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 廣州醫學院口腔醫院口腔内科主任 江千舟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口腔科主任 房思煉
女性不斷起伏波動的激素水平,影響着包括牙龈在内的許多組織,使女性較男性更易受如牙周炎、牙龈炎、口腔潰瘍等問題侵擾。專家認為,在口腔衛生上,女性需比男性花更多地時間、精力和金錢去護理。
青春期:女孩齲齒高于男孩
在兒童時期,女孩一般比男孩出牙早,加之喜歡吃零食,所以,乳牙的齲齒發病率女孩要略高于男孩。到了青春期,女孩内分泌會發生比較明顯的變化,牙龈作為雌性激素的靶器官,對炎症的刺激反應比其他時期明顯加劇。
廣州醫學院口腔醫院口腔内科主任江千舟說,這個階段,如果不注意口腔衛生,就容易出現牙龈紅腫、充血等症狀,一旦在刷牙和咀嚼硬物時造成牙龈出血,就發生所謂的———青春期牙龈炎。如果病變發展嚴重,可出現青少年牙周炎,這個時候牙周組織被病菌侵害、破壞的進展非常迅速,3-5年内即可出現牙齒松動和移位,嚴重時20歲左右就要面臨拔牙。據統計,青少年牙周炎的發病率女性比男性高出3-5倍。
因此,青春期發育期,女孩子對自己的口腔衛生一定要提高标準,發現牙龈炎時,應去醫院做适當地進行治療,及時控制病情發展。
懷孕期:孕婦牙病處理棘手
懷孕是女性身體發生劇變的另一個特殊時期,妊娠會使女性體内雌性激素,主要是孕酮的水平大大增高,這會使得牙龈對炎症的刺激反應比平時更為激烈。在臨床上,醫生經常發現,許多原本患有牙龈炎的患者,在懷孕2-3個月内會出現牙龈增生、高度紅腫、極易出血的現象,出現妊娠期牙龈炎,有的甚至會長出黃豆至拇指大小的妊娠牙龈瘤。
因此,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口腔科主任房思煉強調,準備懷孕的女性,都應該到醫院做一次較為全面的口腔檢查及護理,接受口腔健康預防措施的指導,有效控制牙菌斑。專家表示,孕婦的牙病,處理起來相當棘手,用不用藥對母嬰都是一個巨大的難題,而懷孕初期拔牙易引起流産,而懷孕後期拔牙易誘發早産。
絕經期:防牙龈萎縮多補鈣
女性在45歲以後,随着絕經期來臨,骨鈣的丢失加速、激素水平急速下降,導緻口腔牙龈免疫機能大幅下降,牙龈萎縮,牙槽骨外露,令牙周炎有了可乘之機。因此,步入中年之後,女性不僅需要注意攝取足量的鈣質,加強運動,以延緩骨鈣的丢失速度。與此同時,還應及時補充口腔及牙龈的營養,保持口腔對各種牙龈、牙周炎症免疫機能的活力。
江千舟說,可采取牙龈按摩的方法來防止牙龈萎縮,減輕牙龈萎縮的程度,促進牙龈的血液循環。如果牙齒磨損、遇冷、熱刺激産生疼痛,應及時治療,最好使用脫敏牙膏或防酸牙膏,并盡量避免咀嚼油炸和堅硬的食物。
值得提醒的是,月經期間女性的痛覺神經比較敏感,全身抵抗力相對較差,所以月經期治牙病常感到疼痛,而且容易發生感染。因此,女性最好不要在月經期治療牙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