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ok便利店失蹤案

ok便利店失蹤案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01 13:28:30

ok便利店失蹤案(金主頻爆雷炸死)1

文| 鉛筆道記者 林夕

8月,北京本地便利店品牌鄰家因背後出資方P2P平台善林金融暴雷,銀行賬戶凍結,一夜之間168家店鋪全部關門。9月,北京本土便利店131便利店因投資方春曉資本暴雷,資金周轉出現問題,關門倒閉,創始人失聯。11月中旬,起于北京的全時便利店,被曝出因母公司複華控股暴雷,導緻資金鍊斷裂拖欠員工工資、供應商斷貨,據傳,全時方面正在與企業洽談轉讓股權。巧合的是,這三家北京本土品牌便利店,都因為資金問題深陷泥潭,或賣身或關門。這到底是偶然還是另有隐情?瘋狂擴張的便利店背後,究竟是怎樣一筆糊塗賬?鄰家、131、全時的遭遇給後來者敲響警鐘。

注:本文内容主要來自鉛筆道記者采訪和網絡公開信息,論據難免偏頗,不存在刻意誤導。

風雨飄搖的全時便利店

11月的北京上空霧霾籠罩。對于生鮮超市地球港和其員工來說,更是陰霾的一個月。

“我們工資已經欠了好幾個月了,聽說複華控股公司這個月底房租到期。”一名地球港員工向鉛筆道記者表示。

據了解,地球港為複華集團旗下融合生鮮零售與餐飲堂食的新業态,今年先後在北京、青島、大連陸續開了5家店。彼時,一開業被業内稱為新零售的“黑馬”。

今年8月,地球港方面對外宣布,已經完成Pre-A輪融資,由新龍脈資本領投,估值達10億元。下半年,地球港計劃在全國開30家門店。

戲劇的是,到10月份,有媒體曝出地球港的部分供應商已停止向其供貨,出現員工欠薪情況;11月13日,地球港證實旗下的5家店已全部停業。

從最初的高調亮相,到現在全面停業、面臨倒閉,地球港的“悲慘命運”與背後的複華控股有直接關系。

天眼查和企查查資料顯示,2017年3月,地球港母公司北京地球港卓越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其控股股東為北京複華卓越商業管理有限公司,占股50.11%。而複華卓越商業的控股股東則為複華控股有限公司。

有地球港員工向媒體透露,其資金均由複華控股批準。地球港團隊從來沒有财務權,自8月份起,需要自己貼錢給員工發工資。

複華控股到底何許人也?官網顯示,複華控股是集多元産業、金融、投資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控股集團。現已發展成為涵蓋地産、金融、投資、文化、旅遊、健康、酒店、商業等領域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業務版圖從中國逐步發展到全球布局,截止2017年,總資産規模逾千億元。

然而,出現在8月的海象理财兌付風波,就像是推倒了複華控股的多米諾骨牌。多家媒體報道,複華控股最重要的資産和現金奶牛是旗下的複華文旅。由于文旅項目資金回收期較長,複華文旅的項目是通過私募基金 售後返租模式來運行。

複華文旅通過旗下資管公司發布私募産品以及靠P2P平台自融。目前可查的是恒銀中嘉、海象理财、複華投資和複華資産。

在今年這場波及全國700餘家的P2P危機中,“海象理财”未能幸免。8月中旬開始,P2P平台“海象理财”出現兌付困難。有媒體曾報道,複華文旅的錢主要輸送給了“海象理财”,這也最終成為複華集團危機爆發的導火索。

緊接着9月,複華商業旗下生鮮超市全時生活被曝出資金緊張,其北京的4家門店全部關閉。同時,作為地球港的兄弟企業,複華控股旗下全時便利店資金鍊也出現危機。

據了解,全時便利店目前是北京地區規模最大的本土便利店,自2011年成立以來,已經拓展全國10個城市,開店600餘家,主要有自營和加盟兩種。一位複華控股的員工表示,便利店直營門店肯定是面臨危機了,加盟店可能影響還沒那麼大。

鉛筆道記者也走訪了北京多家全時便利店,發現不少貨架都空了,店員稱已有近1個月沒有補貨。一位便利店員工告訴記者,公司以強迫員工購買商品、調換門店等方式迫使不少員工辭職。

有媒體爆料,全時便利店正尋求出售,将出讓部分股權給蘇甯易購或物美等企業,不知全時是否會步其兄弟後塵。

懸在便利店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事實上,遭遇資金鍊斷裂的全時便利店并不是第一個。

今年8月1日,擁有168家門店的北京本地便利店品牌鄰家,一夜之間轟然倒下。鄰家便利店成立于2015年5月,被業内贊譽為最類似“711”的24小時便利店,猝死原因讓人驚愕,無關主營業務,無關供應鍊,居然是其背後的投資方——P2P平台善林金融。

根據企查查信息顯示,擔任鄰家便利店所屬公司鄰裡家商貿(北京)有限公司監事項建安占股40%;而占股60%的高通盛融财富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正是善林金融實際控制人周伯雲投資的公司。

2018年4月9日,善林(上海)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周伯雲向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自首,稱公司在全國範圍内向社會不特定公衆非法吸收公衆存款,已産生巨大資金缺口緻使無法兌付投資人本息。

鄰家便利店也自然地成為了其陪葬品。其背後唯一的出資方因故受到上海警方調查,導緻公司基本賬戶與一般賬戶被銀行凍結,公司賬戶内已無可支配資金。沒有投資方注資經營,處于發展階段的鄰家,尚未真正實現盈利,靠店鋪自身銷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最後隻能關店。

無獨有偶,131便利店折戟的原因同樣因為“資金爸爸出事了”。9月18日,北京131便利店發布公告:因資金周轉問題,現不能正常經營,将在9月20日-25日之間與合作商進行對賬,對賬後給各供應商出具承諾函。随後,公司開始遣散員工,創始人再無音訊。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17年4月,131便利店完成天使輪融資也是唯一一輪融資,投資方為春曉資本與石河子市辰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經查詢,後者即為春曉資本的投資實體。

鉛筆道注意到,春曉資本是P2P平台君融貸、聚财貓的投資方,而這些P2P平台的暴雷對春曉資本造成直接影響,鉛筆道曾對此事發文《春曉資本風波始末:投資局部失控操盤媒體資金告急P2P爆雷陷入虧損》。

8月27日,九有股份晚間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韓越,因涉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被上海市公安局奉賢分局刑事拘留。韓越為春曉資本的創始合夥人,2015年與呂佳凱、何文共同創辦了春曉資本。

由此推測,131便利店因資金問題宣布停止經營,或與春曉資本涉足P2P平台投資有關。

根據其對外公開的資料,2018年上旬,131便利店在北京擁有31家店面,日均流水在9000元~19000元左右,公司旗下的鮮食工廠還為海底撈、西貝、呷哺呷哺等連鎖餐飲及便利店企業供貨。

即使131便利店虧損,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裡虧光了幾千萬,更不至于會到了虧損到了人都要跑了地步。到底是資金爸爸暴雷影響,還是自家财務出現巨額虧空,随着創始人陳登旺的失蹤,131的财務謎團不得而知。

鄰家、131、全時,這三家創立于北京的本土便利店品牌,3個月時間内,陸續遭遇資金鍊問題,這是偶然還是另有隐情?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一位業内分析人士薛婕指出,這三家便利店最核心的問題都是新興品牌,自身沒有造血能力,不能主導财務,完全靠背後資本輸血。

以全時便利店為例,其全國擁有600家店,應該擁有充足的現金流,卻出現供應商斷貨1月的問題。薛婕推測,除了填補自身虧損外,更大的問題是其主要營收可能被拿走。根據全時生活和地球港的經驗,全時便利店作為複華控股公司,可能也無法主導自身财務。

“在一線城市開便利店的整個成本和風險相對較大。”一位業内人士李紅表示。這三家便利店都是立足于北京的便利店品牌。他介紹,一線城市的人力、房租成本太高,單店很難盈利。

李紅曾比較過三四線城市和一線城市的便利店情況,地方便利店銷售額可能隻有一線城市便利店的二分之一,但經營成本是其後者的四分之一甚至六分之一。因此,在北京這些一線城市的便利店并不如地方發展地穩健。

此外,不計成本的投入,不夠堅實的資本後盾将這些便利店推向了深淵。除全時外,131和鄰家都是自營模式。李紅介紹,國内很多品牌便利店,都是直營和加盟兩條腿走路,如果沒有P2P平台,加上加盟商的資金,認真經營,現金流回流一部分,不至于出現資金鍊斷裂的情況。

相反如果純粹做直營,投入巨大,不做加盟,後面又沒有強大資本後盾、獨立的财務,倒閉是遲早的事。

就行業整體來看,便利店是在零售行業公認為難做的業态之一。這本是非常傳統的一門生意。資本流動相對封閉,回本周期慢、經營模式重,從多年的投資數據可以看出,早期投資機構在此領域很少下注。

但是,乘着新零售的東風,這兩年便利店整體又重新引起資本的興趣。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至今,已經有30億資金加碼便利店行業,70多位玩家入場。

資本的入場,快速催熟了便利店行業。“大量資本的湧入給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混亂,因為很多創業者是跟着資本走的。原來也有很多傳統便利店是按部就班在做,但是發現有資本這條捷徑可走,他就會賭這一把。”一位長期關注便利店的人士說。

前鄰家便利店CEO王磊在此前的報道中透露:“投資人曾要求一年開2萬家便利店,因為投資人不了解這個行業。通過兩年時間的摸索,他們才逐漸理解便利店這門生意了。”

資本的助推下,缺乏單店盈利的能力,一味追求店鋪數量的增長,搶占市場,也是很多品牌便利店的“通病”。連鎖便利店資深從業者劉松表示,他完全看不懂全時的打法。像美宜佳、711這種老牌便利店開店邏輯都是“做透一個城市,再做一個”,密集的布點,才能有品牌效應的提升。

全時便利店則不然,北京、杭州、武漢、成都等全國多個省份都鋪設有門店,沒什麼規律可循。在他看來,這樣分散的打法,供應鍊很難建立起來。“後端供應鍊跟不上,管理、運營得不到整合,這不像是真正做便利店的人的做法。”他認為便利店開店邏輯是做強後才能做大,而不是做大了才能做強。基礎沒打紮實就去搶市場,非常危險。

另一位便利店創業者王明則認為,這三家便利店出問題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的掌舵者都不是這個行業的人,“背後的老闆不懂便利店,這很可怕。”

公開資料顯示,131便利店創始人陳登旺,做供應鍊出身,号稱擁有25年供應鍊行業經驗;鄰家的實際控制者是一家P2P平台,其CEO王磊隻是一名職業經理人,對鄰家并沒有實際控制權;而全時便利店的控股公司複華控股是地産行業。這幾家便利店的背後老闆沒有真正地做過便利店,或許不了解單純靠規模擴張的打法并不可行。

王明認為,紮實做便利店的人更看重單店的盈利。便利店不同于商超,對于運營要求很高。運營跟不上,坪效、人效都不行,店再多也頂不住。這些便利店投機者的想法就是圈錢,玩金融手段,投一筆錢出去,從别的地方挪一筆錢過來擴張門店,然後又能夠融到更多的錢。

鉛筆道采訪多位便利店從業者,大家均表示做好一個便利店,最大的門檻不是資金,是供應鍊、運營團隊還有搶占優勢網點。“便利店做得好,資金都會随着而來。”

多位從業者還認為,便利店的業态符合消費升級的大趨勢,未來可能有40萬~60萬家規範便利店。但它是個慢行業,是一門長期投入的生意。“跑的太快,内功沒修煉好,必死。”

回看中國的便利店市場,國内規模較大的美宜佳便利店成立于1997年,到現在已經走過二十一年了,在全國擁有13270家門店。十足便利店發展了18年,才開出2000多家店。711在台灣也經曆了連續七年虧損的曆程。這個行業不是做個三五年就能回報的,可能需要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才能看到回報。

“想要賺快錢的人,不要到便利店行業來。”

(注:王明、薛婕、李紅、劉松均為化名)

/The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