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瑞、戴安娜、珍妮,美國三名性教育專家、醫生在八一中學、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财貿職業學院、前門社區、青蘋果之家、北京大學,就青春期性教育與學生、市民、專家座談。目的:為避免、糾偏正走向開放的中國重蹈美國30年錯路。
■我要人們,特别是青少年永遠不要到我這兒來
美國家庭全科醫生、家庭教育國際機構工作者及性健康教育志願者萊瑞博士在北京某地發廊理發,理發小姐以不容商量口吻和動作為他按摩。萊瑞阻止她,告知自己按摩原則:“隻按摩頭、肩、胳膊。”理發小姐遇到一位潔身自律并将此理念傳授給世界的醫生,遺憾的是,并非所有人如萊瑞。萊瑞曾診治一位澳大利亞患者。他訴說肚子不适,萊瑞問起他的性經曆。他緊張地實情相告:“一星期前,在中國旅遊時,與一位發廊女發生關系。”幸運的是,經檢查,呈陰性。但據萊瑞判斷,患者及患者妻子心理,夫妻關系至少在一定時間内甚至一輩子呈“陽性”。“一念之差失去自控力”,萊瑞對人類弱點的警示是“人們應自覺地避免誘惑、避免聯想”。
萊瑞借中國古話形容澳大利亞患者:一失足成千古恨。萊瑞15年行醫經曆中,經手無數失足者。一位患陰道疱疹的18歲姑娘在他面前哭訴、辯解:“我不是性亂者,我是在一定時間内有一個固定的性夥伴,而且每次都用了安全套啊。”她在3年内有5個性夥伴。她懊悔自己遇人不淑,終身不愈。
萊瑞為一位為慶祝自己13歲生日而自願失貞的少女做手術。不幸患上性病的她困惑地問萊瑞:“我用了安全套啊?”萊瑞糾正她接受的錯誤信息:“你以前聽到的都是謊言,現在我來告訴你真相……”可惜,她及她哭泣的父母皆因遲識真相而付出了身心受傷的代價。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頹廢的一代”崛起美國。頹廢現象之一———性解放。性解放轟炸在媒體、文體界尤甚。其言行“正常、自然的性不論何時何地,隻要想要就去做,隻要采取安全措施,不必瞻前顧後”。人們相信了自由、解放的謊言。成人受解放思潮影響把孩子像動物一般對待。縱容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縱容結果是縱欲。性病、艾滋病即在那時埋下禍根,直至1981年世界出現第一例艾滋病患者。上世紀70年代隻有梅毒、淋病兩種性病,今天,25種。世界蒙受性亂災難并為這一災難付出自作自受的巨額支出。社會走過一段彎路,它會在修正中呈波浪式繼續前進,比如“文革”,但對個人,修正概率極低。萊瑞坦告,他父親即是受性解放影響而破壞了他家美滿。少年萊瑞點滴感受母親獨撐家庭的艱難,他在單親家庭中成長的辛酸。那時的他即警告自己“不能走父親的路”。
萊瑞不諱言“在淫亂方面,美國帶了個壞頭。它教唆世界進行糟糕的效仿”。比如,視成人前還沒性經驗的少男少女為落伍者或對異性缺乏魅力。為此,孩子們便不惜以冒險證實自己與時俱進。萊瑞以一幅畫面喻示冒險。三個孩子做着飛揚的起跳動作,下面是懸崖。墜落後果,孩子并未三思。他還用色彩表示從安全地到危險地過渡,綠色—黃色—紅色—黑色。紅色代表懸崖勒馬,黑色代表不幸墜落。他的性健康教育講座代表黃色。
1991年始,萊瑞即在本國、德國以性道德診治性病。他解釋他之所為:“我坐在診室裡等人來看病不是我要的價值,我要的是人們,特别是青少年永遠不要到我這兒來。”1999年至2003年,萊瑞就職“BEIJINGUNITEDFAMILYHOSPITAL”(“北京聯合家庭醫院”又譯“和睦家醫院”)。行醫之餘,他到醫院、學校、社區以志願者身份進行家庭安全用藥、性健康、美滿婚姻與家庭講座。他的志願行為不僅從防病角度,主旨是讓無知、少知的人們擁有知識,知識成就幸福。他期待每場講座:“如能阻止一個人在紅燈前止步,那我就是成功的。”
萊瑞培訓中國醫生時,将性教育比喻長城。“古代中國安全防禦靠長城。希望我的講座能成防禦大家身心免受傷害的長城。”
■安全套安慰不了破碎的心
萊瑞講課,通常以電腦上兩幅畫面開始———楊利偉在太空問候家人;楊利偉三口之家合影。他在點擊中說明:“這是典型的中國式家庭。”近年,他清楚地目睹典型的傳統之家正遭遇來自西方的颠覆與解體。中國年輕一代正從千年性禁忌中解放出來。忠誠一個人的婚姻正受到挑戰,貞操受到嘲弄和質疑。如電腦上顯示的某雜志封面,上書标題:好女孩上天堂,壞女孩走四方。萊瑞不客氣指責類似媒體,特别是時尚類刊物“利潤沖昏了編輯的頭腦”。電腦上另一張照片,一位中年男人與三個學齡前兒童的合影。背景是三個穿着暴露的内衣模特。萊瑞對這一巧合組合的反應是:“如果是美國人的話,家長會起訴這家商店或拒買該店東西以示抗議。在美國,内衣廣告不準擺放街頭,而現在中國一些城市肆無忌憚地隻顧商業利益,無視兒童權益。”
萊瑞以一圖表明示性亂與性病傳播概率。一個性夥伴,即中國倡導的一夫一妻制,感染機會是零。零之外,2—3、3—7、4—15、5—31、6—63感染源便呈幾何狀遞增。萊瑞憂慮正走向開放的中國,危險暗流環湧。中國雖沒如30年前美國公開教唆“隻要想要就去做”的自由、解放,但一些媒體導向、商家趨利皆或明或暗地往懸崖處引領青少年。以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若不黃燈頻閃,其危害将數倍于美國。
僅離婚數字之變即表明社會之變。1975年,中國離婚率5%,1995年25%。即将到來的2005年,萊瑞保守估計35%左右。萊瑞以在中國了解到的數字與事實直言:“中國正在重走美國走了30年的錯路,高估了安全套的安全作用,而沒告訴青少年:道德教育和健康教育是唯一的安全選擇。”
一個值得研究的現象,美國8年前開始浪子回頭,并有向中國優秀傳統學習的聲音呐喊媒體,如“發乎情,止乎禮”。1996年始,那些曾經說“是”的成人開始教他們的孩子現在及未來說“不”。從性自由到性節制到性貞潔,是因美國政府在診治性病、艾滋病上花了10億元,其中數百萬元用于安全套免費發放,但治标不治本。人們抗争艾滋病20多年,終于覺醒,艾滋病決非純醫學問題,它是一個由吸毒、性自由和家庭解體派生出來的社會肌瘤。20年來,美國數百萬青少年相信性行為的保護神是安全套。正是這種抵禦艾滋病的錯誤認識導緻艾魔肆虐。1996年,美國開展了一系列性節制教育。它成每年總統國情咨文、競選講演不可忽視的内容。123下一頁尾頁
而中國在發出與世界接軌聲音的同時,亦向懸崖逼近。為青少年免墜懸崖,萊瑞視以下真實故事為缰繩———
史提夫與提娜的故事
史提夫和提娜高中畢業前,他倆約會半年多。一天晚上,提娜給史提夫施加壓力,希望和她發生性關系,而史提夫堅持在婚後。提娜說史提夫如果真的愛她就應該用性證明給她看,史提夫拒絕并離開房間。随後他們分手了。兩個月後,史提夫得知提娜要求與他發生性關系的那個晚上已懷孕。提娜18歲就是未婚媽媽。6年後,史提夫在大學裡遇見了他的未來妻子凱侖,他們都是性節制的人。現在他們結婚17年并有4個孩子。他們從不擔心性病、意外懷孕或夫妻感情問題。性愛是他們生活中一件普通、自然而又激動人心的内容。
真相:大部分青少年性活躍分子(70%)沒接受過任何性病檢查。他們中約有3/4的人在沒告訴對方自己身患性病的情況下與其發生性關系。
瑪麗安的故事
瑪麗安14歲始有性經曆。現在16歲有過3個性夥伴的瑪麗安不想再這樣下去了,但她苦于無法改變自己,因她的男朋友強迫與她發生關系,而且她的朋友們都是這樣。她對自己感覺很糟,經常借酗酒和吸毒麻醉自己,她希望自己能重新開始。
真相:1/3有過性行為的少女并不願與他人發生關系,如果某些人出于壓力而違心行事,他們選擇性節制的權利實際上已被剝奪了。但不管過去發生過什麼,要對自己說“永遠不會太晚”,你永遠有機會重新開始。
格裡恩的故事
作為芝加哥熊隊的專業足球運動員,信守承諾和持之以恒是通往成功的基本要素。因此我作出一個至關重要的決定———不為一時沖動出賣終身幸福。即婚前不與她發生性關系。1999年,我遇見田徑運動員陶娅·布朗。我們相互發現,雙方擁有共同的生活目标,即我們職業運動生涯之外的目标。一年接觸,我信守承諾。2000年5月27日,我們結婚了。我們的故事是犧牲一時刺激從而換取長久幸福的例子。
科瑞的故事
我來自一個亂七八糟的家庭。當我3歲哥哥8歲時,父母離婚了。我父親很快再婚,後來我有了異姓弟弟、妹妹。我11歲時,我父親再次離婚。我12歲時媽媽也再婚了,我又有了異姓弟弟、妹妹。我哥18歲時讓一個姑娘懷孕,他們的孩子後來被女孩姑姑收養。後來我哥和另一個女人結婚,現在有一個6歲男孩。我20歲時我父親又結婚了,所以我再添一個異姓弟弟。我周圍親屬中沒有一樁成功婚姻,但這并不意味我也不能擁有。他們的失敗警告我慎重對待婚姻———世上不會有任何事讓我出賣婚姻。
蕾伊塔的故事
我11歲時與我爺爺進行了一次長談。那年,我到爺爺居住的阿拉巴馬州的一個小鎮上度過難忘的假期。每天起床時發現爺爺已外出,我很想知道爺爺去哪裡,所以有一天早上就問他:“爺爺,你每天早上都去哪裡了?”他答:“我去跟你奶奶說說話。”我奶奶去世近5年了,但我90歲的爺爺每天拄着拐杖在一條塵土飛揚的小路上走上兩英裡到墓地。我問爺爺:“你願意每天都走那麼遠嗎?”他答:“你奶奶是我最好的朋友,她讓我擁有了全世界,沒有什麼我不能為她做的。我第一次吻她是在我們婚禮上,當牧師說你可以親吻新娘時。”我祖父母結婚近70年,有12個孩子。長談快結束時,爺爺的話深深觸動了我:“蕾伊塔,我不了解奶奶之外的女人,也不想了解,露易絲就是一切。”那一天,我決定與一個男人一起共度70年,而非與70個男人共度70年。
萊瑞以上述例子告知人們,特别是青少年,婚前守身如玉,婚後忠誠婚姻。性節制是最健康、最安全的生活方式。有中國人提問“在一定時期内隻有一個性夥伴,是否染上性病?”萊瑞明确,“性病危險伴随着性伴侶的增加而增加,無論時間長短。隻有一夫一妻才不會感染。”
性病不是醫生能拯救的,拯救的人隻有自己。
歸根結底,性病、艾滋病背後是人的道德觀。正如弗洛伊德言:“實踐性道德沒有傳統、現代之分,它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文明與進步要以人的性生活節制的限制為代價。”
萊瑞從醫生角度告知青少年:在美國,每天有32000人成性病傳染源,2700名少女(15歲至19歲)未婚先孕,37萬人死于艾滋病。最常見性病是人乳頭狀瘤病毒,它直接導緻子宮癌。生殖器疱疹源于病毒感染。每年有4500萬到6000萬人受到感染。每年約有4800名女性死于宮頸癌,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每年死于艾滋病人數。女孩從一個男孩處受到HIV病毒感染的概率是男孩從女孩處受到感染概率的8倍。衣原體感染是當今美國最普遍性病之一,每年約有三四百萬人感染此病。易發人群是15歲至19歲青少年。病毒引起的性病雖有藥物控制,但無法治愈。
然而,比性病更具殺傷力的是人的心靈之痛。
今天,人們為安全套歡呼,認為它是對付性病、意外懷孕的最佳武器。事實上,它常使人們痛嘗意外之苦———滲漏、破裂、滑落和不恰當使用等。無論它質地多麼無懈可擊,都無法痊愈一顆破碎的心。對安全套,美國性節制宣傳口号“CONDOMSDON'TPROTECTTHEBROKEN
HEART”(安全套安慰不了破碎的心)。萊瑞形容安全套如戰士身穿的盔甲,“僅是防禦,并不能保證不受傷害。”
萊瑞以婚姻家庭研究專家告知:性節制可幫助人擁有更成功婚姻。有數字證明,互相忠誠的夫妻對其性生活較未婚同居者有更高滿意度。婚前同居夫妻離婚率較婚前未同居夫妻離婚率高出50%。婚前性行為,等于捅破了二人世界,先從性關系上捅破,再從精神上撕裂。從另一角度講,婚前同居等同試婚,如果不适就分手,這等于消除了承諾意識。在美國,每年有20萬樁婚姻于第二個結婚紀念日前結束,原因之一,婚前不貞,婚後不忠。另外,父母離婚降低了子女受高等教育且從事高尚職業的可能性。在單親家庭中長大的男孩易形成反社會人格和擁有不良嗜好———酗酒、嗜煙、吸毒、依賴成瘾性藥物、瘋狂駕駛。
萊瑞觀點,“性是美好的,但隻發生在婚姻中。”
美國現今進行新的性革命———性節制。簡言之ABC教育———A是婚前守身如玉,B是婚後忠誠伴侶,C是安全套,它針對妓女而言。
性革命内驅力是自我覺醒,外動力來自烏幹達。
烏幹達曾是艾魔肆虐較嚴重國家之一。被人稱之“戰争年代死于戰火,和平年代死于艾滋病”的典型國家。高峰期時,女性中的21%為HIV(艾滋病病毒攜帶者)。女性感染率是垂直的,其嚴重性意味傳播率呈幾何狀遞增。1996年,烏幹達第一夫人倡議國家開展性節制,對青少年進行貞潔教育、安全教育。之後,未婚先孕、性病、艾滋病概率下降,HIV下降到6%。烏幹達給世界警示:人們要的是安全的性,而非後悔莫及的性。首頁上一頁123下一頁尾頁
烏幹達第一夫人有一句流傳世界的話:“教育人們性節制比教育穿着一塊橡膠的人更有前途。”
更多性教育推薦>>>> 大一的男生有多個性伴侶感染艾滋病
少女穿戴文胸不宜太大
1 2 上一頁 下一頁 首頁上一頁12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