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年輕人該和父母在一起嗎

年輕人該和父母在一起嗎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9 21:20:34

年輕人該和父母在一起嗎?9月28日,《南方周末》在其公衆号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訪談了3個家庭,一些中國式代際關系的細節和矛盾逐漸展開,人們或多或少可以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和父母相處的痕迹這也讓我想到自己和家人的相處,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年輕人該和父母在一起嗎?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年輕人該和父母在一起嗎(互相報喜不報憂)1

年輕人該和父母在一起嗎

9月28日,《南方周末》在其公衆号發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訪談了3個家庭,一些中國式代際關系的細節和矛盾逐漸展開,人們或多或少可以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和父母相處的痕迹。這也讓我想到自己和家人的相處。

每天和媽媽一通電話,已經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電話那頭,她會告訴她的近況,但大緻意思就是:不用擔心,她很好。

可這句話的背後,我知道:她不太好。今年5月,她忍了一晚疼痛,等到醫院開門:腎結石。要做激光碎石,過程有點難受。

她隻是一個勁兒在電話裡告訴我:醫生說結石小了很多,要喝很多水,肚子脹,叫我不要擔心。今年8月,她去醫院檢查婦科,查出老年性陰道炎,需要獨自面對婦科檢查和治療過程,體驗也不是很好。

我遠在北京,距離足夠遠,我幾乎體會不到她獨自就醫的恐懼和擔憂。

我也不好。上半年幾乎處于居家隔離狀态,也幾乎打亂了我的生活節律,吃上了抗抑郁藥。随後換工作,又是處于一段适應期。但我也隻會打電話告訴她:我換了一份可以早點下班的工作,每天居家隔離,真舒服。

我們倆人都假裝欺騙對方自己過得很好,但實際上呢?各自有各自的雞毛蒜皮。而我相信,這種母女關系在中國社會一定非常常見,報喜不報憂,不想讓對方為彼此擔心。一句話,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你好。

明明是具備血緣關系的母女,到頭來好像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仔細想想,“報喜不報憂”最适合的關系應該是上下級,下級給上級隻彙報好消息,以博取青睐和升職加薪的機會。可她是我的媽媽,我們倆硬生生地把關系陌生化,看上去是為彼此考量,實際上的距離好像越來越遠。

很顯然,這樣的關系很壓抑,從某種意義上這也意味着雙方都沒有把彼此納入自己的生活圈,一方面可能是害怕對方擔心,另一方面可能是即便真的發生糟糕的事情時,對方也似乎沒有辦法解決,與其增添煩惱,不如不說。

久而久之,雙方交流越來越少,親密關系也逐漸淡漠。“報喜不報憂”的背後實際上是一種隐忍的愛。我們的社會不鼓勵表達脆弱,更不鼓勵表達愛,父母和子女好像在某個年齡段突然達成了共識——不要給對方造成麻煩,這是愛的表現。

但不暴露脆弱,怎麼是愛呢?親情的價值該如何展現?

比如,當你在父母面前告訴他們,你一切都好。父母也許會受挫:“孩子好像不需要我,我的價值該如何體現?”當雙方沒有相互虧欠,親情的紐帶該如何綁定?孩子剛入社會,明明四處碰壁,卻還在父母面前強顔歡笑,說好的家是最後的港灣呢?

再進一步說,“報喜不報憂”真的會讓對方放心嗎?父母可能透過視頻,發現你租着又小又破的屋子,盡管你不說,但他們還是會胡思亂想。父母年齡漸長,你也會隐約擔憂他們的身體健康。與其猜來猜去,真的不如說出來好。

在與父母的關系中,适度表達脆弱,共同解決可能是更好的方式。血緣親情我們也可以把它解釋為:共享對方的一段生命曆程。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赤裸裸來的,是與父母、家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确,我們需要用喜悅讓這個小群體充滿快樂與安甯,但就好像應了那句話:别人關心你飛得高不高,隻有真正在乎你的人關心你飛得累不累。

我們的疲憊、不堪、委屈甚至憤怒不給最親的人看,還能給誰看?有那麼一些時刻,不用假裝成熟,不用假裝懂事,隻需要把生活的瑣碎分享給家人,體會彼此的情緒,這樣難道不好嗎?

所以,大膽地表達憂愁吧。親人,就是用來适度麻煩的。

順然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