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導讀:由于遺精是男性性發育的正常生理現象,對身體和心理的健康都無害,也不會給身體造成任何不良影響,因此,不必驚恐、害怕。
男性一般到了十五六歲以後便會有遺精現象,這是男子性成熟的一個标志,大多數是屬于生理現象,即所謂“精滿自溢”。遺精都是發生在睡眠中,是一種無性活動的。有資料表明,80%以上的未婚男性都發生過遺精,一般是每個月2~3次,對身體健康與工作學習都不會産生不良影響,不必要憂心忡忡。如果遺精次數過于頻繁,每夜必遺或一夜數次遺精,或者僅夜間睡眠時遺精,白天在清醒的狀态下也有精液溢出(醫學上稱為“滑精”),這就是不正常了,應該及時到醫院去檢查治療。
近年國内外男女青春期的年齡都有提前,我國的資料揭未男性首次遺精的年齡為13-14周歲。也有報告,首次遺精的最小年齡為10周歲。由于遺精是男性性發育的正常生理現象,對身體和心理的健康都無害,也不會給身體造成任何不良影響,因此,不必驚恐、害怕。
以往不少人對遺精存在着不正确看法,影響到兒童少年,使他們在發生遺精,尤其是首次遺精時,往往有恐慌、驚奇、怕羞等心理體驗。父母要關心子女的成長、發育。當男性兒童接近青春發育期時,父親要向男性兒童講述一般性知識,使之認識到遺精是正常生理現象因而能采取正确态度對待。
什麼是遺精?
遺精是指在無性交的情況下發生的現象,由于男性的睾丸是産生精子的器官,随着年齡的增長,生殖器官的成熟,睾丸每時每刻都在産生精子,精囊和前列腺等也不斷分泌精漿,這樣精液在體内不斷地積蓄,當達到一種飽和狀态時,就會通過遺精方式排出體外,所謂“精盈自溢”、“精滿則洩”。一般來說,未婚而成熟的男性每月遺精1~2次,有時稍多幾次,均屬正常生理現象,若次數太多,就屬于遺精的病理現象。遺精一般可分為兩類,睡眠夢中遺精稱為夢遺,清醒狀态下或無夢時遺精稱作滑精,夢遺和滑精同為遺精,兩者在本質上沒有區别,正如古人醫書說:“夢遺滑精,總皆失精之病,雖其證有不同,而所緻之本則一”。
引起遺精的原因有哪些?
遺精是指在無性交情況下發生現象,據統計80%的男性都有這種現象,這種現象大部分夜間睡眠中發生,一般遺精的頻度可以從1~2周一次到4~5周一次不等,均屬正常,若一周内有幾次或一夜幾次遺精,就屬于一種病理現象。引起遺精主要是皮層中樞,脊髓中樞的功能紊亂,以及因生殖系統某些疾病所緻,現分述如下:
A.精神因素:由于性的要求過分強烈不能克制,特别是在睡眠前思引起性興奮,長時間使性活動中樞神經受到刺激而造成遺精(如經常讀書、畫,導緻沖動發生遺精)。
B.體質虛弱,各髒器的功能不夠健全,如大腦皮層功能不全,失去對低級性中樞的控制,而勃起中樞和中樞的興奮性增強,也會發生遺精。
C.局部病變:性器官或泌尿尿統的局部病變,如包莖、包皮過長、尿道炎、前列腺炎等,這些病變可以刺激性器官而發生遺精。
遺精的主要病機
遺精的主要病機有二條,第一條為腎虛封藏不固,另一條為精室受擾。一個為虛證,另一個為實證或虛實夾雜證。遺精的病因盡管有先天禀賦不足,也有後天恣情縱欲、勞心過度、妄想不遂、濕熱下注 (過食肥甘、飲酒過度),但究其病機不外以上兩條(兩個方面),造成封藏不固的原因以先天不足、禀賦素虧,或後天損傷過度,傷及元陰、元陽為主。
精室受擾而遺精,多為濕熱痰火下注而遺洩,也有陰虛内熱,虛火(相火)擾動精室者。随着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一些人恣食膏粱厚味,以酒為漿,以妄為常,生活無規律,體形過于肥胖,濕熱痰火由脾虛而内生,濕熱、痰火沿三焦之道而下注于膀胱、腎,擾動精室而遺洩。另外,雜念妄想不遂,或勞心過度,心火亢盛,心陰暗耗,心火不能下交于腎,腎水不能上濟于心,水虧火旺,心腎不交,擾動精室而緻遺洩。
由此看來,不論精關不固或精室受擾,均為遺精的主要病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