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赤壁賦鑒賞技巧

赤壁賦鑒賞技巧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9:56:00

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

餘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阙,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臯,秣驷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末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于岩之畔。乃援禦者而告之曰:“爾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豔也!”禦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日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餘告之曰: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禦。

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内鮮,明眸善睐,靥輔承權。瑰姿豔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态,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

曹植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還有《白馬篇》《七哀詩》等。黃初三年(222年)四月,31歲的曹植被封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戶,也就是在這次被封王之後回鄄城的途中,他寫下了著名的《洛神賦》。

洛神,又名宓妃,遠古時代神話傳說中的女神,乃伏羲氏之女,因迷戀洛河兩岸的美麗景色,降臨人間,來到洛陽。《洛神賦》即是描寫她的千古名篇(是否是通過她描寫甄宓存在争議)。

赤壁賦鑒賞技巧(品讀曹子建辭賦名篇洛神賦)1

在文中,曹子建把洛神作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對美好理想的傾心仰慕和熱愛;又虛構了向洛神求愛的故事,象征了自己對美好理想夢寐不辍的熱烈追求;最後通過戀愛失敗的描寫,以此表現自己對理想的追求歸于破滅。

曹植天賦異禀,博聞強記,十歲左右便能撰寫詩賦,頗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贊賞。當時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業,曹丕也授有官職,而曹植則因年紀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戰,遂得以與甄宓朝夕相處,進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後,曹丕稱帝,定都洛陽。魏國建立。甄氏被封為妃,因色衰失寵最終慘死。

赤壁賦鑒賞技巧(品讀曹子建辭賦名篇洛神賦)2

據史書記載,甄後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陽朝見哥哥。太子曹叡陪皇叔吃飯。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後之死,心中酸楚無比。飯後,曹丕遂将甄後的遺物玉镂金帶枕送給了曹植。

子建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時,夜宿舟中,恍惚之間,遙見甄妃淩波禦風而來,曹植一驚而醒,原來是南柯一夢。回到鄄城後文思激蕩,寫下這篇《感甄賦》。後來,明帝曹叡繼位八年後,為避母名諱,遂改為《洛神賦》。

由于此賦的影響,加上人們感動于曹植與甄氏的戀愛悲劇,以訛傳訛,就把甄後認定成洛神了。

赤壁賦鑒賞技巧(品讀曹子建辭賦名篇洛神賦)3

曹植在詩歌和辭賦創作方面有傑出成就,其賦繼承兩漢以來抒情小賦的傳統,又吸收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為辭賦的發展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洛神賦》為曹植辭賦中傑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夢幻的境界,描寫人神之間的真摯愛情,但終因“人神殊道”無從結合而惆怅分離。

周洪亮主編的《璇玑辭》選用曹植《洛神賦》中:“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一句來贊美王羲之的書法之美。

赤壁賦鑒賞技巧(品讀曹子建辭賦名篇洛神賦)4

《洛神賦》全篇大緻可分為六個段落,第一段寫作者從洛陽回封地時,看到“麗人”宓妃伫立山崖,這段類似話本的“入話”。第二段,寫“宓妃”容儀服飾之美。第三段寫“我”非常愛慕洛神,她實在太好了,既識禮儀又善言辭,雖已向她表達了真情,贈以信物,有了約會,卻擔心受欺騙,極言愛慕之深。第四段寫洛神為“君王”之誠所感後的情狀。第五段“恨人神之道殊”以下二句,是此賦的寄意之所在。第六段,寫别後“我”對洛神的思念。

赤壁賦鑒賞技巧(品讀曹子建辭賦名篇洛神賦)5

特點一,想象力豐富,絢爛多姿,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歎,愁懷絲絲。但這想象并不離奇,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賦》、《高唐賦》兩篇賦而作。特點二,詞藻華麗而不浮躁,清新之氣四逸,令人神爽。特點三,傳神的描寫刻畫,兼之與比喻、烘托共用,錯綜變化巧妙得宜,給人一種浩而不煩、美而不驚之感。

赤壁賦鑒賞技巧(品讀曹子建辭賦名篇洛神賦)6

對《洛神賦》的思想、藝術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極高的評價,最明顯的是常把它與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諸賦相提并論。其實,曹植此賦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種濃厚的抒情成分,同時又具宋玉對女性美的精妙刻畫。此外,它的情節完整,手法多變和形式隽永等,又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

赤壁賦鑒賞技巧(品讀曹子建辭賦名篇洛神賦)7

因此,它在曆史上有着非常廣泛和深遠的影響。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和大畫家顧恺之,都曾将《洛神賦》的神采風貌形諸赭墨,為書苑和畫壇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到了南宋和元明時期,一些劇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汪道昆的《陳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出。至于曆代作家以此為題材,見詠于詩詞歌賦者,則更多。可見曹植《洛神賦》的藝術魅力,經久不衰。

張鋒編撰 戊戌春寫于成都翠彧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