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來了以後,冬天我還能和爸爸一起睡着取暖嗎?”昨天,南京閱江樓街道會議室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講座——青春期性教育課,現場70多個聽衆全部是五年級到初二年級的女生,還有一些好奇的媽媽也參加了旁聽。十二中心理老師萬勤告訴記者,現場提問時沒有一個孩子舉手,可是最後結束時她卻發現講台上的紙盒裡留下了幾十張小字條,很多問題讓人“震撼”。
40%的女生來月經前不知道這回事
“我是從哪生出來的呢?”萬勤給大家提了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場下七嘴八舌開始議論。“我媽說我是從她肚臍眼裡出來的!”全場哄堂大笑。萬勤說,面對這類問題時許多家長往往會以“你問這個幹什麼?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這樣的回答搪塞過去,更有甚者會粗暴地批評孩子“小流氓!怎麼會問這種問題?”十二中另一位心理老師張福新說,越是藏着掖着,孩子越是好奇,他們會想辦法通過上網、看電視等渠道來獲得信息,而那些信息,又往往是不科學的。在昨天的性教育講座上,到場的都是社區裡處于青春初、中期的女孩子,張老師和萬老師說,現在的孩子發育提前,她們的性教育是不能忽視的“大問題”。“我們曾經在南京初中女生中作過調查,40%的女生月經來潮時母親都從沒有給她講過這方面的知識,因此一些女孩就開始産生作為女生很倒黴等不正确的心理。”
單親家庭孩子容易早戀
在和學生的接觸中,張老師和萬老師發現,現在單親家庭性教育問題已經成為中學生性教育的一個難題。“很多早戀的孩子都是出自單親家庭,他們缺失了一部分家庭的溫暖,母愛或者父愛,就會從異性身上去尋找,我們在許多早戀案例中都發現這些孩子或多或少存在戀父或者戀母情結。”關于解決方法,張老師提出建議:“比如說爸爸自己帶着女兒,或者媽媽獨自撫養兒子,很多話題是不方便提及的。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讓孩子多和女性親屬接觸——姑媽或者姨媽,或者單親父母可以挑一些這方面的科學書籍放在孩子床頭,用書本上的知識來正确引導孩子。”
生理衛生課老師讓孩子自學
和青少年對青春期性知識需求趨勢“走高”相反的是,南京多數學校沒有真正開設性健康知識課,而是以簡單的“生理衛生”課代替,講授給學生的僅僅是一些皮毛或“不傷大雅”的東西,而對性生理知識、性别教育、性健康教育、性心理教育、性美感教育、性道德教育等很少涉及。“碰到一些敏感問題,有些老師甚至讓孩子自己去翻書了事。”張老師說,“盡管今天我們是純女生講座,但是青春期性教育課還是應該男女生合上,消除性别間的神秘感,省得學生歪門邪道獲得的性知識過于“富裕”。”記者了解到,自2002年秋季南京市将預防艾滋病教育納入中小學教育,規定南京所有普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将逐步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初中應在教學計劃中安排不少于兩次的專題講座,高中應安排至少一次以上的專題講座和專題活動,普通高校應開設專題講座或利用健康教育課進行教育。但是多數學校在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并沒有認真落實這一規定或僅僅是流于形式。
“字條”問題:
我比較喜歡比較幽默的人,有男生也有女生,可是同學們說這是同性戀,請問這算戀愛嗎?
我喜歡一個男生,這算早戀嗎?
月經來了以後,冬天我還能和爸爸一起睡着取暖嗎?
胸部變大了,都不敢跑步,我該怎麼辦?
我能穿吊帶衫嗎?穿吊帶衫是不是就不是好女孩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