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學齡前孩子應該接受什麼樣的性教育呢?

學齡前孩子應該接受什麼樣的性教育呢?

教育 更新时间:2024-12-23 05:53:32

  性教育在國内總是遮遮掩掩,但是在國外,很小就會接受性教育。外國稱之為性啟蒙。

  性教育在國内總是遮遮掩掩,但是在國外,很小就會接受性教育。外國稱之為性啟蒙。

  漫談

  回顧一下你們過去的生活,對照這裡講的内容,也許能把你們曾經錯過的兒童期性教育課及時地補上。目前認為特别重要而有效的性教育時期是14歲之前,尤其是5歲之前。如嬰幼兒雖然還聽不懂大人說的大多數話或剛剛聽得懂一些話,但從嬰幼兒時期就應開始“潛移默化”的性教育,要讓嬰幼兒形成正确的“心理性别”和充當恰當的“性角色”,使孩子的心理成長與其自身性别相一緻。這一時期所接受的有關“性”的培養和教育,無疑地将決定兒童、少年以及他們此後一生的“性”福。因此,性教育應在兒童早期即進行。把性教育局限于解剖和生理知識是很不全面的,人不僅是生物人,更是社會人,因此,性不僅存在着生物學意義的“性差别”,還存在着心理學和社會學意義的“性别差異”和“性角色差異”,所以,性教育内容應包括性生理學、性心理學、性社會學和性倫理學等各個方面。學齡前孩子應該接受什麼樣的性教育呢?這仍是個見仁見智的話題。

  一、心理性别和社會性别

  心理性别(性别自認或性身份)和社會性别(性角色)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心理性别是性别的個人心理體驗,也就是一個人究竟把自己看成是男性還是女性。雖然,先天的性染色體核型(男的為46,XY,女的為46,XX)和生殖器的外觀是決定嬰兒心理性别的重要因素,但是後天因素對發育中兒童在性别的自我識别上可以産生很大影響。也就是說心理性别可能是可塑的。心理性别最早确立于3歲之前,其主要決定因素到18個月已充分發育,以後再進行性别重建就比較困難了。臨床中看到的“性别轉換症”患者,雖然在遺傳、性腺和性征上是完全正常的男人或女人,但卻強烈地認為自己應歸屬于另一性别,即男人自認為是女人并強烈希望象女人那樣生活,女人自認為是男人并強烈希望象男人那樣生活,甚至要求施行“性别轉換手術”,否則,甯願自殺。這就是個體生物學的“性”與心理學的“性别”和社會學的“性角色”之間沒有保持一緻的結果。發生這種性别自認中的反常表現很可能與他們嬰幼兒時期所接受的性教育不當有關。性别自認教育并不是要給孩子規規矩矩地上課并講什麼男女之别的知識,而是通過平時成人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将性别的觀念灌輸給孩子。有些父母為了好玩或盼望還有個女孩便給男孩取女孩的名字、穿女孩的衣服、留女孩的發式、買女孩的玩具、并教他一些适于女孩的歌謠和遊戲,那麼這種男孩就容易形成“女性”的特征,處處表現出“女人味”,當他們長大之後極易出現性别自認或性欲倒錯問題。這固然滿足了這些父母當時“兒女雙全”的夢想,但實際上卻坑害了孩子一輩子。當然,這種性别轉換症也可能存在先天性的生物學決定因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