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句俗語“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種紅薯”來形容百姓們對于古時候入朝為官之人的期望。
在古代的官場是有許多講究的,“學而優則仕”是出自于儒家文化裡面受教育的意義。
在古代入朝為官的人分兩種,一種是文官,文筆好能做好文章的,另一種是武将就是有力氣有魄力能夠帶兵打仗的,通常上朝跟君主商議大事的一般是文官,出門征戰四方的就是武将。
嶽飛從軍實現兒時抱負在我們國家有這樣一位武将,他的名字叫嶽飛,國家危難之際母親在後背給他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希望嶽飛能夠拯救百姓與水火之中。
嶽飛生活的朝代是宋朝,他經曆了宋朝幾代皇帝的更替。從現有的史料記載中可以得知,嶽飛在20歲的時候投軍,當時戰亂要攻打契丹軍隊的儲備力量不夠,所以有了這次招募,也成就了年少時期一腔愛國熱忱的他。
年輕氣盛的嶽飛因為身上有着一股常人所沒有的蠻力而得到了當時領導的賞識,并且在隊裡個人能力十分出色,像騎射、刀槍以及武功方面都是拔尖的。得到賞識之後就立馬被領導提拔為“小隊長”。
由于嶽飛加入的這支部隊是地方官員自己招募的,并沒有按照當時宋朝的編制軍隊一樣,所設立的官職在正式的軍隊裡面找不到依據,但是小隊長對于這支招募部隊來說是階級最小的官職。
在宋朝的軍隊編制和官職裡面來說,所擁有的權利完全和自己能管理多少人相關。手下能夠管理的人數越多,官職品階也就越高,權利也就越大。按照部隊人數的劃分來說,500人是一個步兵營,400人是一個騎兵營,管理人員的官職對應的有正副将和正副統領。
那麼在當時朝廷上能夠充當文官和武将的官職都有節度使、中書令以及宰相等這些,這樣的官職在朝廷上掌握的權利很大,并且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做官的人都以這些官職為榮耀,雖然說這其中有幾個官職都是虛名,掌握的實權并不多。
首次剿匪獲勝後辭别軍營嶽飛在一進軍營之後就當上了小隊長。類似于現在部隊裡面的排長之類的職位。他所參與的第一場戰争是剿滅當時兩名有名的土匪陶俊和賈進兩人作亂的一場戰鬥。
習有一身好武藝的嶽飛主動申請帶兵剿匪,帶領了數百名騎兵營的戰士,帶領部下在戰場上搶占先機事先埋伏好之後,一舉剿滅對方。
在這場戰鬥當中,嶽飛不僅活捉了賈進和陶俊二人,還有效地鎮壓了當地的農民起義,個人軍事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展現。
回到部隊之後更是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賞識和誇贊,同年年底嶽飛在軍營得知自己父親病逝的消息之後,無奈之下辭去了當時的官職,回家為父親守孝,這一守孝就是5年時間,自己的部隊生活也就因此按下了暫停鍵。
四次從軍,身經百戰,官場得意卻遭奸佞陷害在守孝的這幾年當中,嶽飛家裡遇上了洪水災害,家庭情況比較艱難,之後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再次投軍。有了第一次投軍的經驗和平定農民起義的履曆之後,嶽飛的第二次投軍和第一次投軍一樣上去就給了官職。
這次加入的是宋朝有編制的軍隊,職位是騎兵營的低階軍官偏校,和上次的小隊長相比官階大小不相上下。他所在的軍隊是屬于國防前線的平定軍,對于宋朝的重要性相當于現代的生産建設兵團,備戰等級和邊防軍一樣。
在加入平定軍之後,嶽飛在娘子關的一次戰鬥,面對金軍英勇殺敵而被當地的百姓們所崇敬,後世在娘子關修建了廟宇,命名為嶽飛廟。在之後的兩年時間裡,娘子關一帶的戰亂相對來說比較穩定。
正因為娘子關的軍情比較穩定,嶽飛被暫時調離去别的縣參加戰鬥,殊不知嶽飛的調離給平定軍畫上了句号。嶽飛調離之後,金軍一鼓作氣本着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決心攻破平定軍,當時帶領金軍打下平定軍的統領是宗翰和宗望兩人。
緊接着金軍趁着士氣大漲直接發兵大宋的都城汴梁,雙方經過半個多月的厮殺,最終的結果是北宋宣告滅亡。
此時的嶽飛攻陷了調離所在的縣之後,揮師回家并且加入到了當時收編的潰兵當中,這是嶽飛第三次從軍,在出征之前嶽母在後背給兒子刺字精忠報國。
在年底的時候,康王趙構上任相州的兵馬大元帥,而嶽飛手底下有300多号騎兵戰士,在數次戰鬥當中浴血殺敵已經小有名氣。英勇無畏的嶽飛看不慣遇敵就退的兵馬大元帥趙構,于是加入到了副元帥宗澤的麾下。
在一路的過關斬将當中,嶽飛的官階也有了新的變動,從小排長提升到了承信郎、保義郎等等,相當于現在的旅級幹部。
過了幾年之後,趙構登基,不斷地采納投降派的建議,步步為營給地方退讓,這時的嶽飛已經身經百戰完全不認同投降派的建議,于是不顧自己低微的身份和官階直接上書皇帝建議出兵。
這次的上書直接結束了嶽飛的軍事生涯,被革職的嶽飛并沒有氣餒反而是進行了自己的第四次投軍。
嶽飛在第四次投軍的時候遇到了自己的伯樂-張所。投軍之後立即被提到了準将的位置,比第三次投軍的職位更高,但是因為張所和嶽飛一樣在朝廷中主張抗金而被貶谪,貶谪之後前往發配的地方時病死了。
這樣一來,嶽飛所在的軍隊就變成了一直孤軍,和嶽飛同等級的另外一名将領采用保守的戰術,但是嶽飛一意孤行發起戰鬥并且以傷亡慘重而告終,導緻這一支孤軍一分為二,嶽飛率領自己的一部分士兵獨自戰鬥。
此後嶽飛得知自己的老領導宗澤在東京一帶,直接前去投奔宗澤,并且任職東京留守司統制。熱血的宗澤不斷的上書皇帝一路向北進攻金軍無果,最終也病死了。
恰逢金軍進攻陝西,此時嶽飛挺身而出率領部下大破金軍,在這次戰役當中官職提升至武功郎,個人軍功卓越不斷被提拔升官,主要官職有武略大夫、武德大夫英州刺史等。
這會的官階雖然等級相當于現在的旅長,但是實際在軍隊的軍銜還是很高的。
之後由于統治者趙構不斷采取投降派的建議而被金軍打得不斷轉換陣地,直到在杭州的馬家渡之戰,宋高宗在慌亂之下坐船躲避。
投降派的将士不願援助孤軍奮戰的嶽飛,在雙方交戰多次各自損失慘重之後,嶽飛率領部下收複好幾處失地,同時也擒獲了金兵好幾萬戰俘,是宋高宗逃跑以來的首勝。
在收複建康之後,嶽飛和宋高宗首次在朝觐時見面,官職又被升到了武功大夫、昌州防禦使、泰州鎮撫使兼任泰州知州。
這次的官職是中央直接指派,負責一個地區或者幾個地區的軍事防務,可以處理民政、财政等事務,從權利上來說這次都是有實權的職務。
之後嶽飛率領的這支軍隊被中央正式承認,并且改名為嶽家軍,而他本人的職務再次提升到了親衛大夫、建州觀察使。
從這以後,嶽飛的官職不斷地被統治者提升,直到嶽飛35歲的時候被升為太尉。
作為武将的官職,太尉已經是最頂層的官職,相當于現在大軍區的司令員,一品正官。
到嶽飛39歲的時候,被調任武勝、定國軍節度使、萬壽觀使等,最後被小人秦桧所陷害。
當時趙構和秦桧兩人為了求和,直接将嶽飛這些戍邊的将領召回,在官職上給到了國防部正的職位,但是将他們手裡的兵權收回了。
在宋朝,嶽飛作為身經百戰和浴血殺敵的将才,遇到了趙構這樣膽小怯弱的君主和秦桧那樣賣國求榮的小人,這對于一個将才和一個國家的興衰來說是十分惋惜的。
自此,嶽飛精忠報國的一生也畫上了句号,但是他的事迹仍然被記載下來代代相傳,如今的嶽飛廟依然有很多人供奉,而殘害嶽飛的奸佞秦桧跪在他的墓前,這啟示我們應該銘記曆史,從曆史當中吸取教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