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在社會快速變革的時代,傳統文化特有的價值、魅力和凝聚力越是能夠彰顯。當“十一”、中秋成為“小長假”,人們對傳統佳節成為法定假日之後的新境況和韻味有了不同的期待,合成了可貴的現代節日體驗。在這舉國同慶的日子裡,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觀複博物館,将于9月16日舉辦兩個特展,以自己的方式為國慶六十周年獻上獨特禮物。
1.清早期紫檀海棠式梳背椅
2.清早期紫檀木百寶嵌蘆雁紋拜盒
3.五代越窯牡丹紋盒
觀複博物館之所以能成為國内私立博物館的翹楚,自然離不開馬未都的精心設計。進入觀複博物館,頗具匠心的展品陳設,會讓人不時地感受到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新”“舊”輝映。紅瓦及大玻璃落地牆,現代化的氣息中又不失古樸。雖是陳列古董,但整個博物館無論是透視、光線還是擺放,既符合專業化的要求,又考慮到參觀者的感受。
如此次展覽的标題“座上賓”,如果從狹義上理解,是說每位來參觀展覽的觀衆,都是觀複博物館的座上賓;如果從廣義上理解,就是每個生活在當下的人,都能充分享受和平時期帶來的幸福。
其實,我們今天坐在椅子上不過是個偶然。黃河、長江兩大流域養育了中華民族,我們先民在早期文明的活動中席地而坐,随遇而安。坐的姿态在中華文明中一直要求甚嚴,成語中有“正襟危坐”,俗語中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都對坐姿提出了超越舒适的要求,上升為社會禮儀。
坐具在中華文明起居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家具是人類文明生活必需,其曆史的遺存都是文明的坐标;坐具又是家具中的原點,決定了其他諸如承具(桌案)、庋具(櫃架)、卧具(床榻)、雜具(屏台)等家具的走向;家具文化證明了我們的起居文化,提示了我們的思維方式;所以說,古代家具作為文化證物,清晰地證明了我們有怎樣的精神世界,這個精神世界就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内涵,它超越了物質的表達,形成了抽象的意義,使我們今天在物質生活中還能享受先賢為我們創造的精神文明。通過展覽,人們能體驗到坐具的文明,感受到我們的民族在這條路走得艱辛,走得快樂;走得坎坷,走得幸運;讓我們在兩千年之後有機會觀看先人的起居方式,感受一下古今文明的差異,體會一下先人生活的難易。
此次展覽特别集中了觀複博物館所藏明清兩代各式優良坐具,包括椅與凳兩大類,材質為紫檀、黃花梨、紅木、雞翅木等,展品超過百件/套,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中國古代坐具的集中展覽。看着眼前美輪美奂的藏品,不禁使人感慨,現代科技源于古物,又讓古物得以展示,使後世之人領略其風采,又成了一個古董新生的例證。
百盒千合萬和
在這次展覽中,重獲新生的不僅是坐具,還有200件盒具。同時,将如此衆多的古代盒具集中展示,在國内也尚屬首次。它們正如展覽标題“百盒千合萬和”,這些藏品将1000年曆史和諧于此。
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進步實際上都是容器的革命。當古人發明在容器加上一個蓋子的時候,盒子的雛形就開始出現了。盒子在古人的創意下,不經意地将生活質量提高,從而促使了盒子在幾千年的時間内蓬勃發展,品種由單一變得複雜,功能日益趨向齊備。許多盒子開始走入專屬的行列,不再與别人為伍,成為器物文化的一支。
盒為名詞,由幾千年前的一個動作“合”逐漸演變成一支龐大的隊伍。古人沒有在意這個被稱之“合”的動作究竟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慢慢地,動作之合放緩,器物之合後來居上,加上器皿的通俗理解,“合”就成為了“盒”。盒是設計簡單而有效的容器,開合這一思路自始至終未曾改變。盒的開啟與閉合是其存在的前提,盒的魅力除去儲物功能外,開合是它的精髓所在。
盒子在容器中存在一種特殊的神秘,所以每個人看見時都抑制不住地想打開看看究竟。古人在盒子的設計和制造時并沒考慮這些,隻是為了使用的方便,将盒子制造得五花八門,令人目不暇接。
我們面對這些小小的容器,體會着古人曆經千辛萬苦的發明。我們不一定能夠充分理解古人的意圖,我們看到的往往是表面華麗,體會的卻是多年之後的世俗快樂。千年以前的古人,在制造一個小小的粉盒時,想的無非是為一位仕女塗脂抹粉,沒承想小盒子跨越千年,具有了生命,讓不可能看見它的後人們看見了它。
觀複博物館在國慶特别展覽期間,還特别推出配合展覽内容的出版物及紀念禮品,可謂用心獨特、錦上添花。
《坐具的文明》
此書收錄專業文章《坐具的文明》,以及80件/套明清優質坐具。讀者在書中将看到一件件美不勝收的坐具,并通過這些坐具,了解它們背後的中國古代起居文化。另外,此書首次将衆多的坐具集中展示于讀者眼前,每一件椅與凳均帶有自己的文化符号,都體現着古人的生活智慧。
《百盒千合萬合》(上下冊)
此書分為上、下兩冊。其中,上冊收錄《瓷之盒》《濃妝淡抹總相宜》兩篇專業文章,遴選了100個陶瓷盒子;下冊收錄《開合之間》一篇專業文章,以及其他材質門類的盒子100個。自唐至清,橫跨千年,沒有間斷。全新獨特的視角、美不勝收的内容,将帶領閱讀者走入一個神奇的古代盒具的世界。
以上圖書:均由馬未都編著、紫禁城出版社出版
展覽特制紀念品
觀複博物館商店在國慶特别展覽期間,特别設計兩款限量紀念版“百合”絲巾,全國限量2000條。“合”為“盒”的古代寫法。“百合”系列絲巾的設計将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選取25件在特展中亮相的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盒具印制在絲巾上,同時運用了與盒具文化相關聯的胭脂紅色系與秋水藍色系,将現代的絲巾點染出非同一般的古典美。(王威斯圖片/觀複)
“百合”系列絲巾為觀複博物館商店獨家出售。獨特的設計與優美的文化,烘托出不一般的氣質與品位。
展覽地點:觀複博物館(北京市朝陽區大山子張萬墳金南路18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