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曆史,女性性高潮是一個忌諱的話題。大約在公元前4世紀,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認為胎兒是女性性高潮的原因。因此,為了繁殖人口,女性必須得到性滿足,感受性高潮。
然而,同一時期的另一名學者亞裡士多德卻持反對觀點。他認為隻有男性的精液才具有生殖能力,女性在生殖過程中不扮演任何角色。因此,女性的性高潮很快被人們所否定,而且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中世紀。在那段時間裡,歐洲教會甚至鼓吹女性性壓抑,提倡女性要保守貞節、節欲。
到了19世紀,西方社會上出現了一些指導新婚夫婦如何體驗新婚初夜的小手冊,這些書籍教導年輕的妻子在做愛的過程中應“靜靜地躺着,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要發出呻吟聲”,告訴丈夫們千萬不能讓妻子有性要求。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女性性高潮是一種病态現象,如果妻子在性交過程中表現出性興奮,便是患上了“癔症性緊張”,需要馬上治療。
在那個年代,醫生都是男性,他們認為手淫是治療女性癔症性緊張的最有效方法。然而,并不是讓這些飽受折磨的妻子自己來手淫,一般是讓助産士或醫生自己在手術室裡刺激病人的生殖器,直到她們達到性高潮為止。如此治療多次使病人性感鈍化後,這些夫婦便可回家繼續過他們所謂的和諧性生活,直到妻子的性興奮再次出現時,她的噩夢又要開始了。
到了19世紀末,雖然發明了蒸汽驅動的震蕩器,醫生不再用人手來刺激病人的生殖器讓她們達到性高潮,但女性的噩夢依然沒有停止。
直到20世紀初,許多科學家仍聲稱女性沒有享受性高潮的能力。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由于戰後對感情生活的需求,以及婦女解放運動的開展,美國爆發了性革命,性行為和觀念發生了迅猛的改變,女性性高潮才最後被認同,婦女開始放棄對男性的遵從,可以直接大膽地尋回屬于自己的性快感權利。
1944年,德國婦産科醫師歐内斯特·格拉芬伯革(Dr.Grafen-berg)在他的早期研究中發現女性陰道前壁圍繞着尿道和膀胱的基底部,大約在5厘米深處的組織結構與男性的陰莖非常相似,是女性性快感和性高潮的一個“敏感的動情區”。性興奮時該區域會脹大,并向陰道内突出,刺激這一區域會引起性高潮。
格氏的這一發現在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的多大重視,直到1970年研究人員才開始對這一領域進行相關研究,并以Grafen-berg名字的第一個字母“G”來命名女性陰道内的這一性敏感區域,稱為G點。
然而,G點是否為一種特殊的組織,甚至它是否存在,至今仍是大有争議。有些現代女性不遺餘力地尋找G點,以期感受被文學作品描寫為欲生欲死、飄然若仙的高潮感覺,當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時,便陷入困惑中,發出“為什麼我無法從G點上獲得性高潮”的感歎。其實,我們何不把G點當成是子虛烏有的傳聞,畢竟大多數夫婦無需找尋G點,也能擁有和諧的性生活。問題的關鍵是,女人要徹底抛棄對G點的尋夢,充分享受上天賜予我們的陰蒂,捕捉性快感。
相關鍊接:關于女性高潮的誤區與事實
誤區1——女性必須有性高潮才能得到性滿足。
事實——盡管多數人認為每次性生活都有性高潮比較好,但事實上許多女性不論有沒有性高潮,都能在性生活中得到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滿足。産生這一誤區的原因是有部分女性始終不能在性交中達到性高潮。
誤區2——陰道性高潮(G點高潮)比陰蒂性高潮感覺更好。
事實——女性對于性高潮有不同的偏好。有的女性喜歡陰蒂性高潮帶來的敏感刺激,然而有的女性則喜歡陰道性高潮帶來的強烈緊張感,這僅僅是一部分人的偏好而已。
誤區3——割去包皮的陰莖會降低女性性高潮的體驗。
事實——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正式的研究成果表明做過包皮切除術的男性和女性性高潮之間有任何關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