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 曹晶瑞)“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不少人對于糧食果蔬的農時認知大概僅僅停留在此,可在農民伯伯、農業專家心裡,卻有一本清晰的台賬,記錄着不同蔬果、糧食的農時。每天出現在我們餐桌上的糧食果蔬到底是如何長成的?它們又經曆了怎樣的成長故事?新京報記者采訪了業界專家,為您解讀糧食屆、水果屆的代表“小麥和蘋果”。
京西黃安坨村的蘋果熟了。資料圖 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糧食農時
小麥有春冬之分
小麥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糧食作物之一,我國也是世界最早種植小麥的國家之一。小麥因為種植和收獲時間不同可分為春小麥和冬小麥。
春小麥是指當年春季播種,于夏季至秋季八、九月份收獲的小麥;冬小麥則是指在當年秋季播種,翌年初夏五、六月份收獲的小麥。我國小麥種植區域主要包括4個主區和10個亞區,4個主區是指北部冬麥區、南方冬麥區、春麥區和冬春兼播麥區,10個亞區是指北部冬麥區、黃淮冬麥區、長江中下遊冬麥區、西南冬麥區、華南冬麥區、東北春麥區、北部春麥區、西北春麥區、新疆冬春麥區和青藏冬春麥區。
河南農業大學副研究員王永華博士介紹,由于改革開放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的出現,小麥耕種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歸結起來,可謂是從“聯産承包前的集體人力或機械精耕細作到一家一戶式的畜力耕作和粗放機械耕作,再到新型經營主體機械化、規模化耕作和小農戶分散傳統耕種經營并存”的變化過程。
麥收時節,麥客們正在田間忙碌。資料圖 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王永華介紹,2000年到2005年,由于旋耕機廣泛應用于小麥生産,對于農民來說,解放了雙手,增加了效率,但實際卻影響了小麥的耕種質量。“按照國家規範化要求旋耕機作業深度應達到15至20公分為宜,但農戶實際操作過程中,平均旋耕深度較淺,一般都不及15公分,甚至出現作業深度隻有七、八公分的情況,造成耕作層變淺、犁底層上移增厚,不利于小麥根系下紮,且旋耕後多數農戶又不結合耙耱和鎮壓等農藝措施,緻使旋耕地塊土壤懸松不實,極易造成播種過深,出苗質量較差,深播弱苗,壯苗難以形成,進而引緻抗病抗逆性變差、田間管理難度增大等一系列生長發育和生産管理問題。”
王永華博士稱,近幾年,越來越多的農民已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一些小農戶也開始采用機械深耕,而一些種植大戶或企業則引進了更為先進的深耕機械設備,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也保證了小麥耕種質量。“随着國家深耕補貼政策的出台及大型農機具裝備的研發上市,我國小麥播種質量勢必得到明顯提升。”
我國小麥種植目前面臨哪些瓶頸?
王永華認為,目前,我國優質小麥品種與高産高效配套栽培技術很多且相對成熟,但生産上對品種及配套栽培技術措施的落實到位率較差,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農業生産受影響的因素較多,人力、财力和市場因素均能影響。
“例如,農戶在接受一個新品種或一項新技術時可能會考慮成本、收入等更實際的問題,尤其小麥種植是一門有科學的技術活,如種植小麥不僅要根據品種類型選擇适宜的播期與播量,還要關注因種因苗因地進行科學肥水管理和預防病蟲草害,才能實現高産高效生産與較好的收益。”
王永華表示,同時,在小麥品種上,現今我們還缺少品質真正過得硬,企業和市場都受歡迎,且抗病抗逆綜合能力強,豐産潛力大,災年能保産保質不減産、豐年更優質更增産增收的優異品種。
除了小麥,水稻、玉米的農時是什麼時候呢?
水稻按産季可分為早、中、晚稻,早稻一般于3月底4月初播種,中稻一般于4月初5月底播種,晚稻一般于6月中下旬播種。當然,不同地區,種植水稻時間也有差異,比如長江以南地區一般種植兩季稻,一季稻于4月初播種,7月初收獲,二季稻于7月初播種,10月中旬收獲。當然,其間要給水稻除草除蟲、施肥、灌排水等複雜過程才能最終“豐收”,這也就是所謂的“粒粒皆辛苦”。
玉米播種期一般在4月、5月,8月到10月成熟,是我們比較常見的美食之一,玉米的一生要經曆苗期、穗期、花粒期,然後才能成熟。随着我國農業種植技術的提升,玉米和很多果蔬一樣已經不再隻是冬季美食。
果蔬農時
蘋果最适宜冬儲
說完糧食,再來聊一聊果蔬屆的代表——蘋果。
蘋果和小麥不同,蘋果沒有春、冬類型之分,主産區除了雲貴川西南高地産的“高原蘋果”,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
京西的蘋果熟了。資料圖 新京報記者 王巍 攝
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孫建設向新京報記者介紹,蘋果多在三四月份種植,因品種不同,成熟期也有所不同。“現在,河南等地正值栽種蘋果樹的時期。”
孫建設表示,随着我國蘋果種植基礎設施的完善,目前,一些種植企業利用冷庫保存苗樹,所以會延後20多天栽種。
“過去,人們常說不誤農時,原因就是地不等人,适宜栽樹的‘窗口期’短暫,一旦樹苗根系萌動,就必須及時栽種,但從建園質量來看,此時不同栽植區域的地溫未必最佳,這就意味着不一定是最佳的栽種時期。所以,現在一些有條件的育苗企業或種植企業才會通過苗木冷藏的方式,将栽種期延後,待到土地溫度達到最佳時栽種。如此一來,可以大幅提高建園質量,為提高産量和品質奠定基礎。”
孫建設稱,冷藏樹苗的方式近兩年才在我國逐步推行開,但在歐洲一些國家這種模式已經相對成熟。“國外大部分育苗企業都會與購苗方簽訂育苗合同,購苗農戶或企業會向育苗公司提前支付一定數額的訂金,所以對于育苗企業來說,必須保證苗木的質量。”
孫建設介紹,近兩三年,國外一些企業開始進入中國,與國内企業合作育苗,這種模式也開始在國内逐步推廣。
對于蘋果來說,因為品種不同成熟的時間也不同。如果說白菜是冬儲菜的最佳選擇,那麼蘋果便是水果中最宜“冬儲”的,尤其富士、國光等晚熟品種,深受消費者喜歡。“富士蘋果成熟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天氣已經轉涼,容易儲存,所以比較有市場。但近幾年,随着種植技術及儲存設施的提高,嘎啦、金冠等也逐步有了市場。”孫建設表示。
此外,蘋果之所以可以算得上水果屆的“大咖”,不僅因為它營養豐富、消費群體廣泛,還因為這個樹種吸引了大批專家開展研究,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栽培技術。
孫建設稱,近幾年我國蘋果種植技術不斷變化,尤其是由喬砧密植向矮砧密植的制度變革,形成了簡約化省工管理技術體系,進而影響帶動了其他相關樹種的技術升級。
其他果蔬的農時是怎樣的呢?
大緻可以總結為:黃瓜、茄子、四季豆、櫻桃等可以春季播種;油麥菜、小白菜、菠蘿、百香果、香蕉、荔枝等可以夏季播種;菠菜、香菜、蘿蔔、芹菜、檸檬等可以秋季播種;胡蘿蔔、番茄等可以冬季播種。
其實,“農時”十分複雜,同一種果蔬因為品種、産地的不同,播種收獲時間也會有所差别,尤其随着農業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果蔬“農時”不斷更新,一年四季,大夥兒基本都能在商超、市場裡找到想吃的糧食、果蔬。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李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