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躍蓮花”,你見過嗎?
近日,
在廣州珠江公園就出現了這個畫面,
引來遊客紛紛追拍。
遊客在珠江公園拍攝到魚躍蓮花的場景。通訊員供圖
“今天天氣好晴朗,處處好風光……”連日來,廣州陽光燦爛、空氣清新,山青水綠惹得市民紛紛出遊,歎藍天、賞鮮花、觀魚看鳥,并拍照發朋友圈共賞——四處“打卡”的市民、遊客,一張又一張的美圖,對廣州生态環境建設的成就既是點贊更是肯定。衆人追拍“魚躍蓮花”
“魚躍青池滿,莺吟綠樹低。”詩人李白在《曉晴》中描寫的情景,近日出現在珠江公園水生植物區。“受魚兒青睐的是珠江公園新引進的王蓮花。”珠江公園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王蓮花較其他蓮花根莖短,魚兒躍起就可以夠上鮮嫩的花瓣,所以才有了這種有趣的自然現象。
據介紹,在池邊拍攝翠鳥的攝影愛好者最早發現了這一現象。由于場景生動有趣,圖片很快在攝影圈内流傳開來,又吸引了更多攝影愛好者到現場追拍。
白鹭來城區築巢安家 “飛瀑草”60年後重現
近年來,随着水體生态治理的不斷推進,包括珠江在内,廣州河湖(湧)水環境得到整體提升,為多種水鳥提供栖息繁衍的場所,灰鹭、白鹭、黑水雞等水鳥随處可見。尤其是白鹭,這種對環境很敏感、被稱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的鳥類,分布範圍和數量均在增加。
白鹭在二沙島附近飛過。信息時報記者 胡瀛斌 攝
在廣州市中心,像珠江新城一帶,坐在寫字樓裡,不時可見白鹭形影相随、嬉戲舞蹈;海心沙島上的樹林更是白鹭的栖息地。有觀鳥愛好者實地走訪發現,這裡吸引了無數白鹭築巢安家,俨然鬧市中的“白鹭天堂”。
東山湖公園内,陽光照耀下的白鹭。信息時報記者 胡瀛斌 攝
“養心山水間,情醉大嶺山。”從化的石門國家森林公園近年來持續加強森林生态資源管護力度,最大限度降低人類生産生活和旅遊服務對野生動植物和生态系統的影響,成為野生動植物生長繁衍栖息的“世外桃源”。
據介紹,當前,石門國家森林公園有珍稀瀕危植物27種,包括伯樂樹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5種,省級保護或本區稀有的種類12種;有珍貴動物唐魚等20多種。其中,伯樂樹是廣州在首次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中發現的;而唐魚的生長繁殖對所在水域的水質、水流速度等均有較高要求。石門國家森林公園境内溪流、沼澤濕地以及附近的河流、水庫和湖泊等水體豐富,區域含氧量較高,水域流速慢和人為幹擾少,均為唐魚的生長繁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态環境。
同樣,位于從化境内的流溪河流域的生态保護也取得了明顯成效。2019年年初,廣州第二次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在流溪河源頭山澗中發現消匿60多年的珍稀植物“飛瀑草”,就是最好的證明。據介紹,飛瀑草高度僅有幾毫米,因生長在飛瀑中得名,它們出現的地方必然是水質清澈的環境。
兩個植物新物種以“廣州”命名
2004年至2019年,廣州先後兩次開展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本底調查。第一次調查顯示,廣州植被類型多達40多種,陸生脊椎野生動物多達387種。其中,兩個新物種植物被命名為“廣州木蓮”和“廣州堇菜”,蟒山角蟾、三港雨蛙等14種動物首次寫入廣州曆史。第二次調查顯示,廣州新發現56種動物。其中,新增廣州市新記錄種共54種,中國新記錄種和廣東省新記錄種各1種,分别為卡氏伏翼(蝙蝠的一種)和黑頭鹀(音“吳”)。
2021年10月7日,海珠濕地發現“海珠斯螢葉甲”,這是廣東省特有新種,也是全球首次報道的新物種。
2022年2月18日,海珠濕地發布全球新物種——海珠琺軸甲。
“草灘溝溪見鹭舞,青山綠水聞鳥鳴。”近年來,在包括獵德湧、海珠湧、烏湧、大源支流等多條河湧在内的珠江及其兩岸,随時随處可見白鹭天上飛翔、淺灘覓食、栖息嬉戲的熱鬧景象。同樣,林鳥的種類和數量也在快速增加。在廣州市内很多小區,居民早上都是在鳥兒的低吟淺唱中醒來的。
上半年廣州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1.7%
近20年來,廣州不斷有野生動植物新物種被發現,得益于空氣、水、綠化等生态環境變好,尤其是樹木種類、數量的增加和河湧生态的修複、恢複。
8月12日,在廣州市召開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更高品質的美麗廣州”新聞發布會上,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道,今年1~6月,廣州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AQI達标率)91.7%,同比提升5.0個百分點,升幅在全省21個城市中排第一位,PM2.5平均濃度為20微克/立方米,在9個國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優;20個地表水考核斷面全面達标,17個斷面水質優良,地表水水質斷面優良比例85%,劣Ⅴ類水體斷面清零,10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穩定達标,3條入海河流斷面全部優良,水環境質量指數在全省排名第9,名次同比上升4位,水質改善幅度在全省排名第三。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有關負責人透露,近年來,該局穩步推進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白雲山還綠于民還景于民工程、森林城市品質提升,鞏固森林城市和花園城市建設成效、推進自然保護地體系等建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提升生态環境質量。目前,廣州市已建成728多公裡生态景觀林帶、30萬畝碳彙林、3800公裡城市綠道。
來源:信息時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