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性癖是指從心理上否定自己的性别,認為自己的性别與外生殖器的性别相反,而要求變換生理的性别特征。故又稱變換性别癖或性别轉換症,是一種心理上的變态,屬于性别身份識别障礙。此種變态行為男女都可見,以男性較多,男女比例約為3:1。
易性癖産生的原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一般認為與患者幼年時期的生活經曆有關。如有的父母生了個男孩,卻偏偏想有女孩,于是違背客觀事實,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打扮、教育孩子,使孩子的性心理被扭曲而導緻易性癖。
易性癖的行為表現:對自己生理上的性别不滿意,不舒服,有改變性别的強烈願望,希望改換成另外一種性别,作為另一種性别生活在他(她)們之中。這種人往往作異性裝束,言談舉止如同異性一樣,還常到醫院請醫生做轉變性别的手術。男性于青春期前後在心理上認定自己是女性,并經常穿着女式服裝,蓄女式發型,抹口紅,畫眉毛,逼尖嗓音說話,模仿女性的姿态,使用化學劑脫須,墊起胸部乳房,參加女性社會活動,喜愛烹調縫紉,性欲較低,僅有1/3的患者結婚,婚後又有半數離婚。他們糾纏醫生,固執地要求用手術改變乳腺與外生殖器的形狀,在醫生不能滿足要求時,常有自行切除外生殖器,或服用女性激素的。抑郁自殺者也常見。女性患者同樣從外表打扮到内部感情、習慣愛好,均模仿男性,要求醫生作乳房和子宮切除,少數的甚至要求作安裝塑料陰莖的矯形手術。
在診斷易性癖時,需要與同性戀和異裝癖區别開來。同性戀患者在性夥伴的關系中,是從自己的生殖器上得到快樂,沒有切除外生殖器的要求。而易性癖患者與性夥伴的關系,一般是追求心理上的滿足或心身合一;易性癖雖然也像異裝癖一樣有穿異性服裝、異性打扮的偏好,但這完全是出于心理上的需要,覺得自己就是個女性,因此在穿着異性服裝時并不引起性興奮。而異裝癖患者則在穿着異性服裝時,伴有性興奮,得到性滿足的特點。
易性癖的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根據具體情況,也可做變形手術。
1.支持性心理治療。心理醫生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引導患者将内心的痛苦傾吐出來,并給予患者理解、關心和支持。因為易性癖是一種性别身份識别障礙,醫生要用自己的知識來幫助患者認知自己的真正“身份”,幫助患者渡過心理上的危機。5
2.認知領悟療法。
(1)讓患者确認自身問題,接受現實。
(2)宣洩、調整情緒。
(3)改變認知,接納自我,消除自卑感。
3. 疏導療法。幫助患者分析易性癖産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提高患者對性别的認識,接受現實,使患者從痛苦中解放出來。交給患者一些治療方法,樹立起矯正易性癖行為的勇氣和信心。
4.變性手術。通過變性手術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心理得到平衡。但國外資料報道有些人術後後悔,認為是個錯誤。因此手術治療未可樂觀,必須慎重對待。我國已有幾例成功的變性手術報道,但這确是慎而又慎的工作,變性手術不可輕易做,因此更多得依賴心理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