,首次在國際上通過臨床研究證明了健康人來源的異體γδT 細胞,在治療中不會引起免疫排斥的安全性和治療腫瘤的有效性。
廣州暨南大學生物醫學轉化研究院院長尹芝南教授
對實體腫瘤同樣有效且安全性高
據尹芝南教授介紹,目前的 CAR-T 細胞療法一方面價格昂貴(120 萬人民币/針),另一方面是在實體瘤的治療方面還未有明顯突破。
“無論是 PD-1 抗體藥物和 CAR-T 細胞療法,目前在臨床治療中都出現大量嚴重副作用案例和報道,甚至有些患者在接受 CAR-T 細胞治療後,因為嚴重的細胞因子風暴、神經毒性等不良反應而死亡。”
而目前患者自體γδ T 細胞已用于多種晚期實體瘤的臨床試驗,顯示出了很好的安全性、廣譜性及一定的療效。而相比患者自體的免疫細胞,來自健康人的同種異體免疫細胞在臨床治療中具有更大的優勢。
在上述研究的 132例接受治療的志願患者中,有 8 例晚期肝癌和 10 例晚期肺癌患者,所進行的細胞治療次數均在 5 次或以上。治療後截止 2020 年 6 月的跟蹤觀察表明,8 例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間延長到 23.1 個月(最長 35 個月),其中 3 人尚健在;10例肺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間延長到 19.1 個月最長 33 個月),其中 2 人健在。截至 2021 年 9 月,研究團隊再次對 5 名依舊生存的晚期肺癌或肝癌患者進行了随訪,從他們第一次輸注異體γδ T細胞開始,目前這些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為 42.4 個月(範圍為 30-50 個月),總生存率為 5/18(27.78%)。
γδ T 細胞在體外擴增培養
多地開展臨床研究推動新藥早日上市
相比以 PD-1 為代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或以 CAR-T 細胞為代表的免疫細胞療法,異體γδ T 細胞療法無論從安全性以及價格等方面都體現出強大的優勢。
“異體γδ T 細胞療法的治療費用大概是目前CAR-T 療法的1/20,這将大大降低細胞免疫治療的門檻。”這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抗多種惡性癌症的免疫細胞新療法、新技術,讓尹芝南教授和他團隊非常激動,期待新療法能盡早得到更廣泛應用,造福更多病患。
據了解,目前暨南大學已引入社會資本成立了廣東暨德康民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暨德康民),研究團隊解決了在體外大量、選擇性擴增γδ T細胞的關鍵技術問題,所培養的細胞具有更高的抗腫瘤活性,且無需基因改造,可以實現大規模生産,為患者提供即時應用、低費用負擔的細胞産品。
作為暨德康民首席科學家的尹芝南教授表示,目前公司的研究團隊已與廣州、深圳、武漢、上海等多家三甲醫院合作開展γδ T 細胞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同時積極參與行業标準制定及推動新藥上市,“目前技術已經成熟,主要的瓶頸是政策法規,希望新藥能夠早日上市,作為通用的異體細胞治療産品用于多種惡性腫瘤的免疫細胞治療。”
【記者】 歐旭江
【作者】 歐旭江
健康生活圈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