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前一句是什麼

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前一句是什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18:33:29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初讀劉禹錫《秋詞》便被其豪邁氣格所吸引。

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前一句是什麼(晴空一鶴排雲上)1

  古來樂府、宋玉為刻意悲秋定了調之後,秋風、孤雁、落葉等等意象便與秋天如影相随,獨獨劉禹錫“我言秋日勝春朝”,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激昂,給人一種振衰起廢、催人向上的力量!才能出衆,又是滿滿的正能量,這樣的人在唐代想必人生仕途一定是非常順利的吧?事實上還真不是!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少年成名早,抱負被時誤。兩首桃花詩,一生坎坷路。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貞元九年(793年)劉禹錫參加科考一試而中,同一年,他又一舉拿下博學鴻詞。集進士、博學鴻詞和吏部拔萃三科于一身,劉禹錫得授太子校書一職,入東宮為官。

當時唐王朝經安史之亂以後日漸式微,唐德宗李适晚年委任宦官,增收雜稅,民怨日深,藩鎮的勢力日漸增強。唐順宗即位後,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進行改革。他們和劉禹錫、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劉柳"為核心的革新派勢力集團。他們維護統一,主張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反對宦官專權,并積極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稱“永貞革新”。

然而,曆朝曆代的改革家都是命運多舛,就在王叔文的改革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王叔文的母親去世,他必須守喪三年,以表仁孝。之後,順宗病重,逼迫退位,改革宣告失敗。新登基的皇帝唐憲宗李純下令,王叔文之屬包括劉禹錫在内的八人一律降職,派到邊遠地 方當司馬,曆史上把他們和王叔文、王伾合起來稱作“二王八司馬”,并且“縱逢恩赦,不在量移之限”。這就是說,除非出現奇迹,否則永無起複之時。

被貶谪朗州司馬任上,劉禹錫沒有自甘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進行創作,積極向民歌學習,創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體詩歌。

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前一句是什麼(晴空一鶴排雲上)2

  轉眼10年過去了,元和九年十二月,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時正值春天,應友約到玄都觀賞桃花,劉禹錫有感而發,就寫了一首詩: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京城的大路上行人車馬川流不息,揚起的灰塵撲面而來,碰到熟人就要問問:“你去看桃花去了?”,“是啊,我剛從玄都觀裡賞花回來”。但是他們都不知道,玄都觀裡的桃樹有上千株,全都是我老劉被貶離開京城後栽下的啊。劉禹錫此詩暗諷那些為了富貴利祿,奔走權門的人,就如同在紫陌紅塵之中,趕着熱鬧去看桃花一樣。

劉禹錫的詩很快就傳開了,結果因詩獲罪再次被貶播州(今貴州遵義)任刺史。似乎是升了官,但播州比郎州更遠、更偏僻。劉禹錫的母親這時已經80多歲了,不能讓老人跟著自己到播州受苦,劉禹錫犯了難。關鍵時刻,柳宗元和大臣裴度站出來了替劉禹錫說情,憲宗總算答應把劉禹錫改派連州(今廣東省境内)任刺史。

十二年後,裴度當了宰相,才又被調回長安。此時又值暮春時節,劉禹錫想起了害他被貶的玄都觀桃花,于是故地重遊。可他到了玄都觀,隻看到滿地燕麥和野葵。他回想起當年桃花盛開的情景,又聯想到當年打擊他的宦官權貴,感慨萬千,又寫了一首詩:

百畝中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花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

如果說,劉禹錫第一次寫玄都觀桃花,乃是無心之作,那麼這次,倔強的他則是擺明了要跟權臣叫闆。果不其然,一些心懷叵測的大臣聽到此詩,極為惱怒,在皇帝面前說了劉禹錫不少壞話,于是再次被貶為江州刺史。

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前一句是什麼(晴空一鶴排雲上)3

  前前後後經過二十三年,可謂“兩首桃花詩,一生坎坷路”。隻是哪怕命運遭遇風雨的摧打,歲月的侵蝕,他依然風骨铮铮,堅守初心,不畏強權!白居易為這位老友詩贈曰: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對劉禹錫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無限感慨和不平:你遠在邊遠之地,過着寂寞的生活,滿朝那麼多官員,唯獨你多次被貶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卻偏偏遭逢不公的對待,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怨憤與對友人的同情溢于言表。可是我們這裡說的這位“詩豪”是怎麼回答的呢?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代: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首聯概寫谪守巴楚、度盡劫難的經曆,雖語含哀怨,卻在感傷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見蒼勁。颔聯借典寄慨,耐人尋味。頸聯展示的卻是生機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陳代謝的進化思想和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達襟懷!

“為君子立德不以獨善,而以兼濟;立功不在君上,而在社稷;立言不在骈麗,而在大義。跳出以功名得失而論自我價值的桎梏,隻為黎民,為社稷而發奮”。詩人之前參加改革,就是要在塵世中實現人生理想,沒有條件達到,可以寄情山水,可以獨善其身,卻從來沒有對生活失去的希望,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詩人的山水詩,不狹小,不蕭瑟,常常能表現出開闊超然的精神,含蓄深沉的内涵,高揚向上的情感!詩人的一生充滿了磨難和坎坷,卻活得清楚、活得明白,哪怕身處逆境,隻要自己從來沒有放棄自己,隻要有一線的希望,就活得有傲氣,就不能失掉自己的“赤子之心”。

讀到這裡我不禁掩卷沉思,為什麼朋友們甚至可以說大多數中國人都喜歡像劉禹錫、蘇轼這樣的中國文人?因為他們已經代表了一種中國精神,民族性格,那就是雖處逆境而不迷失,人格必須獨立,窮途更要修身!佛心道骨儒表,讓我們可活當下,能寄遠方!于是,我們看到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我們看到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當我們一次次品讀這些傳統文化的經典作品時,便播下了這種民族精神的種子,它必會在我們的人生曆程中熠熠發光!

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前一句是什麼(晴空一鶴排雲上)4

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前一句是什麼(晴空一鶴排雲上)5

圖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